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论俄罗斯在车臣的反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江涛 《俄罗斯研究》2003,(1):44-47,95
前苏联解体后,车臣问题成为危及俄罗斯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的严重隐患。莫斯科人质事件说明,在“9·11”后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新范式。在世界各国政府联合反恐的国际背景下,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恐怖主义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俄车臣反恐战略应定位于瓦解民族分离的思想体系、全方位拓展车臣决策的外交空间以及建构国内反恐机制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独立以来,苏联解体的巨大惯性冲击着俄联邦的统一与稳定,联邦主体的政治分裂、经济分立和民族分离倾向也进一步显现和加剧。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在权力和利益的博弈中确立着新的联邦关系。随着俄罗斯政体的逐步巩固和政局趋于稳定,加强联邦制和国家统一的重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普京就任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力图建立新的宪政联邦制度。本文就俄罗斯联邦中央与地区关系中的制度因素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10月 1日 俄罗斯总统助理亚斯特任布斯基说,俄罗斯关于国际调解车臣问题的立场没有改变,在寻求摆脱车臣危机过程中莫斯科不需要国际调解者。 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开莫斯科前往布鲁塞尔,对比利时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并出席第八次俄罗斯-欧盟首脑会晤。  相似文献   

4.
杨成 《俄罗斯研究》2012,(2):166-190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持续的演化。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梅普组合"双头政治"格局的结束以及始于2000年并可能持续至2024年的"长普京时代"新阶段的开始。以强国、威权为主要特征的"普京主义"或将继续左右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普京主义"不同于经典意义上的"全能主义"和"威权主义",而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产物。普京通过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制度安排,克服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转型的"制度陷阱",摆脱了国家治理危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期许,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了特殊的"普京多数"现象,构成了"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催生了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选民结构的代际变化,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勃兴,逐渐消解了"普京主义"的正当性。随着一个与"普京多数"针锋相对的"去普京多数"群体的崛起,普京政权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帝国解体,民族分离主义是其重要诱因。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多与帝国晚期政策失误有关。在民族政策上,帝国早期在专制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管理取得一定效果,但晚期以大俄罗斯主义为核心观念,强制实施直接统治,实施俄罗斯化政策,区分异族人,构建出少数民族的他者。在帝国治理上,自上而下的自治传统破坏了帝国的专制能力;为加强专制统治而频繁取消自治政策又引起更大的民族矛盾。这些因素导致帝国晚期外围民族主义的兴起,并在1905年革命时集中得以释放。随着帝国外部环境的变化,民族分离主义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当前俄罗斯内政外交的核心事件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俄罗斯发展前景及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是普京时代乃至俄罗斯历史上一个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选择。因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面临极大的外部压力,但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无论是政治、经济、外交还是安全,俄罗斯都在经历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和挑战。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对抗的尖锐化和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为俄罗斯寻求政局稳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考验。政权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内政的重中之重,是俄罗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俄罗斯为确保自身的政权安全构建了三大体系: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体系;以文化主权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以防范非政府组织(NGO)为核心的社会管控体系。这样的政权安全建设基本维护了俄罗斯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10月 艺日 日日 叹心一‘ 11日 14「1 15日 16日 18口 221」 26「1 27[1 28日 3()日 31卜钾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日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55周年.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二日晚在此间会见了俄罗斯最高法院院长列别杰夫一行。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当选总统阿尔哈诺夫5日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宣誓就职,他表示将继续执行车臣前总统 卡德罗夫的车臣和平建设方针。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雅科文科7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俄总统普京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将 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人新的动力。 即将访华的俄罗斯总统普…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是俄罗斯国内最复杂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叶利钦政府1996年出台的《俄联邦民族政策构想》是当代俄罗斯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首次尝试,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普京重任总统后着手推出新的民族政策战略。2012年12月19日出台的《2025年前俄联邦国家民族政策的战略》阐释了俄联邦民族(种族)间关系状况,规定了俄联邦国家民族政策的目标、原则、优先方向与任务,并构建了实施俄联邦国家民族政策的机制,试图以此塑造俄罗斯国家民族意识,重振大国雄风。  相似文献   

