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奥巴马主义"是奥巴马政府所奉行的对外政策思想理念。美古关系的解冻是"奥巴马主义"取得的重要外交成果之一。美国之所以决定放弃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古巴的敌对政策,根本原因在于奥巴马政府改变思维定式后重新界定了实现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最佳路径。美古关系的解冻不会一帆风顺,还将面临许多挑战。但美古关系的改善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美古关系的正常化进程或许还会有波折,但大势已难以扭转,美古关系将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劳尔主政初期,古巴采取了发展个体经济等放松经济管制的措施,同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改革做了准备。古共"六大"出台的《党和革命的经济社会政策纲要》既为改革规划了顶层设计,又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标志着古巴经济模式"更新"进程的正式启动。然而,由于投资严重不足,古巴改革成效的显著受到影响。古巴要推进改革,必须吸引外资,因此寻求美古关系正常化就成为古巴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古巴改革不仅为美古关系正常化提供动力,而且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着美古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美古关系正常化是改革所必需,是古巴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巧实力"外交理念指导下,奥巴马政府对缅政策在方式上与其前任相比有明显变化;这一政策实行3年多来,美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长期紧张到关系回暖、升温,再到目前的双方关系向完全正常化发展;美缅关系完全正常化,关键在于缅甸与朝鲜的军事关系;由于受多方因素掣肘,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放松或取消对缅制裁或实行限制性制裁,也有可能恢复或延长制裁;短期内美国是很难取消对缅的所有制裁的。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出现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核不扩散政策进行反思的结果,又是修复美国国际形象和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需要,更是美国对朝鲜和伊朗的核开发问题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国际核军控工作走上正轨;将对中国产生多重影响;对地区核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从全球战略层面上看,缓和与古巴的关系是奥巴马2009年执政以来又一重大外交战略调整。从地区层面上看,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了美国与整个拉丁美洲的关系,提升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公信力。对于美古关系而言,尽管还有很多妨碍双方在外交上认同与合作的内部因素,但美古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美古的和解提供了一个以和平方式化解敌对关系的样板,将成为奥巴马的重要"外交遗产"。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     
正国家不安全:恐惧时代的美国领导地位[美]戴维·罗特科普夫著孙成昊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本书全面地论述了自21世纪进入"反恐时代"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得失。作者采访了近百位当事人,勾勒出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决策过程的许多细节。本书指出,九一一恐怖袭击使美国进入了"恐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失误是它对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朝关系经历了对抗与危机时期、缓和与蜜月时期以及僵持时期三个阶段。在对抗与危机时期,美国对朝采取经济制裁、军事演习等极限施压举措;在缓和与蜜月时期,美国对朝采取首脑峰会、工作磋商的接触政策;在僵持时期,美国对朝"谈压并举"。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给美朝关系改善提供机会之窗。而贯穿始终的是美国对朝制裁毫不放松。特朗普本人及其幕僚对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十分不满,积极应对突飞猛进的朝鲜核导技术,掌握在东北亚地缘战略竞争中的主导权。这成为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动因。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推动了无核化谈判的展开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但美朝无核化谈判依然陷入梗阻。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政策内容、背景及成效三个方面对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文章发现,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战略忍耐"不足以概括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全部内容;二是对奥巴马政府制定对朝政策的原因解释仍停留在美朝双边层面;三是对奥巴马政府的朝鲜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为弥补上述不足,文章在政策内容的界定方面构建了"四位一体"框架,即从多边层面、同盟层面、美中层面以及单边层面概括了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内容;在政策制定的原因解释方面,文章引入了政策环境因素,通过探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区域环境出现的新变化,以期更全面地解释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成因;在政策成效方面,对奥巴马政府的朝鲜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做出了判断。最后,文章总结了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与前任政府存在的区别,并对其剩余任期的对朝政策走向做出了大致预测。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第二任期基本上延续了第一任期内的对台政策,同时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即在遵循美台非官方关系基本框架、确保避免冲击中美关系的前提下,给予台湾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支持以稳固和发展美台关系,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谋求对台湾问题的更多主动权。从近期来看,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调整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美关系的大局、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保障了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调整却蕴含着很多潜在的隐患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的前半期,美国与台湾当局在国民党残军撤离金三角地区、美国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政策分歧。在正常交涉陷入僵局的情况下,美国中央情报局台北站负责人雷·克莱恩频频充当秘密协调双方政策的中间人。"邦迪—克莱恩—蒋经国"之间的联系,成为肯尼迪与蒋介石沟通的幕后管道,使得美台双方在关系紧张的危机时刻得以绕开官僚体制的障碍,在首脑之间形成直接、有效的沟通。这一"秘密外交"渠道的形成既体现了蒋介石对"外交"的高度专权,喜欢绕开"外交部门",指派私人使者进行交涉的风格,也体现了美台之间在冷战格局下要将深刻的矛盾隐藏不露的无奈。  相似文献   

11.
