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1年,中国开始与东盟进行对话并成为东盟磋商伙伴。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0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10 1”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01年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双方决定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同时举办纪念峰会。本刊就1991年以来中国—东盟关系作简要回顾,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回顾过去的对话关系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88年访问泰国后,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发展经济并继续支持区域合作的外交原则,为中国—东盟的关系奠定了重要的里程碑①。1991年,中国接受东盟的邀请成为东盟的"磋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17~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中国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和东盟智库网络主办,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本次对话会议以"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国—东盟合作"为主题,下设"后金融危机:世界局势与中国—东盟合作、东南亚地区经济与政治、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与前景、区域合作与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文化交流合作与壮老泰(包括岱、侬、掸、印度泰人)族群文化比较等6个议题。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对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现把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和会议综述分别刊登在本刊2010年第11期和第12期。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30日~11月3日,中国与东盟10国首脑聚首中国广西南宁,隆重举行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以下简称“三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是近年来我国继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又一次高规格的国际多边外交活动,是中国今年三大多边外交活动之一,也是10 1领导人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共同的需要,共同的未来”为主题,体现与商界互动、重商务实等特色,以更加丰硕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启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同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不断深入,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人文社会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持续对话与深入合作,为双方积累了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升级版为双方经贸融通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扩大的人文交往为双方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东盟内部整合、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双速推进、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的干扰,使中国—东盟合作面临复杂挑战。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和双方务实合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应继续提升政治安全互信、切实加强战略对接、深化产能合作、助推次区域发展、丰富人文内涵,不断将中国—东盟合作做深走实。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2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平凡的历程,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尽管当前的中国与东盟关系还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的增加、相互依赖的增强、安全合作的深化,未来的中国与东盟合作必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共赢。  相似文献   

9.
王勤 《东南亚纵横》2013,(11):12-15
2013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 11月 2 9日于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中国 -东盟领导人会议的发言中所指出的 ,2 0 0 4年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新发展 ,呈现出以下明显特点 :一是政治对话频繁 ,相互信任加深 ;二是经贸关系增强 ,合作水平提升 ;三是安全对话深入 ,合作富有成效 ;四是全面拓展合作 ,内容更加丰富。总体上讲 ,在过去的一年 ,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巩固 ,互惠互利效益日益显现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顺利发展。一、高层交往频繁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 0 0 4年 ,中国与东盟继续保持了频繁的高层交往。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1.
从法中德中风波看中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4”西藏事件和奥运火炬在欧洲的接力风波引起法国和中国、德国和中国频繁发生摩擦,从而导致业已出现良好发展势头的中欧关系急转直下。中欧关系出现逆转是多种因素使然。对新形势下的中欧关系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安全利益、发展利益、责任利益对于主权国家,特别是对于有影响的大国而言,是国家利益中最重要的利益。大力发展中欧关系,对于中国这三方面的利益至关重要。中欧关系的平稳发展,既要发挥中欧之间的各种积极因素的作用,还要考虑到中美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延吉教区德国天主教本笃会与伪满政权始终处于妥协与冲突的互动关系中,妥协是主要的,冲突则是次要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教会学校国有化、神社参拜等问题上。天主教会寻求伪满政权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伪满政权对天主教会利用价值的重视,是政教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伪满政权的高压政策是引发政教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The China-EU relationship attracted global interest in 2006. On the one h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was making good progress, but on the other, there were challenges facing both, leading some international policy analysts to conclude that the honeymoon period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was over.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发展 世界正在步入新的阶段.国际政治舞台出现了一些变化.之前一些突出的角色现今已经逐渐退到后场,代之以一些新近崛起的力量,中国和东盟是两种典型的新情况. 近年来,世界见证了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政治一个新的力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今中国经济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东南亚是受中国崛起影响最多的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在中越漫长、纠缠不清的历史中,西方帝国主义对中越两国的压迫,使它们第一次同时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与西方帝国主义进行斗争。越南为孙中山在1907~1908年间多次不成功的反清起义提供了根据地,同样广州也是早期越南革命的一个重要根据地。随后,中国国民党与其姊妹党越南国民党一起并肩作战;中国共产党与胡志明及印支共产党紧密联系并肩作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俄在美发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与美意见分歧,严重影响俄美关系。然而出于长远战略利益需要,美不得不考虑修补美俄裂痕。双方都留有余地,两国关系不会因此破裂。  相似文献   

19.
60年来,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逐步深化与扩展,并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上升至全面战略伙伴的高度。但是,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中欧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与历史传统方面的差异性,使中欧关系中存在杂音。只要双方坚持平等相待,相互照顾核心利益、从战略角度出发把握关系主流,中欧关系就能解除消极因素,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后,俄罗斯在反恐、战略武器等问题上全面加强同美国的合作,而美国为了回报俄罗斯的支持,也明确与俄建立"真正伙伴关系",并承诺让俄在欧洲问题上享有平等地位和发言权,俄美关系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一些制约两国关系的因素和根本性问题远没有解决,俄美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