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11,(2):63-63
俗话说,“年饭尤数饺子香”。春节之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国家高级烹调师张亮和您一起包顿饺子,让您吃出新花样,吃出健康!  相似文献   

2.
满族:吃饺子叫“揣元宝”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相似文献   

3.
陈赓将军换饺子每年春节的早晨,当我同家人欢聚在一起,津津有味J&吃着白面鲜肉馅饺子时,47年前陈d将军换饺子吃的动人情景,便象电影似地一幕幕闪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17年春节前一天.我们解放军某部在伏牛山地区打胜仗后.奉命转到舞阳县休整。春节的...  相似文献   

4.
农历春节传承至今,有人说“年味”是一年比一年淡,像年夜饭前的祭拜祖先和土地神、春节期间不煎炒烹炸、包素饺子、守岁、初一拜年等等都因为时代的进步或逐渐消失,或得到改良,但唯独过年放炮这一极具中国特色、也极具争议的“年味”却一直没有变。  相似文献   

5.
对于过年,记忆里年画、饺子、烟花,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风俗。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过春节与放烟花爆竹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事,不放烟花爆竹,春节好像就少了点啥。要数最让我永久鲜活的事儿还是那放爆竹了。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大年初一吃饺子——家家一样。岂不知这仅在北方的汉族人中如此。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湖南大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即“一年比一年好”。居住在湖南的苗族,第一餐吃甜酒和棕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收”。土家族则吃“培菜”,因为明朝末年,番王突然袭击土家,士王率部抵抗,将士们来不及将菜一样一样炒了再吃,只好将猪肉、炸土豆、粉条、胡萝卜、白菜一起蒸炒,每人带上几蛇。迄今保持此俗,以示纪念。广东部分地方,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在春节这一天,煮出或蒸出足够全家春节三…  相似文献   

7.
明年回家过春节春节的前一天,程菲菲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多,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才回到宿舍。今年春节大部分店员都回了老家,而她又没回家,店里,只剩下几个看店的,显得格外冷清。“看着空落落的房子,听着除夕夜敲响的钟声,感到很辛酸,真想吃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和家里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年。”程菲菲眼泪汪汪地说,在外打工的这几年,  相似文献   

8.
一次异国他乡的偶遇。中国小伙宋扬和瑞士籍老人汉斯结下忘年交。宋扬留学8年,和老人朝夕相处8年。宋扬回郑州工作后,老人居然万里迢迢从伦敦来到郑州,只为和宋扬一起生活。2011年春节,郑州市红专路宋扬的家里,78岁的汉斯幸福地吃着中国饺子……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吃又是春节的“主旋律”。美味佳肴琳琅满目,亲戚朋友聚会不断,很多人在欢乐气氛的衬托下,  相似文献   

10.
苦脸面对法国菜张玫从我们这个以“吃”闻名的大国,到人家那个以“食”获誉的友邦,免不了要苦脸面对法国大菜。初到法国的一个月,没有了米饭、面条,每天都是面包、奶酪、牛羊肉,真把我吃怕了。当时“祖国”的概念几乎等同于面条、饺子和我爸做的红烧肉。可是刚刚到国...  相似文献   

11.
大年三十天还没亮,管城保安公司经理李建华就来上班了。今天,他要把642袋速冻饺子亲自送到驻在61个单位的321名保安队员手中,并代表公司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连日喜降大雪,老天爷赐与郑州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但是,车在银色的路面上行驶,又光又滑,很不安全。为了让队员在春节能吃上饺子,李建华顾不得许  相似文献   

12.
换岗     
大年三十的下午,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东城保安分公司第六大队二中队一分队二班,驻海南奥星大厦的几名保安员就开始在一起依照值班轮流表安排春节期间的站岗名单。几名保安员心里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自己在大年三十晚上能看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结果,老队员韩旭、新队员李战华被“幸运”地选中三十晚上值夜班,他俩说:“我们辛苦,大家幸福,别忘了告诉我们节目内容。”   晚上吃完饺子,李战华便来到岗位上。除夕夜的首都张灯结彩,大街上装饰着火红的大红灯笼,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看着别人合家团聚,…  相似文献   

13.
永恒的瞬间     
康健 《人民公安》2021,(3):75-75
作为艾冬同志的同事,我于2008年与他相识。艾冬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工作起来像踩着风火轮。艾冬始终是以一种"拼"的劲头在干工作。与母亲的最后一面,艾冬依然想着工作,2020年春节腊月二十九那天,母亲董存梅给艾冬打电话,让他回家吃饺子。"那天我儿子要值班,中午1点多,趁着午休回来的。我给他煮了12个饺子,他就吃了7个。我说你怎么吃那么少,他说我单位还有活。"董存梅回忆道,自己知道艾冬平时工作挺忙的,就没再要求他回来,并告诉他,要好好工作,帮百姓解决问题。可没想到,这一见,竟然是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14.
饺子是我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不过,饺子最初不是食品,而是一味药,原名叫作“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6-26
壮族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家庭还包制1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沸腾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寒冬腊月,张燕蹬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去购买年货。“春节快到了,又有一个儿子要从看守所回家,我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她话中的“儿子”是她收养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闹元宵     
闹元宵王新民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就是春节后的第十五天(今年春节为2月19日),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惯,陕西人是日吃“元宵茶”,茶由面汤里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爱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  相似文献   

18.
春节马上就要来到。在中国,人们用传统的饺子,汤圆等美食佳肴迎贺新春。在遥远的美国,那里的人们用什么食物来迎接新年呢?眉豆象征好运在首都华盛顿工作的贝尼塔说:"新年晚餐有眉豆会带来好运,还有扇形甘蓝菜,这种菜会让人发财,我们还有猪肉,吃猪肉的含义我不清楚,另外,还要烤猪腿。"  相似文献   

19.
说三道四     
春节将至 ,街头音像店不停播放的《常回家看看》将游子归乡的脚步催得更紧 ;单位发放年终福利时的嘈杂和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戏 ,将过年的气氛鼓噪得更浓。此时此刻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 ,我们4位扶贫工作队员的心却早已飞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扶贫点 :几个月前刚刚遭受50年不遇特大旱灾的群众能否安然过冬 ?村里几位孤寡老人过年能否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 ?他们的棉衣、棉被是否暖和 ?……种种牵挂当即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说走就走 ,在机关各处室化了些“缘”后 ,我们4人匆匆告别家人 ,驾着“小白马” (白色桑塔纳轿车 ) ,就这样又一次…  相似文献   

20.
饺子     
正其实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快过春节的缘故,最近经常想起饺子来。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种食物像饺子那样从制作到享用,是由全家齐齐参与的。饺子在我国影响深远,无数文人留下文章,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还专门写过一篇散文《饺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