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跨境网络赌博犯罪组织多向澜湄流域国家转移,并持续对我国社会经济秩序与人民利益造成威胁.因此,以澜湄流域执法合作为背景,探索完善跨境网络赌博犯罪侦查打击与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前跨境网络赌博犯罪呈现出的新特征,跨境网络赌博犯罪侦查打击的困境,可采用多途径解决管辖权争议、加强情报信息共享建设、提高电子证据取证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学界对国内禁毒法律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讨,但对国际刑法中的禁毒法律规范却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本文试将国际禁毒法作为国际刑法领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加以论述,以就教于同仁。一、国际禁毒法的概念和特征笔者认为,国际禁毒法是国际社会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立起来的,规定毒品犯罪及刑事责任,调整国家之间有关禁毒方面刑事合作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禁毒法作为控制和惩治毒品犯罪的国际刑事法律规范,从属于国际刑法.它具有如下明显的从属性特征:(一)国际禁毒法以国际协议为主要载体。国际…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警务合作战略高度系统梳理了澜湄国家警务合作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建设的国际环境、理论构建、实践操作等,分析了包括领事预警体系在内的现有海外安全保护预警机制.运用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深入探究了澜湄国家警务合作中的政治安全、公共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等风险点,建立了"1+1+2"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已于2008年6月1日施行。《禁毒法》的颁布实施,既是我国禁毒斗争长期实践总结的产物,更是推进我国禁毒工作法治化建设的里程碑。《禁毒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综合规范禁毒工作的重要法律,不仅规定了禁毒工作的方针和工作机制、毒品管制、禁毒宣传教育、禁毒国际合作以及法律责任,而且对戒毒措施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劳教机关作为戒毒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认真学习贯彻《禁毒法》,  相似文献   

5.
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有禁无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所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新中国首部具备统一禁毒法典形式的禁毒法律,它肯定和规范了我国长期禁毒实践所形成的禁毒工作方针、体制等基本经验,体现了国家在对待吸毒者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与进步,消除了原有禁毒法律法规的不协调、相互冲突乃至违法之处,构建了更为完善的禁毒法律体系,为依法禁毒提供了更为健全的法律支持.但与此同时,禁毒法也具有明显的仓促立法痕迹,其采用的对已有禁毒法律法规进行补充立法的模式以及"有禁无罚"的软法特征,也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5,(5):26-34
以制毒犯罪严打整治为视角,当前广东禁毒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立法滞后,行政执法低效和刑事司法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具体法律适用方面则存在毒品的认定,鉴定不规范,技侦证据转化待规制,制毒案件死刑适用要适应形势等问题。为此,要革新禁毒法制理念,立足创新,重视禁毒法制人才的培养,完善省级和地市级禁毒立法体制,建立禁毒法制保障和监督机制,促进禁毒法制建设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黃永 《中国法律》2008,(1):25-26,83-85
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禁毒法》是根据当前禁毒工作实际需要,总结多年来禁毒工作实践经验制定的一部全面综合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对全面加强禁毒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08,(12):5-5
《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正式施行,禁毒法共7章71条,分为总则、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法律责任、附则等7个部分。禁毒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禁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禁毒法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该法规定,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相似文献   

