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卢基扬诺夫认为,俄乌冲突是苏联解体后边界划分所埋下的冲突种子在三十年后的集中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由北约东扩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俄乌冲突给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世界秩序的危机已经开启,这是美国和欧洲不愿放弃从冷战所获得的特权引起的。未来几十年,国际局势将持续紧张。在世界秩序危机和大国力量失衡的情况下,先前潜伏的冲突和争端几乎会不可避免地重新出现,包括核战略安全风险也极大上升。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普遍抬头,也有美国霸权下三十年相对和平所导致的战略疏忽。包括中俄在内的各国学者应该关注战略安全议题。俄罗斯领导层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效保障了俄罗斯国内政治稳定,维护民众的生活方式不变,推动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开始,在世界能源形势对能源出口国有利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新领导人开始重视实施积极的对外能源战略,以获取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利益。位于中亚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因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欧亚大陆重要的能源过境国地位、对俄罗斯南部安全有着特殊意义而成为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优先对象。而乌兹别克斯坦也从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政权安全的角度,需要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于是,从2004年开始,以勘探、开采、采购、运输、管道维修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俄乌能源合作迅速展开,并在短短几年里取得显著成效。俄罗斯成为对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领域投资最多的国家,并垄断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出口。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能源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俄乌能源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展望俄乌能源合作的未来,俄罗斯将失去对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采购和运输方面的优势地位,但在乌兹别克斯坦油气投资领域的优势将会继续保持;乌兹别克斯坦也会在增加国内天然气出口量方面对俄罗斯能源企业有所倚重。俄罗斯仍将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解体和20世纪90年代的动荡导致了俄罗斯国家权力的流失。在30年的转型进程中,俄罗斯始终在推行国家重构策略,追求建设一个“强国家”。俄罗斯国家的重构策略可以从政治制度与精英体制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在政治制度方面,俄罗斯国家主动塑造了一个以联邦主体首脑为绝对核心的地方政治体系。在当代俄罗斯地方政治中,“州长”合并了苏联时期多个政治机构的权力与职能,“州政府”则成为州长权力体系的延展和辅助。为避免对“州长”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国家进行了复杂的制度设计保证对“州长”的权力进行分化与制约。一方面,俄罗斯国家在联邦主体层面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竞争结构,使纵向从联邦到地方层级,横向从政治、经济到社会领域的众多精英都能参与对“州长”职位的竞争。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家还通过上级与下属机关等正式机构,以及直管机构、派驻机构、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四类非正式机构实现了对“州长”权力的拆分。最终,俄罗斯国家塑造了一个治理者与治理工具相分离的治理模式。通过对治理工具的掌控,联邦政府就能灵活调整联邦主体首脑所拥有的权限和影响力,并对其长期持续性地施加压力。治理者与治理工具相分离的特征实际上正体现了俄罗斯地方政治制度的...  相似文献   

4.
