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互联网推进社会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湖南江永县以入选首批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县为契机,党政齐抓社会扶贫网建设,通过对社会扶贫网的大力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实现了社会扶贫供需的有效对接,助力群众自主创业,带动了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走出了一条利用互联网、汇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扶贫的特色之路。其主要启示在于:要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必须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贫困地区的物流设施短板,加强贫困地区互联网专业知识的培训,打造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1)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也进入关键的冲刺期。当前形势下,认清大数据时代对开展精准扶贫的有利影响,高效地利用大数据在收集资源、传播效果和信息平台等方面的优越性,以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资源支撑和服务精准扶贫事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对新时代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运用大数据夯实精准扶贫物质基础、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精准扶贫精准度,从而实现"大数据+精准扶贫"的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严维斌 《学理论》2013,(21):73-74
旅游扶贫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扶贫形式,它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以汉中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汉中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汉中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由政府组织系统对扶贫资源进行分配、管理和运作,是中国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贫困问题的一大特点.然而实践说明,政府主导的扶贫行动目标经常发生偏离和转换.由于实际参与扶贫的政府组织系统、扶贫项目及资源流向的操作设计、扶贫对象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扶贫资源经常流向非目标群体或领域.为提高扶贫效果,减少扶贫目标的偏离与转换,我国政府已对农村扶贫政策与制度进行了创新性调整,本文提出,还需要对扶贫具体行动作出对应性调整,包括更新扶贫资源的承接载体、实现扶贫行动主体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5.
论四川道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具有十分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从总体上看,还有较大的资源开发潜力,深度开发四川道教文化资源,可以实施整体营销、错位发展,展示与体验相互结合、文化与产业同步发展的总体构想。同时,还可从道教旅游、道教医药、道教餐饮和养生休闲、道教文化艺术等产业角度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的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从我国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特征以及贫困群体构成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重点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扶贫目标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以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进而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的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把能力建设置于新扶贫开发战略的优先地位,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扶贫攻坚战的战略导向。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关注个体及社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注重激发案主的主体能动性和抗逆力,与精准扶贫强调参与各方的能动性、注重脱贫效果的持续性等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优势视角具有降低负面标签效应、避免扶贫对象被客体化、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等优点。通过对扶贫对象个体开展"优势视角"教育进行精神扶贫,并依据各自优势进行分类技能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挖掘社区资源与优势,推动社区资产建设;链接社会资源,促进多方合作等路径,将优势视角融入农村扶贫工作,能够使贫困群体更快更彻底地摆脱贫困,推动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县着力于贫困山区群众稳定脱贫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走远近结合,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企业改造与升级相结合的扶贫之路,使扶贫工作初步跳出了扶贫—一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黄华勉  王哲 《学理论》2009,(21):127-128
汉中拥有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只要真正读懂汉中,通过深度挖掘的方法,一定能使文化资源成为推动汉中快速、协调发展的强劲推力,在努力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建设文化、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汉中。  相似文献   

10.
扶贫资源的"输入"不仅事关扶贫成效,而且事关乡村社会生态的"健康"。探究扶贫物质资源供给与乡村社会生态之间的关联对于评估乡村扶贫的社会效果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四川省A村的实地调研可以发现:乡村扶贫物质资源供给"过剩"不仅会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扶贫效能,而且会损害乡村传统的文化生态,瓦解乡村传统的人际纽带,摧毁乡村治理秩序生成的可能。乡村扶贫物质资源供给负溢出效应本质上是政府职能转变迟滞、政府和乡村信息不对称、政府扶贫理念错位和供给方式"失当"的产物。有效规避乡村扶贫物质资源供给负溢出效应,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双向交流、纠正扶贫理念和优化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益慈善参与扶贫在平台建设、模式开发、完善监管举措等方面已取得较大成效,但在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进一步搞好公益慈善参与扶贫,需要创新公益慈善参与扶贫的管理机制、合作机制、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开发扶贫移民政策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开发扶贫移民政策的影响进行利弊分析,进而对开发扶贫移民政策提出反思与建议:开发扶贫移民政策应当将正当性论证、程序正义论证和功利性论证作为其政策出台的"三重论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扶贫"是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当代扶贫开发战略中深度凝合的产物。当前,这一融入了环境机制要素的现代性扶贫方略,面临生态"脱钩"式建构困境。消解绿色扶贫困境,应注重把握顶层生态扶贫设计与底层绿色脱贫落实有效贯通、传统扶贫方略合理扬弃与现代绿色扶贫科学倡导有机结合、生态扶贫参与意识培育与绿色扶贫环境构建深度融合、区域内绿色扶贫安置与区域外生态扶贫移民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使得这种阶层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关系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本文从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及各自的利益诉求,以及这些利益博弈引发的诸如扶贫资源被精英俘获、瞄准偏离、参与不足、利益表达沉默等扶贫困境,并根据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及贫弱阶层的特性与需求探寻三者之间的平衡点,以此实现资源分配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5.
