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晋国以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为由,联合秦国,出兵伐郑。 弱小的郑国面对两大强国的围攻,知道硬拼绝难取胜,只有寄希望于拆散秦晋联盟,才是救亡之道。于是郑国国君恳请大臣烛之武担负起说秦退兵的重任。 在强敌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烛之武并未惊慌失措。他从容坦诚对秦国国君说:‘秦晋围郑,我们知道自己就要亡国了。如果您觉得灭亡了郑国对您有益,就请您动手吧。但是,秦国在西,郑在东,晋居其中。征服了郑国,并使之成为秦国的边邑,那就必须跨越晋国,而这是很难的,想必您一定比我清楚;秦国既然不能以郑为边邑,郑国自然归晋所  相似文献   

2.
乐羊,中山国人,战国时魏国的大将.是乐毅先祖. 乐羊初为魏相国翟璜门客,中山国君姬窟发兵犯魏,翟璜举荐了乐羊.可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王的将领,而且曾杀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为帅.  相似文献   

3.
李志宏 《民主》2011,(10):43-45,58
一、楚国及西楚源起 熊绎,周成王的大臣。“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于楚蛮”。成为楚国的第一代国君。从熊绎起,到最后一位国君负刍,楚国共传承29世,先后登位的有41个国君。至12世第17位国君熊通弑侄夺位时,周王室已经式微,楚国势渐强,熊通自立为楚武王。  相似文献   

4.
孙杰 《各界》2008,(9):49-52
一   文姜是齐国国君僖公的宝贝闺女,更要命的是,上天还给了她绝世的美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少女要出嫁了,这世界会怎样?一个字,抢!   当时全中国(相当于现在全世界)各诸侯国的目光都投向了齐国.郑国人还给齐国的这位美人编了首歌:"有女同车,颜如舜花,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条高压输电线穿过太行山的重峦叠嶂,抵达“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家乡——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在新年前平山西部山区小觉至观音堂输电线路通电庆祝大会上,戎老妈妈双手拿起剪刀,利利索索地剪了彩。如今,这一带老区人民用上电了,一到夜晚,戎妈妈就乐悠悠盘腿坐  相似文献   

6.
举债搞建设,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我们有些职工同志特别是年长的职工感到有些迷惑:他们有的说,过去我们国家在困难的时候也尽力做到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为什么现在综合国力增强了,反而既有内债又有外债了呢?有的说,"冷,冷在风里;穷,穷在债里",我们国家有必要借债搞建设吗?还有的担心:  相似文献   

7.
外戚的宿命     
秦代以前基本不存在外戚问题。当时诸侯国君只和同等级的国君家族通婚,国君的正妻是另一国国君的姐妹或女儿,“外戚”都远在国外,影响力微乎其微。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但他有没有设立皇后,皇后姓甚名谁?史书和考古中部没有发现一星半点的线索,外戚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晋文公结束十几年的流亡,斩杀了当年迫害自己的臣子吕省和郤芮,当上了国君.之后,他大赦天下,表示对吕氏、郤氏等各大家族既往不咎. 但吕、郤各族的党羽甚众,虽然见了赦文,却仍不敢相信国君.很快,国内谣言四起.晋文公整日忧心忡忡,如坐针毡.  相似文献   

9.
知识爆炸时代,人们和汉字打交道比古人多了几万倍.然而还使用着两千年前古人制作的方块字,在欣赏其富有表现力的同时,又饱尝着数量芜杂、笔画繁多、书写烦难之大苦!汉字知多少?东汉《说文解字》收录9353个,清《康熙字典》收47035个,最近编印的《中文字海》收87000多个,吓人一跳.《新华字典》砍掉汉字的八分之七选收11100多个,说是“供中等文化程度读者使用的”,但就是具有高级职称的“高知”,不少人也是认不全的.汉字认起来有多难?有人著文批评教师、干部、医生、科技工作者、节目主持人常把字认错,如把“卫戍”读成“卫戌”.有故事说中国教授考留学生用“戉戊戍戌戎”五字分别造句,老外当场晕倒.其实就是炎黄子孙,又有多少人能辨别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3,(32)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话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要发展就要搞建设,要发展得快些就要建设得快些。搞建设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方向对头,量力而行,就有助于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反之,建设就会呈现出种种病态,使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现在,有的地方搞建设,不顾现实条件,一味地追求高速度、高标准。看到发达地区基本建设样样都搞得很好,再想想自己的落后现状,心里便不免发急,头脑便不免发热,恨不得一夜之问迎头赶上。底子没  相似文献   