10.
在后冷战时代的第三次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所引发的民族问题中,俄罗斯联邦的民族问题尤为引人注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从联邦国家层面来看,主要是以联邦主体为单位的各主体民族与俄罗斯族的关系问题;第二,从联邦主体层面来讲,各联邦主体内部的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群体的关系问题。从转型以来俄罗斯联邦的宪政结构与联邦化的制度实践来看,俄罗斯先是采用协商性的联邦制,而后到普京时期又辅之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来处理民族问题。俄罗斯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进程与制度构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对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而言,一直有着特殊的决定意义。自立国以来,不断进行领土扩张就成为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纵观历史,俄罗斯地缘政治态势变动的频度和幅度,在世界大国中可以说是最为激烈的。正是横跨欧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促进了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发展走向形成影响。冷战结束后,从普里马科夫的多极化构想到普京的欧亚战略,伴随着对国家利益的讨论和认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还是回归到了欧亚大陆本身。普京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契合点,拓展了两国合作空间,但全面欧亚伙伴关系的设想,还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12.
转型以来,民族因素成为俄罗斯联邦体制变迁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民族自治实体的民族分立和民族分离主义对联邦中央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秩序形成了挑战。叶利钦时期,联邦中央试图通过条约联邦的方式来化解这种危机,但是效果不佳。普京执政以后,对联邦结构加以改革,大力加强垂直权力体系的建设,以求提高联邦的效率和法律秩序。他的改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俄罗斯目前的“可控民主”只是一种过渡,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宪政联邦。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前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普政权"有可能是一个高效的政治组合体,并将会推动俄罗斯经济社会继续稳定地发展.不论从当前还是今后时期看,梅普发展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都要实行富民强国战略,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市场化改革方向.在总体上,梅德韦杰夫将继续执行普京的政策,特别是沿着今后12年的发展战略构想走下去,但不排除在某些问题的政策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从治国理念来说,梅普都强调强国与国家利益,但梅德韦杰夫在强调上述理念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公民的自由.因此,俄罗斯今后有可能对普京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体制改革政策进行微调.调整的大趋势是经济可能逐渐更自由开放.实现今后12年俄罗斯发展战略的目标及有关政策,存在不少有利条件,但是,低估其可能出现的困难,也是不客观的,不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俄罗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7月 1日 一架坐满学生的俄罗斯客机与一架运输机于当地时间1日午夜在德国南部1.2万米高空中相撞,70多人死亡。俄罗斯驻车臣司令莫尔滕斯库伊中将表示,计划年底前从车臣撤出大部分军队。 3日 俄罗斯官方证实,发生俄罗斯南部的洪水目前已经造成94人死亡。 4日 俄罗斯今年第二季度石油开采量创16年来最高纪录,日产石油751万桶。 7日 俄罗斯-中亚非正式峰会6日至7日在里海港口城市阿克套举行,中亚4国首脑与普京共同讨论阿富汗重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宪法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俄罗斯的宪法改革及由此引发的政治运行机制的调整变化,是在俄罗斯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内生演化的结果。从宪法改革的时代背景看,此次宪法改革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俄罗斯领导人对于宪法改革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认识明确,宪法改革的基本原则一以贯之。普京政权提前布局,稳步推进,最终确保宪法改革平稳落地,俄罗斯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从宪法改革的基本内容看,涉及俄罗斯国家政权的组织体系、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安全体系的调整。此次宪法改革是对普京20年执政经验的总结,是将普京行之有效的治国举措以法律语言的形式,进行理论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宪法从叶利钦时代过渡到普京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是宪法改革的刺激性影响因素,政治聚集效应明显。宪法改革引发俄罗斯内政外交的联动性明显,并将对俄罗斯的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政坛一年来的四件大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正泉 《俄罗斯研究》2003,(1):27-30,73
一年多来,俄罗斯政局继续保持稳定,普京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此期间,俄政坛值得注意的有四件大事。一是实行《政党法》,各派力量重新组合;二是建立新上院,结果有利也有弊;三是开始行政改革,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四是继续车臣战事,政坛纷争再次凸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苏尔科夫的思想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制度建设与国家发展。纵观其思想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比较明晰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随着普京在第二任期前后夯实了执政地位,苏尔科夫开始打造主权民主的治理理论,并促之成为了官方的政治意识形态;第二阶段开始于俄罗斯与西方爆发对立冲突的乌克兰危机,苏尔科夫展开了对俄罗斯之独特性与二元文明的探讨;第三阶段则是普京开启最后任期之际,苏尔科夫对普京道路进行了总结并极尽鼓吹,认为根植于俄罗斯特有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特性中的普京道路,才是最适合也是必须遵循的俄罗斯未来发展之路。始于消除西式民主的“魅”,到最终完成对俄罗斯方案的话语建构,通过这三个阶段,苏尔科夫打造出了一套当今俄罗斯的意识形态体系,以此提供了“俄罗斯是谁”、“俄罗斯向何处去”的苏氏答案。  相似文献   

18.
普京总统执政后认识到普里马科夫"竞争性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消极作用以及其言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转而奉行可定性为"新现实主义"外交政策模式.尽管俄罗斯的政策始终保持着新现实主义传统,普京仍然坚持俄罗斯应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西方国家共同体.但伴随国力恢复和经济政治状况臻于稳定,俄逐渐背离其新现实主义议程而越来越变成一个希望修正国际体系的国家.俄认为西方始终延续冷战思维,孤立、遏制俄.西方出现了政策上的四大失败,即政治失败、策略失败、认识失败和文化失败,这导致失去了将俄融入国际霸权体系的良机.世界面临进入新的大国集团对立时代、国际体系重回冷战结构的危险.由于冷战结束后主要战略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国际社会可能进入新的"20年危机".  相似文献   

19.
试析普京政府怎样对付俄罗斯的恐怖主义活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恐怖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蔓延,破坏性越来越大。原是恐怖活动“真空”地带的苏联东欧地区,目前恐怖暴力事件也不断发生,俄罗斯已成为新的恐怖活动热点。车臣恐怖势力的猖獗活动、国内魔鬼崇拜邪教的泛滥、高科技恐怖主义的危害都给俄罗斯的社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度的增加,俄政府尤其是普京执政后的俄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从民族凝聚力、打击力度、军事科研、新闻媒介、外交渠道等方面着手出击,以对抗国际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20.
莫斯科大劫案背景分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月23日,莫斯科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人质劫持案件。事发后普京政府采取断然措施迅速解决了危机,并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赏。然而,该事件深厚的国内外政治背景引人瞩目,它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和俄罗斯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关系乃至普京本人的政治威信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9.11事件至今,俄罗斯通过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和宽松的国际环境,但是要想彻底地摆脫危机,集中力量发展国民经济,俄政府的当务之还是要通过正确的策略来解决车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