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归纳总结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成功实践,并得出启示借鉴。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分析强化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我国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目标定位。在上述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系统工程原理和行政法基本原理提出了系统的、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琳 《瞭望》2007,(34)
从救灾,到减灾,再到综合减灾,整体提升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减灾规划",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振耀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新近出台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调动各种力量减少自然灾害的新思路,对未来减少灾害损失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以来,根据《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和工作安排,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21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候选单位推荐审核工作。在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单中,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九道湾社区等643个社区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4.
<正>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逾24万人罹难,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历史罕见。4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唐山市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9年是河南省洛阳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的元年,也是安全生产战线上干部职工锻钢淬火、脱胎换骨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尽快进入新角色,主动承接新职能,埋头苦干,不负韶华。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逐步提升,8个社区成功申创河南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各级责任全面压实,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相似文献   

6.
吕方 《政治学研究》2012,(3):120-126
社区减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减灾政策的重点。社区减灾强调居民、企业、民间组织、基层政府等结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在灾害面前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但是,政府在社区减灾中应该承担什么职责,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依据政府干预的强弱、政府是汲取还是释放资源,社区减灾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无为型、吸纳型、委托型和合作型。有效的社区减灾模式既依赖于政府的权力授予,也需要政府的资源支持。只有在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并把减灾视为公共产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与社会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合作模式,才能有效提高社区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郭正阳  董江爱 《理论探索》2011,(4):121-123,131
防灾减灾型社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概念,一些国家在社区防灾减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我国防灾减灾型社区建设提供了经验。即:要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制定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使防灾减灾有法可依;建设完善牢固、科学合理的安全设施,为防灾减灾提供物质基础;增强居民的危机意识,使防灾减灾具备主体条件;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使社区居民的自救与互救成为灾害发生后的主要救灾方式;健全救灾组织体系,使防灾减灾有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全国加强灾害管理工作,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已日渐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受任务。从国际减灾实践来看,凿遍采纳的减灾工具包括危险源分析与制图、土地使用规划、金融手段、保险、安全社区建设、结构控制等。减灾作为灾害管理的基础环节应该被进一步强化,依据国外减灾工具...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3,(27)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减灾指挥与管理是北京综合防灾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民政部门主要从事灾后救济,气象、地震、水利、环保、消防、地矿、农林等部门的监测预报与防灾减灾经常是各自为战。不少干部将减灾简单视同于救灾和赈灾,重视当前利益,忽视全局和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东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的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估体系,以东京各町丁目为评估对象,通过对建筑物危险度、火灾危险度和应急避难危险度进行分类评估,得出各地的综合危险度,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东京基于社区的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估具有如下特点:以巨灾为重点,积极开展强烈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的危险度评估;以综合为目标,全面评估强烈地震等巨灾对经济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以专项为基础,深入评估震后建筑物、火灾、避难等各类风险;以公开为动力,大力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应急管理》2011,(3):61-61
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2月24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今年中国将在六方面推进减灾救灾工作: 一是做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和落实,加快推动重大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做好农房重建和春荒救助,加强绩效考核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2.
金磊 《瞭望》2000,(45)
根据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的计划,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将于今年底推出,国家计委正在起草的“十五”规划,也将包含环保内容乃至不同灾种的对策。尽管如此,来自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专家不久前认为,从整个西部综合减灾的管理体系讲;仍未达到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应有防灾减灾的明确地位,并应强化防灾抗灾能力的建设。 近来,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 员多有呼吁为西部大开发 立法。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应充分关注这一立法的模式、范围及内容中防灾减灾的生态安全度,即从西部开发的资源、人口、环境这些基本要…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3)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成为我国部分地区贫困和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提升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成为灾害管理的重点。在解决社会问题或危机过程中,社会工作追求系统性、实务性、生态性、能动性、独特性和以人为本,这些专业特质能够有效地指导和介入灾害管理体系,提高灾害应对的效能。同时,社会工作者在防灾减灾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利用专业方法在社区层面开展易被群众接受的宣传教育、链接资源进行灾害模拟体验与救灾演练,增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效提升其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每年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比例达70%以上。如何降低气象灾害风险、提高抵御灾害能力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指明了战略重点。本文立足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形势下面临新要求,审视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现状、联动机制、作用发挥、薄弱环节,理清问题来源、影响因素,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贯彻党中央和应急管理部重大部署,面向国际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前沿,面向多灾种、全链条重特大自然灾害链防控理论和"天-空-地-海-井-网"综合观测技术融合集成、应用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复合链生自然灾害全景模拟器平台等建设项目,立足我国自然灾害综合减灾实战需求,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科研院。本刊记者采访到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徐锡伟。  相似文献   

16.
杨小城 《学理论》2011,(33):252-253
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现状,论述了高校金工实习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的重要性,由此提出了通过金工实习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虽然其中的"灾"主要是指自然灾害,不包括疫情,但是自然灾害与疫情同属于突发事件,防灾减灾救灾与疫情应对同为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也同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大事。汲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训,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深圳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城市。气象部门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业务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防灾减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总结汶川特大地震的经验和教训,是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危机处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提出我国今后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以期不断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裕 《学理论》2013,(12):257-258
研究报告显示,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多个方面,这些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多方面工作来使学生逐步掌握,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班级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