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关键问题与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商扶贫突破了贫困区域与微观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基础与稀缺资源依赖",对于传统资源要素与发展方式展开"碎片化"分解基础上的"重构",有利于实现助贫节支增收目标。要实现电商扶贫模式减贫功能的有效发挥,应明晰电商扶贫模式作用机理,直面影响电商扶贫功能实现的政策定位、服务体系约束、模式异化等问题,采取"把握电商发展规律,优化电商扶贫机制;夯实产业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市场监管;注重精准扶贫,加快电商立法"等措施,规范电商扶贫行为,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是我国贫困面积很大的山区。它包括鄂、豫、皖三省的黄岗、信阳、六安、安庆四个地区,三十八个县,二千五百万人口。为加速大别山资源开发,帮助大别山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近几年,国家每年拨出扶贫专款和贴息贷款近亿元。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知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精准扶贫目标下的"第一书记"扶贫制度,使"第一书记"与"村支书"为代表的村干部形成了"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两股治理力量的交叉和融合。"双轨"合作扶贫可能会产生双方的不平等合作关系,产生外来资源的依赖性、项目制扶贫工作催生的形式主义和追求短期效益等问题;也可能会产生双方合作的分离甚至是不合作的关系,导致"双头政治"下的扶贫低效和信任危机。改善"双轨"合作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上进行完善:明确双方的职权分工与责任主体,并建立约束、监督和晋升激励机制、建立目标瞄准机制和扶贫长期化规划、改善扶贫资源依赖关系并提升基层治理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精准扶贫成为扶贫治理创新转变的新思路。由于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是组织性较差、自主性较低的贫困农村场域,因此农村精英人物在整合地方力量和进行资源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从精英主义的视角对梧州市精准扶贫模式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梧州市农村精英人物通过动员普通村民、增值社会资本、依托组织载体、创新精英管理等方式形成的"精英主导—农民参与"的扶贫路径有效地将扶贫力量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扶贫合力。在推动地方引进科学技术、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基础设施的资源生产过程中,农村精英人物也发挥了关键性力量。"梧州模式"形成了精准扶贫的成功范本,诠释了精准扶贫因贫施策、因村制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谈谈以资源利用和技术推广为主体的全方位开发式扶贫王渭功扶贫是一项战略性工作,长期而艰巨。扶贫,资金是一个大问题,筹不到钱,扶不了贫,筹到了钱,也不一定扶得了贫,因为需要花钱的事情太多。因此,扶贫,怎么个扶法,乃是一大课题。以往最常见的扶贫方式是救济性...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省E州W村的精准扶贫为例,考察精准扶贫的运作过程及存在的困境。在精准扶贫中,"贫困村""贫困户"的认定和识别存在很大偏误,没有准确把握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问题,扶贫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陷入"内卷化"困境。正确把握发展型扶贫与保障型扶贫之间的平衡点,是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改进精准扶贫效果,需要从准确认识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阶段性特征入手,以此为基础正确把握特定地区致贫的主要问题,重视完善个体性保障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公共性保障体系的资源配置模式,提升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