俄乌冲突持续,给欧亚地区和整个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深远的影响。俄乌双方在冲突爆发后进行了六轮谈判,在技术性问题上有所收获,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劝和促谈,但美国希望通过这场冲突纾解内部矛盾,强化同盟体系,这是这场冲突发生与持续的重要原因。国际秩序进入动荡变革期,俄罗斯认为主权至关重要,自身在这一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尝试在这一时期塑造新的国际格局分野,以形成有独特自我意识的文明与“俄罗斯世界”。俄罗斯的这些国际秩序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俄乌冲突之下的国际秩序。这场冲突还引发了大国能源博弈,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构成巨大冲击,也对能源转型、绿色议程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在评估全球能源变局的现实与潜在影响的基础上,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内外应对举措:在欧洲方向,继续维持对欧能源供应;在中东方向,重点拓展与能源大国的多样化合作;在亚洲方向,巩固能源出口的亚太传统市场,大力开辟新市场;在欧亚方面,布局构建统一的欧亚能源空间,重点强化欧亚大陆东端、北部方向的能源合作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采取强硬的对抗与遏制俄罗斯的外交战略。理解这一外交战略,需要回溯波兰政治文化遗产“雅盖隆思想”及其指引下的波兰东方政策。在战略文化的层面,雅盖隆思想是对作为波兰历史“黄金时期”雅盖隆王朝历史记忆的追溯和沿用;在地缘政治的层面,雅盖隆思想强调波兰东方政策的传统,主要战略意图是防范俄罗斯,限制俄罗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影响,进而与东部邻国共同建立反俄联盟。19世纪以来,雅盖隆思想共经历了三次复兴。冷战结束后,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欧盟和北约成员国身份的使用。波兰借助雅盖隆思想的文化基础与俄罗斯争夺对俄波中间地带国家的影响力。俄乌冲突以来,波兰已经成为塑造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关键角色。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继续强调波兰对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构想和将这一思想变为现实的雄心。但是,雅盖隆思想的复兴无助于弥合目前波兰与俄罗斯分裂的地缘政治主张与利益分歧,甚至会加剧欧洲与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冲突。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作为欧安组织前身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第一个成果,是美苏全球均势和欧洲权力斗争共同作用的产物。该文件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具有约束性、清晰性、全面性、对等性的特征,为东西方阵营提供了对话平台与行为准则,起到了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作用。冷战后,俄罗斯未能融入西方阵营,欧洲形成了分别以北约的欧洲部分和俄罗斯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安全复合体。在全球和地区权力失衡的背景下,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背离“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推动北约东扩,导致欧洲安全结构丧失全面性、对等性与约束性,两个安全复合体非但难以融合,反而矛盾加剧,成为俄乌对抗不断升温的深层次背景。2022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冲突使欧洲安全陷入新一轮动荡,欧洲安全机制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欧洲若想重建持久和平,构建共同、平衡、可持续的安全框架,不仅应重温赫尔辛基精神,更需要直面全球和地区权力政治的新现实、新趋势,构建新的权力平衡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萌萌 《德国研究》2023,(1):32-60+149-150
近年来,德国安全政策呈现新态势,俄乌冲突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新态势,促进了德国安全政策转型。在国家层面,德国突破“军事禁忌”,援乌武器,提升国防;在欧洲层面,德国促进了北约与欧盟防务嵌合;在国际层面,德国加强了对印太地缘政治与安全事务的参与。德国安全政策新态势形成的原因既是基于外部危机触发的“威胁认知”,也源于德国外交角色与安全观变迁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德国对“国际责任”与“权力政治”的自我认知发生了变化,盟友的期待也随之不断上升,德国外交角色从“文明力量”演变为“建构力量”,其中既有规范性力量底色,也有权力政治逻辑。然而,克制文化的遗存作用、政治精英的权力分配、经济成本高昂以及军事资源短板仍制约着德国安全政策转型的幅度与进度。中国应客观评估德国安全政策新态势在对华政策上的影响,在中美俄欧四方互动中,更加审慎地塑造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8.
与美国、中国等国家相比,俄罗斯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并非全球卫生治理的首要贡献者,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回顾俄罗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过程,可以发现,自2011年以来,俄罗斯从融入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以防治艾滋病为核心的全球卫生治理,逐步转变为追求全球卫生治理中的独立主导地位。俄罗斯围绕世卫组织等联合国机构,以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为抓手,以重大峰会为契机,优先推动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理,建立并维护独立于西方的、以俄罗斯周边地区为核心的卫生安全体系。维护日益演变的卫生安全利益、扩大基于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全球影响力、应对西方国家对俄卫生利益的挑战,是俄罗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动因。当前,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俄罗斯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合作空间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也为未来中俄全球卫生合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系统性危机的集中爆发与世界秩序的变化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世界秩序仍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现有国际组织和机构却无力预防和解决危机及冲突。北约东扩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向东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力量的相对走弱,使美国主导单极格局力不从心;“全球南方”力量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正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多极世界逐渐回归。面对如此复杂且严峻的挑战,国家层面应作出适当的政策回应。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成为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大国间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对此,中俄两国还需进一步加深相互信任和理解,通过人文交流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推进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进一步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推动...  相似文献   

10.
