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女贞德(冉娜·德·阿克)1412年前后生于东雷米村,1431年5月30日卒于鲁昂。贞德生于洛林和巴鲁瓦接壤的一个村庄,其父雅克·达克(这个家族后来被晋封贵族,故其姓氏的拼法现为德·阿克)务农。贞德十分虔诚,据民间传说,她从13岁起便听到了天国里的话语,还能辨认出其中圣米歇尔、圣女卡特琳(即德·亚历山大)和  相似文献   

2.
Resume:Apartird'uneanalysedelasubstanceelementairedel'eauquiscpresentesonstoutesiesformesdansLaMOdl'fl'cation,iepresentarticlecherchedstudieriethemede1'eaudansceromanctmontreparidquel'eauestnonseulementuncatalyseurpsychiqucdelamodificationdel'espritdeLionDelmont,inalsaussiunfacteurenracineanplusprofondduprojetpoetiquedeMichelButor.米歇尔·布托尔(MichelButor,1926一)是法国当代“新小说”派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结构新颖,时空变化多样,对外部世界的描写客观真实,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细致入微,在法国批…  相似文献   

3.
每当谈起法国有影响的言情小说女作家时,人们便情不自禁地提起乔治·桑、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西蒙娜·德·波伏尔、前多妮一加布里埃尔·科莱特、弗朗索瓦兹·萨冈、克里斯蒂姬·罗什福尔、克莱尔·艾奇雷利,但是人们不应该忽视另一位法国赫赫有名的当代历史言情小说女作家朱丽叶·邦佐里(Juliette-Benzoni)。朱丽叶是位专门从事历史言情小说创作的多产作家,至今活跃在法国文坛上。她生于巴黎拉·布尔东内大街,童年时代在圣·热尔曼一德一普度过。获得中学毕业会考及格证书后,因迷恋历史,酷爱文学,进入天主教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甘均先  毛艳 《法国研究》2003,(1):90-101
蒙田 (15 33— 15 92 )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也是最杰出的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的人文主义含有非常浓厚的怀疑主义特质。早期蒙田奉行的是禁欲主义 ,后来逐渐转向怀疑论。 15 75— 15 76年间 ,他开始写《为雷蒙·塞邦辩护》一文 ,并于 15 80年在《随笔集》第二卷出版。这篇文章被威尔·杜兰称作“最具毁灭性的论文之一 ,而且可能是现代文学中怀疑论的最具体表现”[1](P312 )。也就在写这篇文章期间 ,他将“我到底知道什么 ?”这句座佑铭刻在他的印信上。可以说 ,蒙田精神上的怀疑危机就在这个时期开始表现出来 ,并渗透到他的不成系统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不倦的行者 瑰丽的诗行──介绍克罗德·米歇尔·克吕尼和他的诗晏樱Resume:Claude-Michelcluny,poetefrancaiscontemprain,estenmemetempsromancier,critiquehistorique...  相似文献   

6.
法兰西国王弗朗斯瓦一世,1494年生于科涅克,1547年卒于朗布依埃宫,在位32年(1515—1547)。弗朗斯瓦—世之父奥尔良伯爵查理·德·昂古列姆(1460—1496)出身于伐卢瓦家族,为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的曾孙;其母路易丝·德·萨瓦(1476—1531),系安娜和彼埃尔·德·博热的侄女。路易丝·德·萨瓦1496年丧偶,教育儿子自幼胸怀壮志。1498年查理八世驾崩,没有子女继位,而新王路易十二①亦无男嗣,遂立路易丝·德·萨瓦之子弗朗斯瓦为王储。  相似文献   

7.
成功之路(节录)德]海尔曼·施纳伯林伟中译译者按“成功之路”系原德国海姆股份公司(HelmAG)的董事长海尔曼·施纳伯名誉教授和博士于1997年11月19日在上海锦江饭店所作的专题报告。它第一次向中国的听众披露了一个脚踏实地的实业家三十余年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8.
《论法国变革之路——法令改变不了社会》(On ne change pas la societe pardeclet)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译丛》的一种,198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程小林、沈雁南、王大东、杨祖功译。作者米歇尔·克罗齐埃(Michel Crozier)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克罗齐埃长期从事对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等社会结构体系的研究,《论法国变革之路》就是作者对这些权力和组织的实际功能进行社会学调查的结果。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在充实的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法国社会的弊病,提出并探讨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华侨·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为校庆9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为校庆90周年而作·应佳·乍看这个题目,读者可能会摸不着头脑。其实,华侨、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三者之间,乃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可以说,没有华侨,就不会有暨南大学的诞生;因为暨南大学最早是为南洋(今东南亚)华侨...  相似文献   

