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洪州先生从道德的范畴将人分成圣人、贤人、凡人、小人和坏人,这个分法有趣、通俗。圣人、贤人、凡人和坏人一般都还能理解,还能掌握,然而对于小人,却很让人捉摸不定,因而经常发生小人得志的现象。何谓小人?在西周,它是对被统治的生产者的称谓;春秋末之后,就成为无  相似文献   

2.
官性根 《求索》2005,(1):182-184
北宋时期四川郫县人张俞的治国思想,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他的关注民生、任用贤人、文武并重、先内后外、不满过分专制、追寻圣人之道等治国思想,不仅在当时有影响,而且对后世也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F0004-F0004
近年来胀家港市紧紧围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好人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累计挖掘、宣传、表彰千余名身边好人,吴栋材等60多名市民当选全国、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道德模范,16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形成了“身边好人层出不穷、凡人善举汇江入海”的生动局面。完善发现机制,广推身边典型。  相似文献   

4.
“韬光养晦”作为一句成语,它的意思是明确的,就是暂时收敛锋芒,掩藏才能,隐居待时。选编《昭明文选》的南朝梁萧统太子就说过:“圣人韬光,贤人遁世。”这可能也是那个时代无可奈何的事。  相似文献   

5.
袁秋年 《群众》2009,(6):68-69
近年来,扬州市推出了50多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和一批凡人善举.树起了一批“扬州好人”群像。一群“扬州好人”,形成了“满城新风”,为扬州竖起了一面面学习的旗帜,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一些人,可以照亮一座城市,那就是好人;一种行为,可以塑造一座城市,那就是善举。古朴而神奇的昭通从不乏好人,也不乏善举。近年来,昭通涌现出一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草根英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昭通好人”。好人引领道德风尚,善举凝聚向上力量。特别是2013年以来,昭通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弘扬“云南精神”、“昭通精神”,提出了打造“昭通好人”品牌,推凡人善举、奖平民英雄,全面展现“最美昭通人”风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激发了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提振了促进跨越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7.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归根到底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修身、学会做一个现代公民。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当经师,更要当人师。当好经师不容易,当好人师就更难了。不同时代对人师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泗水是圣人孔子的诞生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美德影响深远。近年来,我们立足这一优势,打造“圣源好人”道德品牌,在提高城乡居民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平、构筑区域道德建设新高地上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贤人政治"思想是儒家所提出的治国方略之一,其从儒家的核心点"礼"、"仁"出发,构建了一个逻辑的统治体系,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贤人政治"思想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当时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并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上有四种人:一是无私奉献、造福人类,为理想而奋斗终生的伟人,他们代表的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二是爱祖国、爱人民、诚实守信、恪守社会公德的好人;三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凡人;四是违法乱纪、不守公德、危害社会的坏人。我们该做哪一种人呢?我们应该守住道德的底线,努力做个好人。法纪,是道德的底线,因此守住道德的底线顾名思义就是“遵纪守法”。也许有人会说,怎样的人才算是好人呢?曾在书上看过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个乡下小子去外地求学,在车上因口渴难当而生平第一次买了瓶健力宝,可是他却不会开,因为顾及自尊又不好意思寻求帮助。正在…  相似文献   

11.
培养树立先进典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笔者从“凡人小事”的概念入手,深刻阐明了“凡人小事”的内涵和宣传价值、意义,并从理论、实践和网络技术支持三个层面论述了“凡人小事”网络宣传的有利条件,对网络宣传“凡人小事”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周易治要》居《群书治要》之首,其修身思想通过圣人行易为榜样而展现。首先,"极深研几"是圣人修身的心法,从心念善恶毫端予以觉察、控制,保持心念纯善则言语行为自然不邪,此其修身简易之道。其次,"崇德广业"是圣人修身的一种境遇实现,以至德而处尊位,内圣足以外王,以致德化百姓、天下太平,此其修身变易之道。第三,"久于其道"是圣人修身的本质属性,圣人之修身为常道,如天地恒久不变,不会因为境遇顺逆发生变化,此其修身不易之道。总之,圣人由天象而深察自然规律、人性本质,进而正心以修善一身,以一身善德随着境遇感化一家、一国,乃至天下。  相似文献   

13.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历史经验证明,能不能选准人、用好人,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考核干部的政绩,以实实在在、群众公认的政绩选人用人。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以正确的干部政绩来选准人、用好人,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如何考核干部政绩,对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客观上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进和完善考核方法。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坚持做到“五看、五结合、五区分”来考核干部的政绩。“五看”:一是既看经济增长这个核心指标,又要看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二是既看经济综合指标,又要看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三是既看反映经  相似文献   

14.
识人用人、选贤任能,是一道千古难题。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不过,识准和用好一贤并非那么容易,孔子曾发出过"人心像天体一样难识"的感慨。近阅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李悝的"识人五法",颇有耳目一新之感。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  相似文献   

15.
最近,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关于倡导的领导干部要养成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讲话后,感慨颇多,思忖良久,便写下了这个题目。领导干部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我理解,最基本的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一个好官。做好官首先必须是一个好人,好人有做好官的思想基础。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人品作底子,从政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是当今中国出现的可喜现象,也是亿万人民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成果。尽管民营经济在一些地方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一是在价值观念上有障碍。人们还有一种解不开的"公有情结"。就业选择宁"公"不"私",人际交往崇"公"怕"私",舆论导向颂"公"贬"私"。二是在理论认识上有障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营经济重新定位,但有人认为这是初级阶段的定位。那么中级阶段要不要取  相似文献   

17.
为师者应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而抓住有利时机,伺机而发,常常使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标题即一悖论,按照一般的常识,励精图治的总是那些圣明的帝王,如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康熙乾隆。而亡国之君,不用说,那自然要么昏庸,要么残暴,要么糊涂,要私就是兼具三种特色的扶不起的刘阿斗式的人物,因此,将崇祯定位于励精图治的亡国之群,就好像说某人是个奸诈的好人,某人勤奋地偷懒,某人辛苦地享受一样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9.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惟在用人。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历来是一种导向,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我们党反复强  相似文献   

20.
蒙山东西绵亘300里,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山前川美水秀,古为鄪国的费县,历史悠久,素称“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历代名人辈出,圣迹棋布,是琅琊颜氏的发祥地。琅琊颜氏始祖颜盛至其曾孙颜含的故里,唐代“双忠”颜杲卿、颜真卿的祖居地——汉代华县孝悌里(后称琅琊临沂孝悌里,今费县方城镇诸满村),以及琅琊颜氏祖茔——颜林和鲁公庙碑等古迹文物,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海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