9.
王凌 《中外法学》1995,(5):52-54
<正> 随着现行主要的国际禁毒公约《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又称《1988年公约》)的通过和生效,系统、完备的国际禁毒法律规范在国际刑法领域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国际禁毒法。它是国际社会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立起来的,规定毒品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调整国家之间有关禁毒方面刑事合作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法学界对这一新领域尚需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国际禁毒法的实施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鲍家志 《河北法学》2023,(3):102-120
中国与澜湄五国以河为纽带,命运共相连。财产法是国家调整社会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用益物权制度与一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唇齿相依。用益物权制度是研究澜湄各国财产法、探索社会风貌及开展贸易投资的最直接法律渊源。通过梳理澜湄国家的用益物权类型,厘清其与土地法的关系,认为澜湄国家在构建用益物权类型与土地法的内容设计上应实行统分结合的立法体制,公示方法因势而定,在体现社会保障与鼓励外商投资上,更应有所为,以维护资源配置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合理平衡,发展国家经济,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1.
刘少华 《法制与社会》2012,(20):269-270
我国《禁毒法》实施以来,新整合的戒毒体系充分体现了“全面综合规范禁毒工作”的立法宗旨,增强了各种戒毒措施之间的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强化了整体功能效果.但从当前强制隔离戒毒的工作现状及前景而言,一些法律技术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执法工作方法上的探索还须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2.
国际禁毒法是国际社会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立起来的,规定毒品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调整国家之间有关禁毒方面刑事合作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作为国际刑法领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国际禁毒法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最终随着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的诞生而趋于完备、成熟。法学界对这一新领域尚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对其基本原则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高明。一、国际禁毒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征国际禁毒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禁毒法一…  相似文献   

13.
澜湄流域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沿岸各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湄公河开通国际航运以后,有效推动了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成长为国际黄金水道。然而,在湄公河流域日益繁荣的同时,也引来犯罪分子的觊觎。流域走私毒品武器弹药、武装分子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活动突出,航道因遭受严重安全威胁而一度停航。  相似文献   

14.
《江淮法治》2009,(12):22-22
自《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合肥市禁毒委员会按照国家及省禁毒委员会开展《禁毒法》集中宣传行动的部署,以禁毒宣传志愿者为主体,充分发挥各县区禁毒办的指导协调功能、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广泛调动乡镇街道及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全面开展集中宣传行动。  相似文献   

15.
在2007年《禁毒法》颁布之后,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已经相当齐全。但"齐全"并不当然意味着"相互配套"。恰恰相反,法律越齐全,相互配套的工作就越繁难,或者说,越容易发生相互之间的重合、脱节、冲突等问题。刑法与行政法、《禁毒法》与其他行政法,都迫切需要精心整合,方能有望"相互配套",也才能让华丽的"禁毒法律体系"一词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6.
八面来风     
《江淮法治》2011,(13):36-37
黄山市:调研《禁毒法》落实情况本刊讯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前,为促进全市更好地贯彻落实《禁毒法》,深入开展禁毒工作,黄山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深入屯溪区就《禁毒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屯溪公安分局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持之以恒地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以及加快禁毒基础建设等给予肯定,并提出两条建议:禁毒工作要靠全社会综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6,(2):5-10
国际侦查合作适用原则主要有尊重主权原则、保障人权原则、平等互惠原则、灵活执法原则和打击犯罪原则。从中国-东盟来看,在适用国际侦查合作原则过程中,必须互相尊重主权、遵守国际规范、协商解决问题;承认主权高于人权,明确人权的相对性,了解和理解各国对人权的保护;强调互惠互利及其自愿性和平等性以及国内法律与公约条约的衔接;讲究执法的灵活性并排除执法的随意性,特别是在引渡的适用过程;侦查合作的目的是打击犯罪,有必要共同构建侦查合作机制、明确侦查合作规范和夯实侦查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8,(8):75-75
禁毒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禁毒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一定要用好用足这一法律武器,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而据了解,戒毒条例目前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起草。  相似文献   

19.
"禁毒"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强制隔离戒毒是涉及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实践中主要依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具体工作。本文指出随着《禁毒法》的正式实施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其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演艺人员限制从业制度体现在法律草案、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行业规范中。《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广播电视部门有权限制违法艺人的节目播放;禁毒地方性法规对涉毒艺人限制从业的期限、范围等内容做了具体规定;国务院部门规章禁止违法失德艺人参与演出;行业规范要求协会成员在行业范围内联合抵制违规艺人。在此基础上,立法机关应修订《禁毒法》相关规定,在法律法规中明确限制从业的具体内容;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落实行业监管责任;有关行业协会应设立解禁标准、补充救济措施,以完善涉毒演艺人员限制从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