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金湖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官成长“雨露工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目前,全县110名大学生村官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应然主体,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者,是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创新的推动者,是乡村社区规划与重建者,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者。但在实践中,由于大学生村官自我定位偏差、融入农村较难、参与范围狭窄、实践经验缺乏、相关待遇偏低等,使它们不能很好地参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为此,需要乡镇干部、广大村民和大学生村官共同努力,以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参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加快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绩和成长情况,规范村官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典型,推进工作,桐乡市通过村级考评、结对帮评、党委议评等“三项评定”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年终考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体现大学生自身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近年来,威海市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中,出现了"村官"高流失率的困境。原因是大学生"村官"身份界定模糊,合法地位的缺失;政策和后期管理不配套等因素,使得这项制度的推行遭遇根本性困难。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析威海市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江卫忠  山贤 《今日浙江》2008,(10):34-34
从2006年开始,湖州市南浔区率先在全市大批招聘大学生“村官”,目前,已公开选拔了153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目标的63.5%。两年多来,创新管理,搭建平台,着力构建素质提升、科学管理、作用发挥、沟通互助四大机制,有效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事》2008,(11):46-46
为提升大学生村官素质,苍南县通过建立健全理论学习、日常管理、工作考核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着力提升大学生村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志华 《前沿》2010,(16):191-193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推行,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以及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的年轻后备干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具体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大学生"村官"工程,其目前的制度设计还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本文就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8.
心心相印     
慈溪市将大学生村官工作重心转到加强管理和培养使用,特别是积极畅通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等渠道,促进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周西安 《人民论坛》2012,(35):152-153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发展受到制度设计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制约。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制度设计与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等措施,激发他们立足本乡本土创业富民的积极性,进而保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着力搭建三个平台,助推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谋“出路”。搭建联系帮带平台。为大学生村官谋“出路”树信心。新洲区建立区、街镇、村三级联管“传帮带”制度,采取谈心交心、定期走访、典型引路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疑难困惑,传授农村工作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学斌 《中国民政》2011,(10):21-23
近年来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完善村民自治功能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但也给村民自治制度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是大学生村官的选举权问题,一个是同一组织中的二元身份问题。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本刊特约齑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李学斌,撰写《有效衔接大学生村宫制度与村民自治制度》一文,希望能对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村民自治制度,打牢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人才基石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2,(9):75-76
近年来,南通市在全面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选拔、使用工作机制,以促进青年干部成长为工作重点,以推动农村长远发展为根本目标,帮助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也使得许多地方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勤 《前沿》2010,(2):168-170
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纳入国家人才战略和国家政权建设范畴。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的首要环节,在选拔合格大学生"村官"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主要就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机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就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机制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钟振  黄丹 《当代广西》2013,(4):35-36
全区推行YBG创业模式,拓宽大学生村官发展出路。YBC是“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简称,是旨在通过动员社会各界为青年提供“一对一”导师辅导以及“无利息、无抵押、免贷款”的资金支持、帮助青年成功创业的公益项目。2012年5月29日,我区在百色市启动全国第一个大学生村官YBC创业扶持试点。随之,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百色模式”在全区推广,掀起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并引领青年创业的热潮。中组部领导批示,广西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健全聘任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出路保障机制和建立职业推介制度的经验,可通过适当方式向各地介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苏北农村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北农村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制度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不足,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东湖县立足县情,创新形成了“规(Gui)范化管理、个Gel性化培养、关fGuanl爱式服务”的村官工作“3G”模式,积极构建和完善以物态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保障、行为文化为载体、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计划"重点在于解决农村建设人才的缺乏,而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任用,并形成服务农村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于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以及强化其扎根农村服务百姓的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以山东省为例,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执行情况展开调研,对村官扎根基层服务长效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报考热面临出口难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制度日益重视,形成了全国大学生村官大发展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  相似文献   

19.
交巴吉  郭倩雯 《人民论坛》2012,(26):160-161
大学生村官制度从探索、完善到全面实施已走过了十七个春秋,为了更好地促使其有效实施,必须理性分析此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活条件艰苦以及制度上的制约,大学生村官执行力的发挥受到影响,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执行力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出台,是基于新农村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缓冲就业压力等多重目标的考虑。该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制度在力求实现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村官的个体利益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出台政策,对关乎大学生村官切身利益的出路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然而,中央为大学生村官预设的五条出路在基层是否可行?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因法律背景、基层实况和自身能力所限,浙江大学生村官的五条出路尚不畅通,需要进一步拓宽。最后结合浙江省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提出具有浙江特色的一条新出路,即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农村专职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