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一论坛》2013,(5):19-24
三、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充分实现,是中国人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人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事务管理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成果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路径。在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与标准化、均等化内在传导机理的基础上,立足于湖北省各地市(州)年鉴数据及3地市(州)450份微观样本数据,发现体系不完善、标准规范落实缓慢且执行监督及评估反馈机制不健全等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而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等则表现为湖北省不同区域、城乡、群体间供给水平的差异及供需结构的"非对称性矛盾"。通过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加强标准化均等化制度体系及组织协调机制建设,完善财政保障与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需求导向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制度,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推进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绩效评估与奖励问责进程,可有效破解上述难题。  相似文献   

3.
课题组 《人大建设》2014,(10):13-16
<正>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着眼和改善文化民生,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民生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这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载体。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文明社会风尚、提高  相似文献   

4.
严兵 《重庆行政》2011,(5):20-2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与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履行公共职责,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政府存在伦理、价值、方式的必要前提。当前,在民众不在场、非文化部门缺位、社会力量乏力等因素的限制下,公共文化服务在现实运作中出现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局部化等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利益保障属性无法得到充分实现,结果则表现为民众利益的受损。参与式治理是一种治理模式,侧重于强调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处理中,生产政策和分配资源。借鉴"参与式治理"思维,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应在民意表达与回应、政府内部组织协调机制、公私合作、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进行体制完善与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文化惠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宗旨。基本文化权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大力推进文化惠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改善文化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根本目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做好文化惠民工作,要着眼于设施更加完善、队伍更加健全、活动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宽服务覆盖面,创新服务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全省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杨志纯 《群众》2020,(5):44-45
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围绕更深层次推进“社会文明程度高”,完善先进文化引领制度机制,加快建设“三强三高”文化强省。站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的崭新起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聚焦高品质产品、高效能阵地、高水平治理,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更好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8.
颜伟光 《今日浙江》2006,(17):55-55
近年来,海宁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文化大省和人文嘉兴的要求,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优化海宁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2004年,海宁市委通过了《海宁市文化强市建设发展纲要(2004—2010年)》,此后连续3年制定实施年度文化强市行动纲领,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海宁市充分认识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并逐步从三个方面构建好新型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阵地建…  相似文献   

9.
阮可 《今日浙江》2014,(5):56-57
正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民的公共文化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社会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更加凸显。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前不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协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里,就浙江推进"两化"进程,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经验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对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问题展开研究。旧思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是一元化体系,新思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是多元化体系。本文认为,多元化组织体系较一元化组织体系能更好地满足公民的不同文化需求,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从一元化组织体系向多元化组织体系变迁,这个变迁过程受到市场、政府、社会和文化服务理念这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还在走向三足鼎立理想模式的变迁途中。  相似文献   

11.
樊泳湄 《创造》2014,(4):44-46
正让村民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少数民族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对统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眼的是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加大对民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2,(5):20-20
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在新形势下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应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强和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管若松  徐望 《群众》2013,(7):66-67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供给全体公民公共服务的一大内容,其目的在于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体现政府文化建设的普惠度与相关制度设计的公正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服务业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保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精神文化产品和均等服务的有效平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和完善,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最终成为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成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以及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15.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的缺失。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保障农民权益,必须在农村构建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对农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郭爱斌 《前进》2012,(8):36-37
文化强县首先要文化立县,文化立县要落在实处,就要在内塑竞争力和外塑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协调发展。只有真正做到文化立县,才能实现文化强县。一、建设配备运用文化站室,为文化强县建设完善的文化活动平台要始终坚守政府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责任,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置于民生的高度,不断增强文化为民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县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和文化广场规划建设工作,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社区文化站等重点文化的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体现文化惠民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7.
<正>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1月14日,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正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进一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宗旨,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公共性、公民性、公平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基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以普遍实现公共文化权益为准则,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要打破地域差别、年龄界限和身份差  相似文献   

18.
<正>温政办〔2015〕5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精神和浙江省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进一步规范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关事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10,(5):19-20
8月13日-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20.
《思想工作》2008,(4):24-24
闫平在《理论学刊》2007年第12期撰文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