10.
《家庭中的白痴》是萨特晚年全力著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在这部未能完成的文学评传中,萨特运用他所独创的存在精神分析法,对福楼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一个作家的全新的方法。《关于<家庭中的白痴>》一文,是该书前两卷在1971年初出版时,萨特接受米歇尔·贡塔和米歇尔·吕巴尔卡采访时的谈话记录。这是一篇颇有文学参考价值的谈话记录。全文载于当年5月14日的《世界报》,并收入1976年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境况种种》第十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此处发表的是译文的摘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Resume:Laviedevantsolestundeschefs-d'oeuvredeRomainGary(1914-1980),grandromancierFrancalscontemporain.CeromanestconsiderscommeniesMiserablesd'aujourd'hum.CetarticleessaiedenonsmontrerpourquellesraisonsieromanestcouronnepariePrixGoncourt.《如此人生》(Laviedevantsol)发表于1975年,署名作者是埃米尔·阿雅尔(EmileAjar)。小说当年即获龚古尔文学奖。罗曼·加里,原名罗曼·卡塞沃(RomainKacew)。1914年生于俄国的立陶宛,14岁移居法国,并在法国受教育。大战期间在法国空军服过役。战后定居法国,加人法国…  相似文献   

12.
“弗赖堡社团”抵抗纳粹主义(德)维尔弗里德·舒尔茨著韩秀云译从1993年3月4日起,在慕尼黑国防军大学的中央大楼内举办了一个关于弗赖堡社团抵抗纳粹主义的展览会,共有26块展览板组成。这个展览会为参观者展示了在德国纳粹时期一些弗赖堡法学、国家学和神学界...  相似文献   

13.
《黛莱丝·拉甘》的主题结构冯寿农《黛莱丝·拉甘》(1867)是埃米尔·左拉(1840-1902)早期写的小说,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期间,已经开始构思和酝酿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这部小说是他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的典型作品。他发表这部小说后不久就着手建造一座小说大...  相似文献   

14.
德国洪堡基金会与中国洪堡学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纪念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考察旅行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于1860年创建了具有私法权能的基金会———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lexandervonHumboldtStiftung)。“基金会的目的在于向学术上优秀的外国科学家,不分性别、...  相似文献   

15.
“法国思想界和文坛又一巨星陨落……”四月十四日,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巴黎柯香医院逝世,享年七十八岁。噩耗传开,法国及世界各国读书界、知识界纷纷为之举哀。《世界报》载文称“继八○年萨特逝世之后,法国思想界和文坛的又一巨星陨落。”法国总理雅克·希拉克发表谈话表示哀悼:“西蒙娜·德·波伏瓦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她的倾向性文学曾代表一时作为我们社会标志  相似文献   

16.
埃策尔(Pierre-JulesHetzel,1814—1886)对于本世纪的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作为出版家,他虽然不如EmileLittr6、PierreLarousse等人出名,却对创办青少年读物、推动法国文学事业发展、发现与关心青年文学作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文学杂志《欧罗巴》在1980年11月与12月合刊,登载了一组文章,详细介绍埃策尔的生平与事业,以示纪念。埃策尔的父亲让一雅克是枪骑兵第一团的鞍具师傅,母亲是主官医院的助产士。他曾在大学攻读法律,但中途辍学,于1836年到让——巴蒂斯特·保兰的出版社当职员,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出版生…  相似文献   

17.
苏哈托掌管下的武装部队———印尼新秩序政权的基石沙林·沙易德著刘艺译1990年,印尼穆斯林知识分子协会(ICMI)在苏哈托的支持下宣告成立。伊斯兰教师阿联合会(NU)的领导人、政治活动家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把此事解释成是苏哈托在印尼武装部队(ABRT...  相似文献   

18.
同济医工学堂筹建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济医工学堂筹建始末山夫根据传统的观点,同济大学的前身———同济医工学堂是在德国政府和中德工商界的支持和参与下,由埃里希·宝隆(ErlichPaulun)和伯恩哈德·贝伦子(BernhardBerens)分别于1907年和1912年筹建的。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9.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但这场革命进行得并不彻底,掌握了政权的大资产阶级和国王妥协,而国王则勾结普、奥干涉军复辟封建王朝。一时间,炮声隆隆,火光熊熊,外国侵略军向首都巴黎步步逼近。在资产阶级革命处于即将被扑灭的紧急关头,革命人民热血沸腾,纷纷组织志愿军保卫祖国。1792年4月的某一天,正当一支马赛志愿军为没有一首理想的爱国主义歌曲供战士们行进中歌唱而遗憾的时候,一个爱好音乐、名叫鲁日·德·李尔(ClaudeJosephRougetdeLisle,1760—1836)的工兵上尉,按捺不住满腔义愤,彻夜不眠写下一首…  相似文献   

20.
宋学智 《法国研究》2004,(1):182-191
法国"新小说派"崛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在哲学思想上背弃了存在主义,在文学艺术上穿越了意识流.代表作家有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罗德·西蒙,他们标举"反传统"的大旗,以令人惊异的笔锋,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进行各执一端的"反小说"实验,大胆探索"未来小说的道路".六十年代初,新小说派的理论和创作开始广泛影响欧美,并风行至亚洲,引起了我国文学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