11.
关于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对外政策,各方褒贬不一.本文拟对其"和戎"外交的思想根源做深度挖掘,力图揭示"和戎"思想与中国廷绵数千年的传统华夷秩序观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许晖 《各界》2010,(1):3-3
易牙是齐桓公的御用厨师。在专职为齐桓公做饭之前,易牙就以高超的烹饪技术而闻名。他能为国君所用,是因为结识了齐桓公的男宠竖貂。  相似文献   

13.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14.
某地新领导上任之初,就立下誓言:从自己做起,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不搞”,即“不搞一个师公一道法”、“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三不搞”话虽简短,寓意却很深广,共产党人强烈的事业心和接力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鲜明地提出了党的领导干部在任新职时,对待工作、对待部属、对待自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搞一个师公一道法”,就是不管是前任留下的工作,还是新任需要决策的事情,只要符合实际,符合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需要的,就要坚持干下去。“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就…  相似文献   

15.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从唐高祖手上接过大唐江山,为了一洗前朝积弊,打击官员腐败,澄清吏治,太宗皇帝动了一番脑筋. 为了摸底官员群体中到底哪些人是贪官,唐太宗用了个“小方法”——秘密派遣亲信故意去行贿要害部门的官员,就是“钓鱼”.有鱼饵,果然就有“鱼”上钩,“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唐太宗立即派人把这个司门令史给抓了起来,并且要杀他以警诫其他官员.  相似文献   

16.
虽然人们口头上经常提到“诗情画意”,如果问一句什么是诗情?什么是画意?如何才会有诗情、有画意?又如何才能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恐怕就一时难以说得清楚、难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 自古迄今,专门谈诗的诗论诗话甚多,专门谈画的画史画论甚多,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比之下,既谈诗又谈画、谈两者之关系及相互结合之规律者就少得多了。 近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画家曾景初著的《中国诗画》一书,以十余万言的篇幅,专就诗与画的结合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我见闻之孤陋,就这个问题系统地探讨的专著,尚属首见。  相似文献   

17.
陈冰 《瞭望》1987,(48)
近来台湾岛内外评论台独的言论颇多。为什么在海外沉寂多时的台独言论,忽然这一阵高涨起来? 其实,自去年夏季以来,类似台独的“自决”论调,即开始逐步升高。去年九月底,民进党一成立  相似文献   

18.
我搞宣传思想工作已经连续在岗22年了。多年来的甜酸苦辣,心里自知,而对政工这一行,至今乐而不疲。 参加工作之初,正是我国政治工作全方位开展的年代,每当我们在企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彰好人好事,特别是宣传报道工班产量一班高于一班时,往往立即在单位内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热潮,经常是“墨迹未干,纪录又破”。那时,我们工作虽然辛苦,但心里甘甜!  相似文献   

19.
江湖闲乐生 《各界》2008,(11):44-47
当年,秦穆公助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但他之所以如此热心于晋国的事务,其实无非就是为了借助晋国将其势力延伸到黄河以东,最终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可是他忘了一件事情,个人感情跟政治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9,(Z1)
正姓氏起源1.源于子姓,出自春秋初期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衍,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子桁,字乐父,公子衍的孙子以乐为姓,分为两支。其一为夷父须。据《姓纂》《急就篇》等记载,衍子倾父泽,倾父泽子夷父须,夷父须以祖父衍之字乐父命姓,成为乐姓。子姓乐氏正确读音作yuè。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乐王鲋之后,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