俄乌冲突引发了关于全球食物体系治理的新一轮思考。本文以食物制度理论为基本视野,归纳了食物体系治理的两种路径:一是脱嵌,认为全球贸易自由度不足是食物危机的根源,需通过强化供应链控制等方式保障食物安全。二是回嵌,全球食物安全对地缘政治和国家战略构成重要影响,因此需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与食物供应链相关的利益架构,重新发现食物多元价值,促进食物体系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食物体系治理中,俄罗斯处于由边缘向中心发展的过渡位置,内部发展呈现出脱嵌与回嵌并存的双向运动的特征,治理面临着经营利益外流、小农生计困难和食物属性单一的三重困境。由此带来的启示是,中国需要树立食物主权观,并促进食物体系的回嵌进程。  相似文献   

11.
俄美太空合作既是苏美太空合作的延续,也是双方太空发展需求的产物。冷战结束后,俄美关系缓和为双边太空合作开创了新局面,两国在火箭发动机、国际空间站等领域加强合作。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不得不依赖俄罗斯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提升了俄罗斯在双边太空合作关系中的地位。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俄美地缘关系不断恶化,太空制裁与反制裁频发,太空合作项目接连中断。同时,两国的太空自主力量建设,尤其是美国太空商业公司技术进步,销蚀了太空合作的基础。太空政策理念冲突也阻碍了俄美太空合作的持续。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波及俄美太空合作,太空关系安全化态势逐渐显现。俄美太空军事力量建设加剧了太空军备竞赛,恶化了太空安全环境,为太空治理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2.
从建构主义视角看,作为一个关键因变量,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北极地区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事实,涵盖北极治理体系、北极安全框架、北极国际科学合作以及北极地区文化、体育交流等不同领域。这些新的社会事实反映出俄乌冲突背景下作为北极最主要行为体的北极国家的集体意向的断裂,而这种断裂为以合作为导向的北极国际机制带来了解构风险。随着俄乌战事的推进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北极国家的集体意向转为消极不合作的方向,进一步暴露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北极国际机制的脆弱性。这一脆弱性的重要表现就是北极国际机制框架在结构上对北极理事会的依赖,即一种并非源自外在强制力的主动依赖。后俄乌冲突时代的北极国际合作,在大趋势上或表现为“北极精神”的倒退,进而导致一个新的“断裂期”的出现。北极七国与俄罗斯主动消解对彼此“敌人”形象的自我构建,或将是阻止断裂期全面到来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3.
