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研究行政干部更高行政级别地位获得的影响要素及作用于两性时的表现特征,可以发现:(1)行政干部地位晋升的基本趋势是重视高等学历,自1988年之后人力资本质量对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地位的获得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在相应行政等级阶梯上顺利晋升的女性有着至少与男性近似的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2)以父母教育程度为表征的家庭背景等先赋性因素对于更高行政级别地位获得依然具有显著影响,对女性行政干部的影响尤大,但其影响程度已不如人力资本;(3)社会资本对于男性和女性行政干部的晋升均有显著正面影响,提醒我们仍应警惕干部地位晋升中来自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干扰等不正之风问题;(4)不论男女,家庭责任承担越多,越不利于其更高行政级别地位的获得,而性别角色认知越趋向于现代,越利于更高行政级别地位的获得.家庭责任对于女性干部更高行政级别地位获得的影响甚于相应男性干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数据的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地位获得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政治资本仅对男性有持续的正向影响、亲友网络关系仅对女性有持续的负向影响、教育水平仅对初次职业地位有正向回报,这并不是说市场在次级劳动力市场没有回报,而是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较低的人力资本和高同质性的关系网络有关,因此需要给予其更多的受教育和异质性关系建立的机会,协助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关系规模对于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求职者的关系越丰富,越能获得更高的职业地位;同事、同学、同乡、朋友比亲戚、邻居更有助于求职者获得理想的职业;求职者为了储备关系资源,希望通过扩大性的社会交往形成更大规模的关系网络。研究发现由中国社会的求职先求人的特定现实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网络结构的分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代中国人的职业流动状况,基于对大型调查数据的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人职业流动的一些新特点:1.中国社会的开放水平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2.职业地位获得的路径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相对而言,越是开放的地区自致性因素对职业地位的影响越强。3.教育是最为突出显著的影响因素。4.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社会的阶层已经固化,也没有证据证明家庭对性别的影响有偏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分析了职业性别隔离与职业声望对于两性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女性比例与职业工作稳定性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整合型职业即女性比例在40%~60%者,其工作稳定性最高,在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保障、工作权威、全日制工作和体制性工作上占有优势;职业女性比例...  相似文献   

6.
王丽萍 《工会论坛》2009,15(2):34-35
男女平等不仅要求男女两性形式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的平等、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保障男女两性共享社会资源、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推进男女平等进程的重要法律。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对于尊重和保障妇女的人权、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实现,以及对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男女性别平等和教育公平是两性和谐发展的基础。女童教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反映了男女教育的平等问题和男女性别的公正问题。在女童教育问题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女童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男女教育公平与性别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实现男女两性权益的平等化、公平化,是构建平等和谐的性别关系的基础。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在受教育权益、劳动和就业权益、社会保障权益、生育权益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女性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加强女性权益保护,必须着力保护女性受教育权和劳动就业权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男女两性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探究两性职业地位流动的差异及对收入回报的影响为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全国六省市实施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大型调查数据发现:在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方面,部分群体面临性别不平等,表现为女性的职业阶层位置越低,其面临的职业流动不平等越严重;在职业流动对性别收入回报的影响方面,职业向上流动的群体中不存在性别收入不平等,但在职业向下流动的群体中,女性的收入回报会进一步下降。研究发现朝着更为优势的职业位置流动可以消解两性的收入不平等,朝着更为劣势的职业位置流动与不发生流动,女性的收入回报都显著少于男性。这也说明职业向上流动的努力型精英群体内部的性别较为平等,而职业向下流动的群体和没有发生流动的群体中的性别收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0.
