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乡村协商治理理现代化是一个价值导向调整优先于治理技术革新的过程。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时代呼唤,乡村多元社会的关切回应,农民利益诉求的现实表达,村民自治创新的制度供给;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治理是民主与协商的内在统一,本质是人民民主,特色是农民的平等协商,重点是村民之间的理性包容,途径是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治理有利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民权力常态在握,巩固党组织核心地位,防止农村干部腐败变质,培育现代农民公民资格。  相似文献   

2.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了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理念的根本性变化以及乡村治理技术的突破性变革。新时代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场域是科技发展的资源前提、人口流动的场域空置、智能数据的技术支撑。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约束有数字鸿沟与技术主义的技术约束、数据短板与“数据烟囱”的工具约束、数据挑战与思维局限的嵌入困境、人才缺口与制度滞后的治理局限。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路径在于范式转变与政策设计的治理更新、数字生存与网络协商的治理完善、网络平台与网络素养的建设提升、网络民主与人技共治的措施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杨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3,(5):15-23+101-102
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与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动力与组织保障。协商民主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治理理念及工具,党建引领与乡村协商民主之间具有特定的耦合机制,主要表现为党建引领乡村协商民主是提升政党合法性与有效性所指、党建引领乡村协商民主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以及乡村协商民主的发展需要党建供给结构性与行动性条件。另外,概观来说,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党建引领乡村协商民主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文化、政制、主体以及技术等四个维度进行实践拓展。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22,(2):141-147
技术的深度嵌入是传统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区别之一,技术化也是现代性构建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乡村治理需求、治理组织能力、可用治理资源充裕度的变化,技术日渐深入地影响着治理格局并逐渐嵌入其中。目前,技术嵌入乡村治理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技术运用在民主活动和内生性公共事务管理中仍显不足,但是在社会流动性增加和有效治理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乡村治理组织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正在提升,技术治理将超越政策执行过程,成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要件。  相似文献   

