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者,他从俄国的政治经济实际条件出发,在对资产阶级司法的局限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阐发了司法独立、司法平等、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和司法公正等一系列的体现人类司法文明精神的思想理念。根据这些思想理念,列宁对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司法体系进行建构并应用于苏俄社会主义司法建设的实践。列宁的司法思想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长期革命斗争和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人民主权、民主集中制、法制统一和权力监督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理论构成了列宁司法思想的理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司法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司法建设、司法改革、司法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司法理论博大精深,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可概括为“八个明确提出”,即明确提出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明确提出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是中央事权;明确提出以司法责任制为牛鼻子,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加强对司法权的制约监督;明确提出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队伍;明确提出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公正、廉洁、为民作为人民法院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法院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部分,它高度浓缩了当代中国法官的行为理念和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院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广大法官履行神圣职责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法院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根本,是人民法院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本文将从司法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自觉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司法的人民性的重要遵循.该论断系统阐明了司法为了谁、服务谁和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司法必须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坚持司法为民、保障人民权益、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司法应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基础上,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人民参与机制,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借力现代科技推进司法现代化,带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司法工作人员应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司法领域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工作更加坚定地迈向现代化。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与司法工作现代化的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党的领导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工作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其最大的政治优势和强劲的政治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司法工作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司法工作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与动力源泉。推进司法工作现代化,在方法论原则上,要注重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在路径选择上,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0,(8):6-6,25
7月5日至6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弘扬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钊 《清华法学》2011,5(3):107-12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现阶段最高人民法院所倡导的能动司法却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法治的目标。因为能动司法在总的方面松动了规则与程序的严格性,其理论导向是消解法治。我们必须看到,能动司法应该是附条件的、具有方法论属性,如果存在确实需要"能动司法"的场景,也必须要服从宪法法治至上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或理念。  相似文献   

8.
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三个至上"原则,体现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司法体制改革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和保障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16日至19日,“全国司法厅(局)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办。9月17日,司法部党组书记、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研讨班上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的重要讲话。吴部长在讲话中围绕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系统“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讲了六个问题:一、始终坚持司法行政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的优越性;三、切实履行司法行政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四、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六、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本刊现刊登吴部长讲话中第三和第四部分内容.供各地在开展工作中学习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建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能够为我国司法制度设计提供支撑;为司法改革导引方向;为正确行使司法权提供保障。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本质特征;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本质要求;现代司法理念的普适性价值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中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1,(9):5-5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人民司法事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各级人民法院要牢固树立“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的正确理念。深人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要以提高司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一方面要提高适用法律的能力、驾驭庭审的能力、诉讼调解的能力、判决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包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2.
孙建新 《中国司法》2007,(11):23-26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发挥好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和服务,是当前司法行政机关的重大历史使命。围绕这一使命,近年来,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一、为什么要确立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循环发展的理念提出安徽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循环发展的课题,是基于我省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对于实现“十一五”期间安徽司法行政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是适应司法行政工作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13.
司法理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制度的价值方向。现代司法理念是人们在认识司法客观规律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基本观念,是支配人们在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指导,包括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民主等。我国的司法管理制度缺乏的就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支撑,存在许多与现代司法理念冲突的地方。因此,必须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重构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司法行政机关是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塑造社会诚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专门机关。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黑龙江的全面振兴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庄严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司法行政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而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要将十七大精神贯穿我省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自觉以新精神指导新实践,以新定位谋划新发展,以新举措开创新业绩。  相似文献   

15.
张立勇 《中国审判》2013,(10):10-12
<正>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我党领导的人民司法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司法工作者创新精神的结晶,它所体现的司法民主、司法大众化理念至今仍是司法工作的宝贵财富。2008年,河南法院率先提出继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五年间,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精神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遍地开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涵。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前,我们总结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五年间的做法和体会,全面规范、细化、完善河南法院弘扬马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判》2021,(9):1-1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直接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与落实。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学》2019,(6):3-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司法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宗旨,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司法哲学和人权司法保障体系。70年来,中国司法在其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民事司法领域中,中国司法成为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知识产权等权利最有力的保障;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国司法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中发挥了"正义最后防线"的作用;在行政司法领域,中国司法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十八大以来,围绕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中国司法进行了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并逐步形成了以"司法责任制"为基本内核现代司法制度体系,有效提升了中国司法在人权保障和人权事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建设三十年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昕 《政法学刊》2009,26(1):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司法经过三十年建设,基本形成了健全的司法制度,树立了科学的司法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司法建设的未来是现代司法、中国传统和社会主义司法三大元素合理配置的过程。未来中国的司法建设将以现代司法元素的扩张为主要方向,兼顾中国传统和社会主义司法两大元素中的优势,不断整合,最终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公民的司法参与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享有司法参与权是人民主权的有力体现,也是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宪法和相关法律为公民的司法参与权提供法律依据,正当程序和司法民主理念则是公民司法参与权的法理基础。我国公民司法参与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范围十分广泛,但我们仍需要通过增加诉权的宪法保障、规范细化陪审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途径予以完善,以保障公民司法参与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08,(2):1-1
新年伊始,司法行政工作开始谱写新的篇章。1月初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为2008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吴爱英讲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围绕着力保障国家安全,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着力保证社会大局稳定,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总要求,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