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工友》2002,(8)
52、怎样依法调解劳动争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自愿、依法、平等协商”的原则。依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在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进行。在此期间,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自愿达成解决争议的协议时,当事人应依照《劳动法》第八十条  相似文献   

2.
工友视线     
《工友》2008,(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有关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重点条款解读——参与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相似文献   

3.
唐伟 《工友》2012,(2):18-1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劳动者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大中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工友》2008,(7):50-50
——参与协商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篇     
劳动争议篇四、劳动争议当事人享有哪些权利义务?劳动争议当事人是指因劳动权利义务发生争执纠纷,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调解、仲裁、诉讼活动,并受仲裁决定和法院判决约束的争议双方。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  相似文献   

6.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作了一些新的规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由单一的企业内调解扩展到多元的社会调解;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身份更进一步明确,调解组织调解的劳动争议范围也扩大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将解决长期以来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一些难点以及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尴尬地位等问题。但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工会代表要承担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的角色程祯鼎,沈祖德劳动争议是《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申请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法》赋予职工的权利。如何正确、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便成为贯彻和实施《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劳动争...  相似文献   

8.
但雪晴 《工友》2014,(5):40-41
正伴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建立,劳动争议中的精神损害该如何救济越来越被关注。劳动争议精神损害救济制度现状劳动争议精神损害的劳动法律救济我国《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相关法规对在劳动领域中发生的精神损害基本没有涉及,只是在个别法律、法规中对精神损害有所体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列举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其中没有明确将精神损害列入,只能靠对第六项"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的扩展解释来将其含纳。但这种非  相似文献   

9.
问:什么是劳动争议?   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发生的争议,即用人单位与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培训、社会保险、福利等事项产生的争议。(关祥坤) 问:工会如何开展劳动争议调处工作,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答:工会应当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切实抓好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企业工会要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协商,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主持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若干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根据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建立起来的,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颁布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呼唤新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作出了一定的变革.比较各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衔接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以来,郑州铁路分局工会不断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通过建立分局工会劳动法律服务中心,加大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劳动法律法规教育积极宣传《劳动法》和有关配套法规。自《劳动法》颁布以来,分局工会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劳动法》作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在不同时期及时订购《中国工运宣传〈劳动法〉专辑》、《全国总工会贯彻〈劳动法〉三个办法讲话》、《劳动争议调解理论与务实》、《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概论》、《劳动法律600问》等发至基层…  相似文献   

13.
黄龙 《中国工运》2008,(5):27-29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关键环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仲裁程序,特别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力图将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予以解决。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地位。三方原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推动落实这一原则,对于工会依法参与仲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纠纷不断增多,而且往往因为当事人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而致使争议久拖不决,当求助于法院时,又因诸多的法律“真空”而使法院在受理与不受理之间左右为难。为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久前,最高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对如何打劳动争议官司,给了个明白的说法。一、哪些劳动争议可向法院起诉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无权直接向法院起诉,而应当首先申请调解或者仲裁。只有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  相似文献   

15.
王敏 《中国工运》2008,(5):25-2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劳动争议处理直接关系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是工会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本刊邀请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有关同志撰写文章,以帮助和指导各级工会干部做好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任在宣 《重庆工运》2005,(11):30-32
随着水利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会法》的规定,参加劳动争议的调处工作是工会依法行使维护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协调处理好水利电力集团19家分、子公司4000多名职工的劳动关系,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及集团的稳定发展。至此,我们参与制定修改相关方案,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达90%.厂务公开面达80%,充实基层调解组织20个,参与指导和调解800人次,接待处理劳动争议来信来访300人次,平息突发事件5起,监督企业纠正侵权10件,参与仲裁150件次,安置下岗人员40余人,解决140多名职工家属子女就业,解决历史遗留养老保险统筹金100多万元,构建了员工满意.企业发展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运》2006,(10):23-23
青岛市:法院委托工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2006年3月20日,青岛市总工会和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委托工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实施以来,4家试点法院共委托工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3件,已  相似文献   

18.
《工友》2008,(3):52-52
一是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为防止一些用人单位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加大劳动者维权成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仲裁环节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即对因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等案件的裁决,  相似文献   

19.
陶沙  姚守贵 《工友》2012,(2):16-17
《劳动合同法》对终止劳动合同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该规定在现实中时常被误读。前不久,在荆州市就发生两起因误读该规定而发生的集体纠纷,幸好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及时介入下,才定纷止争,避免了事态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坚持《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总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实践经验和不足,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尽最大可能将劳动争议案件解决于基层,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赋予了工会更广阔的履职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公正高效的法律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