在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下降、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时代,已婚两性群体为何仍以家庭为基础来评价自身的阶层归属?既往研究呈现的短期内女性地位认同模式向传统回归,是否意味着长期趋势仍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悖?通过对CGSS 2010-2017数据的考察发现:两性就如何衡量夫妻阶层地位来评价自身阶层归属几近达成群体间"共识",夫妻仍以家庭作为消费单位共同收支,故两性地位认同主要体现为收入的共享,而非职业与教育的共享;且两性地位认同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重收入,女重教育".从动态变迁视角来看,已婚女性地位认同模式虽有向传统回潮的短期波动,但长期来看,与社会现代化趋势相符,两性均朝向更为平等化的地位认同模式发展.上述结果为我们理解在社会现代化与个体化背景下家庭仍作为阶层分析基本单位的反差现象,提供了基于两性群体间"共识"、"性别化"地位认同及较长时段变迁视角的经验解释.  相似文献   

11.
李亚娟 《理论前沿》2009,(19):42-43
高等教育存在的性别隔离,本质上是性别歧视,是对社会结构中的男女地位与职业隔离的复制。并通过教育制度强化了这一结果。要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并从司法上提供相应救济,保障女性教育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职业地位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女性在职业地位获得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其中,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对组织成员职位晋升的影响是普遍的.但是,在不同体制类型的组织中,这种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不同的机制和后果.本文通过对体制内与体制外组织中职位晋升机制的比较,发现这两种类型组织中女性地位晋升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就业期望方向呈现多元化,求职心理凸显出矛盾性;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职院校应围绕职业价值观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规划教育;在教育途径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构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展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保险需求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女性在各方面也更重视自我保护和对自身利益的争取.从人寿保险公司的一组样本数据回归可以看出,保险需求和性别差异有密切关系,男女两性的保险需求差异可以从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文化资本是家庭背景影响教育获得的中介机制。引入文化资本概念后,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既包括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的直接影响,也包括通过文化资本对教育获得的间接影响。以文化活动参与和家庭文化氛围作为文化资本的测量指标,通过对上海居民的经验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和文化资本在初中以上教育获得中的影响同时存在,家庭背景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得到支持;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制约,文化资本在不平等代际传递中的作用随出生时期不同而变化;文化资本在不平等代际传递中的作用具有性别差异特征,女性更依赖于家庭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6.
澄明和把握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是关涉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确立、践行的根基性的理论前提问题.男女平等价值观,是不同于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等落后陈腐性别观念的一种具有平等理念的性别观.男女平等价值观指人们对男女两性的人格与尊严以及两性在家庭和社会领域中的能力与价值、角色与分工、权利与责任、机会与结果进行认知和评判时持平等的态度和看法.其包含有机统一的5个方面:第一,女性是具有独立人格、尊严、价值和社会贡献的人;第二,男女两性是平等、和谐、包容、共享的依存关系;第三,男女两性全面参与平等、文明、和谐家庭建设;第四,男女两性全面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五,女性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重要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灾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伤害,由于男女两性生理、心理、社会性别的差异,灾难对两性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灾难面前,女性面对死亡和创伤受影响的程度更大.参与灾难救助是社会工作的使命,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社会性别意识,在灾前准备、灾难援助和灾后重建中都应考虑到社会性别对男女两性的影响,考虑到女性的需求,赋权于女性,在灾难援助中倡导社会性别主流化,推动男女两性和谐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是师范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师范生当前的职业理想状况不容乐观,据调查(见参考书目⑤),师范生的入学动机多种多样,只有约50%的师范新生是抱着“改变家乡教育落后面貌”或者“象尊敬的教师那样工作和生活”的目的而来。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当教师与否态度不明确,更有一部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休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男女两性在休闲时间、休闲内容、休闲质量上存在着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角色期待的限制,收入的影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休闲设施的制约。因此,缩小这种差异要加强休闲教育,重构社会角色,加大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影视教育逐步建立并迅速发展开来,而其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更以其实践技术优势,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较大的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影视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实践性、开放性特点必然要求其办学中具有与之适应的环境和条件,面对现阶段灵活多变的社会需求,合理专业设置、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职业标准,已经成为影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