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宪法学者当下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作为社会实践的整体性变迁,不仅使宪法学者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身处这个时代的宪法学者肩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当下,宪法学者在正确认知社会转型和自身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应当恪守基本学术规范,打造逻辑自足的宪法学基本理论体系与成熟的宪法学基本范畴,在研究态度上要更具中国问题意识,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创新与批判同在,在研究成果上注重对宪法实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个人"是宪法关系中的重要主体,享有一定的宪法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宪法义务。尊重公民"个人"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自由精神是宪法价值中的应有之义。个人是人权的基本要素,是人权的立足点、人权保护的归属以及人权保障的目的。个人获得尊重,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意志利益和个人意志利益的一致性。个人广泛参与,才能为人民积聚正当性力量。重新认识"个人"的价值,是实现民主、人权、人民主权、法治、权力制约原则的结合点。从各种途径光大"个人"的精神,可以使我们的国家、集体因为个体之被发现而变得更为融洽和谐,宪法会真正成为公民个体发自内心尊崇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宪法学习教育是培育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的题中之义。现阶段,开展宪法学习教育应重视建立宪法学习教育内容新体系,强化领导干部宪法学习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要将宪法学习教育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或晋升机制中,最终使领导干部形成忠于宪法的常态思维。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2 0 0 2年年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1 5至 1 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宪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共 1 5 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1 0 0多篇。会议围绕“回顾与展望 :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 2 0周年”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一方面总结了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伟大成就 ,另一方面在对现行宪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建议。现将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回顾和评价现行宪法与会学者认为 ,2 0年来现行宪法能适应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宪法学世纪回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回顾了二十世纪宪法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阐述了从清末民初到新民主主义时期 ,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个时期的宪法思想 ,并揭示同期政治人物的宪法思想对宪法学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当政治人物的宪法思想同学术人物的宪法思想以及民众的宪法思想趋同时 ,宪法学对宪政实践的指导作用才可能真正实现。文章最后还展望了中国宪法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从此香港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落实,香港经受住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胡弘弘 《法学》2012,(5):23-30
人大代表议案是代表实现代议职能的基本载体,提出议案是代表履职的重要形式。现有关于代表提案的法律规范尚欠缺完整性、明确性、具体性。实践中代表的提案行为不尽规范,代表议案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人大代表提案权的有效实现有赖于对代表提案权职权属性的正确认识、议案产生机制的优化以及人大代表提案能力的提升等。议案产生过程中需要明确议案构成要件,细化议案的内容范围,增设议案产生的前置程序,允许委托起草主体以增强专业性,宽限议案的提交期限,规定辩论程序等。当然有关代表选拔竞争机制的建立、兼职制度的改造、代表权利保障的巩固等等配套制度也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的健康成长,既要遵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法治的一般精神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职人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因而公职人员的名誉实际上综合了人们对公权力机关和对公职人员个人的评价。公职人员的名誉权既与公民的言论自由、批评建议权相联系,又容易与所谓的政府名誉权混淆,也与作为普通民事主体的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等交织在一起。它具有受保护程度有限、受损后的自我救济能力较强等特点。基于对国外公职人员名誉权纠纷处理原则的考察,我国在处理公职人员名誉权纠纷时,应注意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特别是对公务行为发表评论的自由。但同时也应保障公职人员作为民事主体享有的名誉权,其中需要证明侵害名誉行为的主观恶意和名誉的实际损害。当然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更需要纠正和防止一些片面或极端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公民身份意识释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意识的核心源于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公民的认识。缺乏对公民身份的认识 ,就不会产生相应的公民意识 ;模糊了公民身份与其他身份 ,就会迷失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国民只有具备了完整的公民意识 ,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只有国民普遍具备了完整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性格 ,成熟的有自治能力的公民社会才能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