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原敬以"时势论"和"实力论"的政治理念为基础,通过访美考察,形成对美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原敬的日美关系认识产生重要影响,以其对美认识为前提,原敬指出,在对外关系中要特别重视日美关系。针对日俄战争后日美关系之恶化,原敬强调要缓和日美关系,尤其是"满洲"政策要认真考虑美国因素之重要影响。一战期间,原敬以其政治理念,进一步阐释日美关系,强调日美间要避免战争,认为日本要解决中国问题,日英同盟或其他同盟均无助益,必须要取得美国谅解,与美国保持亲密关系,进而提出日美协调外交构想,并期望通过与美国共同出兵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启两国合作之开端。原敬并非是无条件实现日美协调,而是在维护日本国家利益,即日本在华传统权益,尤其是所谓"满洲"权益的基础上,以美国承认日本之特殊地位为前提。原敬的日美协调外交构想作为其对美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促使原敬内阁成立后确立以日美协调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因其奉行的扩张政策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问题一直是困扰日本外交的难题。而唯独印日关系因两国特殊的历史渊源而几乎不受历史问题影响,一直平稳发展。尤其近年来两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处心积虑想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符合的国际地位,共同的目标使得两国迅速接近。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我们必须对日印两国的历史渊源及其现实影响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2015年4月底,美国和日本签署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这是冷战后美日同盟强化的一个标志性节点。美日不仅更新了同盟的主要目标,更显著拓展了两国安全合作的范围和层次。美日战略目标和政策方针高度契合是美日同盟强化的主要原因。奥巴马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安倍政权鼓吹的"积极和平主义"需要两国相互配合与支持,这使新形势下强化美日同盟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然而,美日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政策导向也在一些关键领域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4.
金晶  张绍铎 《德国研究》2015,(2):114-124,144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始终存在重大分歧,而与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则很好地解决了与邻国的历史认识问题。本文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为对象,考察德国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2,(33):23-23
表面上,美国对日、韩争端,是"不偏帮任何一方",但韩国人认为,美国没做到一碗水端平。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日本与韩国是东北亚的一对宿敌。最近两国又进入了新一轮交恶,这次看似是韩国先出手。8月10日,李明博在陆海空三军部队戒备森严的护卫下,登访了在日本、韩国之间一直处于争议但被韩国实际控制的独岛(日本称作竹岛)。  相似文献   

6.
雷克 《美国研究》2004,18(2):153-15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美国在中国的形象”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4月2 2日在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学者2 0余人出席了会议,就中、美各自对对方国家的看法交换了意见。在短暂而紧张的一天会期中,中方学者分别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美国看法的转变、历史上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中国政府官员、国际战略研究界、文化界、普通公众、媒体、归国留学生、在校大学生,以及工商界对美国的看法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在中国的形象。一些学者还以就此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韩两国的邦交正常化谈判历时长达14年.两国建交以后,历史问题亦是日韩双边关系波动的一大诱因.根据唐世平对两个国家和平与和解程度衡量的四个基本标准,即共同的(历史)叙事、加害国是否否认过去的罪行、加害国是否对过去罪行忏悔(道歉和补偿)以及受害国是否宽恕(加害国),对日本与韩国的"和解"程度进行分析和考察后可以发现,日本与韩国的"和解"仍然处于非常脆弱的、不稳固的"浅和解"状态.虽然日韩在历史问题(尤其是"慰安妇"问题)上一直存在政府层面的对话和民间团体的交流,但是两国很难达成一劳永逸的和解协议.日韩两国需要正视历史和解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共同探寻促进历史和解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22日,日本《读卖新闻》曝光了日美琉球"核问题",这在日本政界和日美关系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认为,美日在琉球核问题上的立场与琉球行政权移交问题紧密相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而且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后者实现的时间和条件。而琉球行政权移交问题又离不开当时的国际形势、美国对日战略,以及日本自身的变化。在美国统治琉球的27年中,美国对琉球的政策始终是变化的,但是其基本的宗旨一直是维护、巩固和发展美日同盟,将日本培养成在远东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远东形势,特别是日本本身的变化,是美国对琉球政策包括对琉球核武器问题的立场发生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田赐 《战略决策研究》2020,(2):49-64,102,103
2017年以后,美日两国都开始表达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担忧,两国对国际秩序问题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认为提高两国防务合作,加强同盟威慑力,是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必要举措。在这种战略共识的支配下,2017年以来,美国和日本的防务合作有了更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升协作能力、提高进攻能力、强化联合反导能力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重启"美俄关系是奥巴马执政后重要的外交议程之一。美国面临的多重困境是奥巴马政府积极"重启"美俄关系的关键推动力量。2009年的美俄外交呈现出"务实"和"机制化"的特征。相对国家实力的对比变化,使"奥巴马-梅德韦杰夫时代"的美俄两国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成为可能。美俄双方一直存有严重分歧的议程有可能成为2010年美俄外交的难题,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增加变数。  相似文献   

11.