周琪 《美国研究》2023,(3):9-35+5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对乌克兰给予了倾力支持。拜登政府对俄乌冲突的政策是:战争最终要用外交方式来解决;美国不会要求乌克兰在最终的和平进程中做出领土让步;美国不会直接参战;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是为了帮助其自卫,并使其在谈判桌上处于有利地位。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财政预算支持、人道主义援助,并增加了对欧洲的能源援助,同盟国和合作伙伴一起对俄罗斯实施了有史以来对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规模最大的制裁和出口管制,并在多边机构中共同采取打击和孤立俄罗斯的行动。俄乌冲突造成的后果已显露端倪:欧洲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核武器威胁形成对西方的威慑;能源供应链发生深刻变化;粮食供应链中断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俄罗斯因战争消耗而国力下降。美国对乌克兰的全力支持能持续多久?这一问题已成为美国国内日益引人注目的争论问题。诸多因素,特别是美国和北约与乌克兰战争目标的差异,令美国面临政策选择的两难,而美国国内战略家不断提醒拜登政府:战争的长期化最终可能妨碍美国阻止“新的欧亚霸权崛起”的努力,干扰美国把印太地区作为战略重点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是地理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各地区的诸多参数差别巨大,体现在人口、地理、制度等方面。不仅如此,在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和特点以及遭受外部冲击时所呈现的脆弱性等方面,各地区表现也有所不同。2022年,俄乌冲突严重影响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研究俄罗斯的地区多样性,关注各地区对外贸关系的依赖程度区别,并分析2022年以来的西方制裁对俄罗斯部分地区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2022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行业报告以及地区层面的文献展开。同时,由于2022年2月以来的俄罗斯外贸数据的统计尚未结束,官方所说的“平行进口”数据也未体现在官方数据中,现有的数据不足以支撑预测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危机不仅对冷战后欧洲安全秩序造成了剧烈冲击,也给国际能源体系带来了重大影响。冲突爆发以来,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全方位能源禁运和能源限价,欧洲在经受价格高企等暂时性困难的同时,正加速将俄罗斯排除在其能源供应体系之外,摆脱对俄能源依赖。西方的制裁使俄罗斯失去了从美欧获取大规模能源投资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可能,能源出口市场相应萎缩。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对安全、价值观等“高位政治”的关注正迅速压倒对经济联系、市场供应等“低位政治”的考量,国际能源供应链的断裂重组将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各层面产生复杂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姜昊求 《当代韩国》2023,(1):116-128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俄乌冲突走向长期化,美欧与俄罗斯陆续推进制裁与反制裁。国际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加剧,对各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加大,各国政界、学界基于自身不同状况及所处的不同国际环境,对自身经济安全进行了重新认识,各国学者提倡维护经济安全的声音日趋增多。韩国学界也对经济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多数韩国学者基于韩国所处国际环境界定韩国的经济安全,并对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因素、韩国核心产业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分析韩国学界经济安全问题研究趋势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近期韩国学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国、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地区发展与世界秩序。20世纪末,美国就已经开始担心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会对自己的既得利益构成挑战,于是依托与合作伙伴的多边联系,希望把北约引入亚洲,使北约参与到“印太”地区的政治和安全事务当中,并将“印太”地区纳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复合型多层级联动系统,帮助美国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就一直在鼓吹“中国威胁论”,为自己插手亚洲事务寻找借口。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将俄罗斯视为欧洲最大的安全威胁,将中国认定是“印太”地区最大的安全挑战,并以此为由深度参与欧亚、“印太”事务,与北约其他成员国一起进一步加强与“印太”地区的联系,迅速扩大自己在“印太”地区的多边机制建设,高度强调意识形态阵营,在中国周边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在“印太”地区相互呼应,促进其在该地区利益,塑造地区秩序,维护地区霸权,层层包围中国,干扰中国对自身主权的维护,制约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在“印太”地区的扩张为中国周边带来诸多挑战,不利于地区的稳定、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出于国家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今天的俄罗斯迫切地要求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2002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提出了在2004年之前加入世贸组织的目标.了解俄罗斯入世谈判的进程对我们正确处理对俄政治、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秩序和公正是俄罗斯社会转型和外交实践中的核心范畴。苏 (俄 )时期、俄罗斯独立以来对秩序和公正的认识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演变。这种演变从深层次看是强调以国家为中心 ,较多关注权力与利益的争夺 ;在国际层面 ,更多关注大国地位的维持 ,对于近邻国家则突出等级制和霸权主义诉求。俄罗斯对秩序和公正 ,也即对国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复杂认知 ,使其外交存在诸多困惑和悖论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连续爆发所谓签证、“间谍”风波,使原本就龃龉不断的双边关系更是雪上加霜。透过这些矛盾和冲突,可以看到其中有格鲁吉亚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因素,主要是俄美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俄罗斯在“间谍”风波中的强烈反应表明,在同美国关于独联体主导权的争夺中,俄罗斯已经开始由原来的“软抗争”转向了“硬对抗”。这既是美俄双方战略利益冲突的反映,也表明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正在形成新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