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试论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软环境,是行政管理的灵魂。一定的制度必然会有一定的文化与之相伴,一定的文化也总与一定的制度相适应。对我国的行政文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尝试性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我国行政文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对构建服务型政府,创新管理体制是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共部门实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法宝 《理论前沿》2009,(22):18-20
当前我国公共部门实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绩效计划的制定不力;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成本缺乏可比性;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偏重于绩效考核,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其他流程,尤其是绩效反馈的环节。改进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既要建立制度基础,注重填补法律空白,加强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又要重视管理技术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对行政绩效评估和测量的研究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是提高政府质量的关键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党外人士参与行政绩效评估的体系建设问题,建立了党外人士参与行政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突出了党外人士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组织实施的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改进公共部门固有问题“良方”的绩效评估 ,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本身是个完整的体系 ,构建绩效评估实施的环境既是评估体系的构成部分 ,也是评估实施的必要保障。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明确的制度建设、领导的支持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文化的宣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行政伦理问题由来已久,行政伦理建设也是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伦理问题随着政府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政府的发展而发展。行政伦理的核心是行政责任,由于政府行政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其在履行行政责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责任冲突,包括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等。行政伦理的建设与加强体现于冲突的应对过程中,组织、个人与法制三个方面则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深刻认识现行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转变观念 ,进而跳出以往改革的循环怪圈、理顺各级政府间事权关系、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根本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深刻认识现行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进而跳出以往改革的循环怪圈、理顺各级政府间事权关系、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根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行政责任的缺失已成了全球性的现象。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行政责任缺失的原因,并从建立和完善行政责任制度,深化行政监督制度的变革、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推行行政伦理和行政文化建设,加强“软性监督”等三方面提出了培育政府及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落实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需要构建系统、科学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中国自秦汉就已经开始了针对南海地区的行政管辖,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从单一、分散的管理机构逐步向系统和全面的管理体制发展。目前中国南海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了中央、海区分局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管理主体、管理职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应对南海地区的特殊性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提出的要求,需要形成一个权威性的决策主体,促进南海地区各个海洋行政机构之间的职能区分与协调,同时要充分利用三沙市的地理优势,尽快将三沙市建设成为南海海洋行政管理体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成为行政管理高成本国家。居高不下的行政管理成本容易引发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加大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控制我国行政管理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应注意:解决官员的观念问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建立节能奖惩制度;强化人大对于一切公共部门的监督和制约,等等。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已成为政府和公共部门关注的核心问题,而探索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创新机制,是政府及其成员的一项重要使命。基于全球化行政改革和世界警务发展趋势,通过对新公共管理范式中"顾客导向"的阐述,对创新公安机关服务机制进行了路径探索,为我国公安机关实现由生产者、管理者向提供者、服务者转变提供了全景式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很大成绩,涌现出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的高水平成果,在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行政管理方式、"放管服"改革、政府绩效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国家行政管理的重点领域以及地方治理领域解决了一些系统性、关键性的理论问题。行政管理学基础研究得到加强。中国学术界广泛参与国际性对话,阐述中国特色行政管理的原理和哲理。但也存在研究滞后于实践,学科思维方式时代性不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张力未得到释放等问题,需要行政管理学从中国特色、国际接轨、现实跟踪、理论凝练、基础夯实等方面深化研究,从而实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3.
行政部门作为民众的代理人,有须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首先对行政责任进行了界定。然后论述了行政责任在转型时期的内容和特点。接着指出了行政责任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契约思想、行政与政治二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责任管理理论"。最后,政府承担行政责任既有利于自身的建设,也是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关系、民主政治的发展等因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处在经济换挡关键期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的攻坚期,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治理体系仍存在许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相适应的因素。为了深化探究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寻求政府有效治理之道,由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甘肃行政学院学报》联合主办"绩效管理与政府治理"青年学者论坛在湘潭市召开。论坛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深入地研讨了绩效评估与政府治理改革诸多热点、前沿学术话题。整个论坛主题聚焦、辩解深入、观点纷呈,就绩效评估与治理改革研究达成一定共识,对寻求更优化的政府绩效治理变革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智识。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中央政府如此,对地方政府也如此。我国各地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时有四个问题不能回避,即从价值层面厘清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从适应层面协调行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匹配问题;从理性判断高度把握国外经验的借鉴学习问题;从个性层面打造地方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地方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体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窗口”功能和“小政府、大市场”的理想体制,开发区管理体制应该定位为:一级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享有开发区全面的行政管理职权并承担与一般行政管理主体相区别的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7.
双重冲突中基层政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在发挥其积极作用时,也使基层政府深刻卷入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基层政府面临着来自上级政府与基层群众两个方面的压力。基层政府的行政责任和行政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不对称,导致基层政府调处社会矛盾的能力弱化、机制失效。应当调整对基层政府的考核标准,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制度,加强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推动基层政府向管理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18.
政府改革要通过比较研究借鉴国际经验,从中把握行政改革的规律。绩效、责任、信任、透明、参与、控制、分权等都是经合组织国家中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战略,其中压力、专业化和参与度是提高政府绩效的三种主要机制。绩效评估需要厘清输入、输出和结果的关系,其中政府信任至关重要。同时,要达成公共部门、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参与,特别是要注意政府与市场的不同角色,把握市场化的界限。为此,新公共管理、新韦伯主义国家和新公共治理三种理论模式可为行政改革提供理论指导,旨在使层级机制、市场机制和网络机制有效分工和互补。  相似文献   

19.
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在地方行政改革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理念是建立“顾客导向”的行政体系,它重视政策、计划和项目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实现行政评估和行政问责的一体化。行政绩效评估体系是基于量化指标、与行政资源分配相配套的体系。建立行政绩效评估体系有助于促进“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可持续供给的政府”的建设。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宜首先在地方政府中推广;可以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项目为对象,逐渐扩展到地方政府的所有政策、计划和项目。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 ,行政责任已日益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行政责任的承担与否 ,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效率、能力与威信等等。治理行政责任缺失的对策是 :加强行政责任体制建设 ,构建行政责任监督机制 ,加强行政责任制的立法 ,构建行政责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