5.
张等文  郭雨佳 《政治学研究》2020,(2):104-115,M0006
协商民主作为重要的民主制度设计和治理形式,对于优化乡村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将协商民主嵌入乡村治理,实现协商民主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融合,契合党和政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迫切需要。协商民主嵌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不是单纯的制度吸纳和整合,而是包括制度嵌入、行动嵌入和认知嵌入在内的多维嵌入结构和过程。从全国各地的治理实践来看,民主协商机制尚未真正嵌入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和治理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必须加快协商民主嵌入乡村治理的进程,将协商民主理念嵌入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知之中,形成有事好商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健全与完善协商民主的各种体制机制,促进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乡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基层民主的手段和途径。随着城乡发展改革日益深化,面对繁杂的乡村事务,乡村自治日益面临"弱治理"的困境。村民自治活动在维护乡村秩序、管理乡村事务以及乡村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成效并不明显,"三农"问题的长期困扰更是使乡村自治遭受质疑。突破乡村自治的发展困境,才能为建设新农村发挥积极效能,开创良好局面。一是重点加强村民政治教育、培育自治主体;二是保障乡村自治良性运行的环境条件;三是继续完善乡村自治制度建设,使乡村自治实践不断制度化并形成理论经验,从而为发展基层民主打牢根基,为乡村社会治理转型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政治资源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条件,因而有必要从政治资源角度去考察当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价值资源、财物资源、制度资源、人力资源和权力资源共同构成了其政治资源结构.有效聚集和利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资源,需要从获取、整合、配置和创新等环节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中各种不同势力包括乡镇干部、村干部、宗族头人、富人等在基层选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指出了乡村政治在推进民主的进程中新旧力量的不同作用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重要的是如何规范乡村势力,确保基层民主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历经20多年乡村选举实践,我国农村在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深化农民民主意识与推进民主化进程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乡村民主选举的质量与成效也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权力、利益博弈与乡村社会势力成为影响当前乡村民主选举的主要因素。三种因素的交叉影响,致使乡村民主选举的公信力下降。因此,当前任何致力于推进乡村民主化进程的努力,都应体现在对这三种主要影响因素关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2,(1):52-5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运行中存在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整体治理能力与基层群众综合性需求契合度不够、治理的现实基础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新问题新挑战,要健全农村组织体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支撑保障;增强社会治理主体合力,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转型中,乡村政治仍没有摆脱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的束缚,经济形态、组织形态、观念形态的封建残余仍在侵蚀着乡村民众、自治组织、乡村政权和干部,严重阻碍了乡村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因此,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1)
回流精英作为乡村中少数的优秀人物,在智力、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在乡村民主政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一个村落的发展进程为线索,阐述了回流精英掌权后对乡村经济政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应警惕长期当政的回流精英易形成权势集团阻碍乡村的民主政治发展。如何引导回流精英在乡村中充分发挥正能量,促进乡村民主政治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丽馥 《理论探索》2007,(5):135-137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乡村组织管理职能面临着各种困境,包括职能界定不清、法定职权缺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素质亟待提高,一些组织日常运转面临断档,自治组织不能提供有力支撑等。面对这种困境,乡村组织转变职能的对策是:重新定位乡村组织管理职能,建立服务型组织;实现部分管理职能的转换,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改进、加强、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培养新型乡村管理队伍;强化民主治理,加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乡村关系行政化的根源与调解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迄今为止,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依然保持着明显而强烈的上下级行政命令关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这与我们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及乡村社会的管理成本有关.乡村关系不顺,尤其是政府对村民自治事务的直接干预和行政命令,削弱了社会自主能力和群众自治能力,恶化了政府与农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阻碍了国家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从目前来看,乡镇政府面临着日益增大的行政压力、财政压力及民主压力,从而加剧乡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上改善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忠权 《行政论坛》2011,18(1):16-19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对乡村关系的规制语义过于模糊和原则,常常使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发生角色错位,容易形成一种非正常的、异化的乡村关系。这种制度供给上的不足不但致使乡村关系行政化、村民自治制度运行虚化日益凸现,而且对乡村民主建设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直接危及到乡村民主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推进乡村民主建设的对策在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乡村组织的行为;改革压力型体制,调处乡村关系;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乡村治理的创新性论述,立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治理的基本思想观点,秉持我们党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主张,尤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乡村治理工作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治理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看法,是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强大思想力量。习近平关于乡村治理的创新性论述,主要体现为由谁治理乡村、治理什么、治理的目标以及怎样治理等方面的创新性阐释。全面准确地理解习近平关于乡村治理的创新性论述,对于有效治理乡村,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全面振兴乡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准城市化是我国加强城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进行准城市化建设有利于调动乡村居民资金投资城镇化建设,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小康建设效益;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乡村居民防卫现代战争的能力。但是准城市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推进,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8.
解安  林进龙 《理论探讨》2023,(1):147-155
乡村发展是比较中国式现代化和西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视域。西式现代化虽然实现了某种意义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但也陷入了牺牲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以迎合资本意志的陷阱。可以从西式民主边缘化农民利益诉求、新自由主义鼓吹土地私有化牺牲农民利益、资本排斥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资本无序侵蚀农民生产生活空间、农村主流叙事剥离少数族裔农民等五个方面反思西式现代化的资本逻辑。伴随资本全球化过程,不少国家和民族对西方文明的吸收超出了借鉴的范畴,乡村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单一。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突显出自身的独特性。当前,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意志全面推进,不仅是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也是党和国家对政治承诺的历史性实践和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发展道路表明,发展是全体人民的正当权利,既不应成为资本的附属品,也不应为少数人所把持和垄断。  相似文献   

19.
乡村协商民主是政治哲学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转向和深化拓展。关于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境遇、理论旨趣与实践路径,学术界都进行了深入论述。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并提出尚待深化的问题与路径是当前深化乡村协商民主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走过了一段蜿蜒曲折的坎坷历程.波浪式向前发展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使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制度化,广大乡村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长,基层的普选范围扩大,尤其是村民自治运行10余年来,作为前所未有的基层民主制度,已经显示出特有的魅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认真总结和分析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风雨历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大厦的当务之急。 一、风雨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