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坚持《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总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实践经验和不足,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尽最大可能将劳动争议案件解决于基层,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赋予了工会更广阔的履职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公正高效的法律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工友》2008,(5):20-21
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透析这部紧随《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其后出台的劳动法律,其许多制度设计"可圈可点"。仅仲裁时效从"六十日"到"一年"的变化,就足以让所有的劳动者欢呼雀跃。要知道,"六十日"的稍纵即逝,曾将多少人挡在了法律救济的门外。也许,"一年"的到来有些姗姗来迟,劳动者使用它的心情过于迫切。这不,有些与单位在2007.5.1~2008.5.1期间发生争议的劳动者都等着新法实施后再提请仲裁呢!这种情形会适用新法吗?请看——  相似文献   

3.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作了一些新的规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由单一的企业内调解扩展到多元的社会调解;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身份更进一步明确,调解组织调解的劳动争议范围也扩大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将解决长期以来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一些难点以及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尴尬地位等问题。但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直接关系到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能否得到法律有效救济的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在实践中产生的时效期间过短等诸多弊端,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同时,这些规定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中国工运》2008,(5):25-2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劳动争议处理直接关系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是工会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本刊邀请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有关同志撰写文章,以帮助和指导各级工会干部做好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进步、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争议的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协调劳动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建立方面有一些进步,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设定没有达到着重调解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颁布施行,虽然澄清了《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些模糊问题,但是,围绕企业规章制度、双重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计算、追索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和加班工资基数,以及社会保险争议等问题,人们的认识和仲裁、司法的审理和执行仍比较混乱。因此,有待于通过进一步学习劳动法律,在实践中对《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执行过程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工友》2010,(2):45-45
《工友》编辑部: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以前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合同关系和已经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是否应该按照当时的文件法规来仲裁?经济补偿金按照什么标准来执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后,以前的劳动争议能否还适用以前的文件法规?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07年,由于《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三部法律的出台而被媒体誉为“劳动立法保护年”。随着这一部部法律的出台,社会公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欢呼雀跃,由此形成的社会主流看法是,《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结晶,它的颁布弥补了《劳动法》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当前社会劳动用工制度中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将起到极大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工会在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在各级工会和有关各方的积极努力下,一个以基层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这一多元调解格局的建立,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新的形势下,工会只有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资源和手段,才能在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若干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根据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建立起来的,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颁布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呼唤新的立法。  相似文献   

12.
黄龙 《中国工运》2008,(5):27-29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关键环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仲裁程序,特别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力图将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予以解决。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地位。三方原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推动落实这一原则,对于工会依法参与仲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懿丁 《工友》2009,(5):19-19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主要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和法院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等三个部分组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是我国调解制度的基础,是第一道关口。把好第一关,就能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工友》2008,(8):54-55
广东高院日前对外宣布,针对目前广东劳动争议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由广东高院和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7月7日起正式在广东全省实施。  相似文献   

15.
王敏 《中国工运》2010,(4):40-42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由体制和机制构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架构基本维持“一裁两审”的模式,而机制则随着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处理变化需要日趋多元。2008年2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后不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劳动关系矛盾频发,劳动争议持续增长,职工权益受侵犯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劳动争议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制解决途径,在内部调解机构调解之后和国家公权力介入进行强制裁决之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因其独有的模式、独特的成员构成、高效的运作方式以及相对经济的仲裁成本在解决众多劳动争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因为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本身存有的问题引起了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构建的一般案件"一裁两审"、特殊案件"一裁终局"的裁审体制是对我国原有制度的重大修改,该法确立的分类处理机制以及对仲裁机构资源的整合必将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如何在受案范围以及程序衔接上理顺劳动监察与裁审体制的关系,也是在理论及制度上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友视线     
《工友》2008,(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有关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重点条款解读——参与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相似文献   

19.
《工友》2008,(7):50-50
——参与协商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是"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第一关",及时、高效、经济、简便地调解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如何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本刊特邀请部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者畅谈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