魏红霞 《美国研究》2007,21(3):31-49
本文对九一一以来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及拉美地区出现的反美主义情绪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单边主义是美国长期以来对拉美政策的突出特点。九一一后,由于反恐而进行政策调整的需要,布什政府对拉美的单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不仅表现在国际事务上以美国的意愿行事,而且在外交上有意忽视拉美国家。这种单边政策是激起拉美国家和人民反美主义的最重要根源之一。拉美国家的公众反美情绪不仅表明了其对美国的态度,而且激励了本地区的领导人挑战美国,甚至导致一些国家发生了政治转向。文章还以古巴为特例,分析了美国对西半球这个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认为布什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美国对古巴政策的连续性,其主调仍然是强硬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反恐的需要和国内利益集团的促动,美古关系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美古复交可视为西半球范围内的一个"地缘政治"事件,但冷战结束前后地缘政治本身的内容已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和拉美国家政策议程需要解决双方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域外势力会直接或间接卷入其中。美古关系的基本症结在于如何处理力量极不对称的邻国关系,而美古关系的改善短期内仅限于具体政策的调整,似乎与秩序诉求和基本原则无涉,但其后续影响或将改变西半球国际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3.
张勇 《美国研究》2012,(2):66-81,4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更加借重以"巧实力"战略来整合国际格局的新变量,以求实现遏制世界"多极化"、塑造"多伙伴"世界并捍卫美国领导地位的战略目的。在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感到美国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面临由中国崛起带动的区域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并将拓展少边安全组合作为调整其亚太安全布局的重要支撑。美国编织的以双边同盟为核心、少边安全组合为结点、多边安全参与为外围的多层次新亚太安全网初现端倪。少边主义外交体现了美国通过扩大合作为其霸权减负和将中国"嵌入"关系网络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政府对缅的务实接触政策使美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文章认为,美国改善与缅甸关系,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主要出于为"重返东南亚"战略打开重要突破口、在缅甸建立美式民主、抢占缅甸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有遏制中国的意图,并在这些方面初步取得成效。美缅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缅甸使西方国家取消制裁而摆脱外交孤立状态,这给中国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反美是拉美左翼的重要特点和天然倾向。拉美左翼的反美主义主要是抵制拉美的"美国化"倾向,不认同美国理念的普世价值,不满意美国对拉美事务的干涉和霸权立场,抗议美国敌视和压制拉美左翼力量,以及反对美国对古巴的干涉和封锁。随着美国调整对拉美的战略,以及美古和美拉关系的逐渐改善,拉美左翼的反美立场会趋于温和。但由于美拉关系的基本面和实质没变,拉美左翼与美国在理念与政策方面的差异仍然无法消除,拉美左翼很难完全放弃反美立场,反美仍是其基本政治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政府基本继承了小布什政府后期的台海政策,同时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当前美国全球战略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奥巴马政府积极看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更强调稳定化。奥巴马政府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将继续对台军售政策,赞成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深、扩大美台之间的经济联系。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的制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美国国内战略辩论、国会、军方和军工集团、美国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岛内局势的评估等。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0月,奥巴马因预算和债务上限危机取消其亚洲之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失速"的集中表现,日本等国舆论还出现奥巴马政府开始"轻视亚洲"的论调。1的确,相对其第一任期时而言,美国亚太政策在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首个年头显露一定程度的"疲态",但奥巴马政府落实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深耕细作"不可忽视,美国针对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有反弹和反制的可能性,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政策资源投入、重塑和巩固其对地区事务主导权的决心和韧劲不应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完善了网络安全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美国政府通过重视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不仅提升了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而且有利于政府与私营机构间的合作。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政府努力促进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希望增加企业遵守政府法令的积极性。为了巩固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地位,美国不仅加强自身的网络部队建设,而且与盟国及伙伴国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然而,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面临一系列挑战。"斯诺登事件"对美国的网络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提倡的网络空间国际规范遭到与美国价值观不同的国家的质疑。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网络安全目标很难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9.
姜振飞 《当代亚太》2011,(4):145-160,144
基于国际核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对核恐怖主义威胁的认知,同时为了提升美国在核军控领域的制度和话语霸权,也为了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服务其全球和地区战略,奥巴马政府大大提升了反核恐怖主义政策在美国核战略中的地位。鉴于这一政策为美国在核军控领域制度和话语霸权服务的狭隘性质,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缺陷:反核恐怖主义政策因果关系颠倒;反核恐怖主义政策的目标指向存在一定失误;美国核政策自身存在矛盾。正是由于存在着上述缺陷,决定了奥巴马政府反核恐怖主义政策必然会对国际反核恐怖主义努力产生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学者提出了各种大战略。这些大战略的实质是寻求用适当的方式运用美国的权力,以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美国外交战略。以伊斯兰世界为例,奥巴马政府寻求以更为适当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接受离岸平衡战略,从伊拉克撤军;采取选择性干预战略,应对恐怖主义和阿富汗问题。2010年5月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奥巴马政府谋求的是以限制运用美国的权力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