朱颖 《当代亚太》2007,(3):51-56
本文认为,美越签署双边入世协定、越南入世和美国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标志着越南战争结束30多年之后,美越两国在和解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意味着两国的经贸关系步入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眼中的韩国形象》文平本书以美国人的视角,描述了美国人通过书籍、杂志、电视、新闻媒体和电影所获得的对韩国和韩国人的印象。作者坦承,他是在对韩国文化及历史认识尚不深刻的情况下撰写此书的,尽管韩、美两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联系颇为密切。本书概略地介绍...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政府积极推动美古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动因是,通过改善美古关系恢复美国在西半球的领导地位,进而推进"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这一战略目标。奥巴马政府的对古政策得益于古巴裔美国人在美古关系问题上的立场分化,顺应了美国国内的主流民意。为启动美古关系正常化进程,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对古政策和外交举措,直至美国与古巴正式恢复外交关系。然而,美古关系要实现全面正常化,还面临诸多障碍:美国尚未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制裁;美古两国相互没收的资产尚未归还对方;美国仍然占据古巴的关塔那摩湾;古巴移民问题和美国关注的古巴民主与人权问题依然存在。短时期内,克服这些障碍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化为世界所瞩目.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一直是世界高科技的主要策源地,在高科技的许多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而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雏形的"互连网",已经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战后日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迅速拉平了与西方先进工业国的差距,而后及时走向科技的自主创新,取得了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甚至已经在许多领域领先于世界.高科技产业化的高度发展,在推动美日两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比较研究两国高科技产业化之路,以期为后起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日美同盟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美同盟在二战后大致经历了"威权同盟"、"互助同盟"和"伙伴同盟"三个阶段,这一同盟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究其原因,是双方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有不断交迭和发展变化的共同战略利益.同盟中的美日两国既相互倚重,又彼此制约,同盟性质也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发生着嬗变.21世纪,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不断调整和日本的日益强大,日美同盟将对亚太格局的形成与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主义"是奥巴马政府所奉行的对外政策思想理念。美古关系的解冻是"奥巴马主义"取得的重要外交成果之一。美国之所以决定放弃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古巴的敌对政策,根本原因在于奥巴马政府改变思维定式后重新界定了实现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最佳路径。美古关系的解冻不会一帆风顺,还将面临许多挑战。但美古关系的改善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美古关系的正常化进程或许还会有波折,但大势已难以扭转,美古关系将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在解冻关系的初期谈判中,对作为"第三方"的日本各有战略考量。美国的战略利益是维护美国主导下的亚太势力均衡,维持美日关系比改善美中关系更重要。中国的战略需要是免遭任何强权威胁,同西方和日本建立正常关系,防止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尼克松的谈判策略是给中国造成对美苏日的"三怕"。毛泽东则摊牌:中国根本不怕美苏日来华大打,已准备应付最坏局面。折冲樽俎之下,美中的共识是反对任何国家谋求亚太霸权,反对日本向本岛以外扩展军事力量、染指台湾和朝鲜半岛、插手"台独"活动。但对怎样防止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美中双方认识不同。美国承诺将阻止日本奉行损害中国的政策,但坚持认为现行的美日关系能制约日本扩张军力,而听任日本自立则将使其出现致命的民族主义。中国对废除美日安保体系的态度在疑虑中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18.
读家     
《新民周刊》2012,(6):18-21
环球热点A中美情人节,中美再握手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13日起对美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继两国元首互访以及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之后,两国高层之间的又一次重要访问。专家分析,维护中美两国关系稳定,讨论两国经贸议题,加强同美国民众的沟通交流将成为习近平此次访美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化因素与美国对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国对外政策中,文化因素,特别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上帝选择的"使命观"和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具有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从18世纪开始交往以来的二百多年历史中,这些特征在美国对华外交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美欧与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地缘博弈的继续,是俄罗斯与美欧在欧盟东扩问题上的矛盾的集中体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部门实施了数轮制裁,制裁的力度和时间受美欧各国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企业游说、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最终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美俄两国对独联体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欧对俄的制裁较为有限。美欧对俄能源制裁有望推动中俄之间重要油气合同的签署,扩大两国的油气合作范围,促进两国的金融合作和货币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