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芳 《长江论坛》2011,(6):73-77
古代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而据此改编的美国动画片《木兰Ⅰ&Ⅱ》则为"美国梦"的忠实代言人。可以看到,从《木兰诗》到《木兰I&Ⅱ》,叙事的侧重点发生了重大改变。美国式的花木兰与现代社会中的独立女人息息相关,形成一种符号化的象征。与《木兰诗》不同的是,花木兰在征战过程中面临了女性身份的暴露,由此才得以引发诸种戏剧冲突。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共同存在的依旧是花木兰走不出的性别困境。  相似文献   

2.
作为女性作家,方方一直关注着女性在现代社会的角色与命运,从她早先的《何处是我家园》、《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开始,到最近的《奔跑的火光》、《水随天去》,都是对女性情感命运的思考与关注。这些女性,她们的年龄、地位、文化都各不相同,但是方方透过这些表面的不同,看到了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尴尬与困境。这种尴尬与困境无疑是由于她们的性别身份决定的,正如“你将格外不幸,因为你是女人”的命题一样,这成为每个女性想要摆脱却无法摆脱的紧箍咒,时时刻刻镌刻在她们的灵魂深处。《树树皆秋色》是方方思考现代知识女性的情感命运的一部…  相似文献   

3.
随着女性解放的发轫,中国现代知识女性体验着前所未有的角色困境:为母为妻的家庭角色与自我实现的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面对这一困境,陈衡哲、袁昌英、林徽因等知识女性通过对传统贤妻良母观的现代转换,提供了一种平衡兼顾的突围策略:既反对旧式家庭女性的依附与无知,要求拥有现代文明知识与独立自主能力,又反对新女性中以操持家务为无价值无前途的偏激认识,努力建设和谐健全的家庭生活,承担为母为妻的家庭责任。  相似文献   

4.
丁露 《中国妇运》2001,(3):42-44
《婚姻法》修改从第八届全国人大开始到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入二审程序,前后已经历了五年时间。由于《婚姻法》与公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涉及3.2亿家庭,它的修改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对于《婚姻法》修改的指导思想、原则、框架、内容和立法技术,均有不同看法。但在修改过程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则是关于婚姻家庭领域内价值取向及观念冲突的争论。本文仅就《婚姻法》修改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冲突现象,并扩及社会层面作些初步探讨。 冲突所在 改革开放20多年的社会实践,全党全国人民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  相似文献   

5.
朱晓琴  徐李洁 《前沿》2010,(8):163-165
D·H·劳伦斯认为,《圣经》虽然写的是上帝,但它写的却是活生生的人。他认为小说也应该是一本生命之书。其经典小说《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一部圣经式的故事。小说中不仅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小说本身也充满了《圣经》末卷中的《启示录》色彩,这表明《恋爱中的女人》与《圣经》存在互文性关系。本文通过对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与《圣经》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该小说深刻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倩 《青年论坛》2009,(5):109-111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附属于男权文化和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狭隘格局。从这三位女英雄身上看到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7.
工作一家庭冲突是当代女性发展面临的困境。工作一家庭双重冲突是.角色间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来自工作和家庭领域的时间、压力、行为等在某些方面是互不相容的,这使得女性在工作(家庭)角色的参与因家庭(工作)角色的要求变得更加困难。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方面有利于更好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政策也使得现代女性工作一家庭角色的演绎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8.
当性别平等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当女人同男人一样为生活奔波在不同场合的时候;当家庭事业不能两全的时候;当男人们呼吁着让女人回家的时候;当全职太太不再被贬称为"家庭妇女"的时候……"女人要不要回归家庭"成了一个全社会都很关心的问题。事业与家庭,哪个更适合女性?回归家庭,到底对女性的诱惑力更大,还是对男性诱惑力更大?针对这些问题,我刊与新浪网做了联合调查。  相似文献   

9.
韩松落 《中国减灾》2012,(9X):59-59
<正>玛丽·恩迪亚耶的小说《三个折不断的女人》,让我想起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电影《回归》,在那部片子里,几个女人生活在重重灾难中,飓风、大水、火灾频繁地出现在她们的生活里,和亘古以来的任何一个时代一样。男性几乎不能给她们以任何帮助和慰藉,她们只有"在苏醒后的余痛中成长",等待着"回归"。《三个折不断的女人》由三个略有关联、实则独立的故事组成,这有点类似电影《巴别塔》、《撞车》,不过,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诺拉是混血儿,父亲是从塞内加尔来到法国的黑人移民,在她还年幼时,父亲丢下她的母亲和  相似文献   

10.
秋子 《今日广西》2007,(10):42-43
有人说,结婚,就意味着两个人一起过日子,就像一根线上拴了两只蚂蚱,谁也别想挣脱出去。对于有些人,与其说有了家就多了一分牵挂,倒不如说有了家就少了一分自由。所以,有的男人说,结婚就相当于进了围城。其实,持这种看法的女人也是有的,只不过因为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以及顾忌到社会对女人的看法而行动得少罢了。  相似文献   

11.
女人最好的朋友──《丁香花女盗十姐妹》之二谢德辉编者按:丁香花女盗十姐妹,是活跃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的一个犯罪团伙。从她(11的组织名称就可知这个团伙的成员是清一色的女性,不言而喻,她们的一切活动也都无不带着浓重的女性色彩。本刊1993年第2期曾...  相似文献   

12.
工作与家庭关系是一种相互竞争时间、精力投入的竞争性关系、冲突关系。以工作--家庭冲突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工作——家庭冲突是由工作和家庭层面的角色压力引起的角色间冲突,在某些方面是不相容的。即工作——家庭冲突对于个人的角色期望是不同的,个人在完成这些角色要求的任务时,由于时间、精力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工作——家庭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和不匹配。冲突的前因变量表现为工作层面的变量、家庭层面的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冲突的后果变量体现为工作层面的后果、家庭层面的后果和个体健康层面的后果。工作——家庭冲突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需要从组织干预、个人应对、家庭支持等层面实行平衡策略,缓解女性的角色冲突,提高女性的工作绩效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母训是《清代朱卷集成》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部分考生在"慈训"中记录了自己的家训和家庭情况,描绘了母亲教育子辈的过程。考生将母辈训示写入个人履历,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科举启蒙阶段的重要作用,也折射出清代贞节观念下抚孤教子的普遍现实。文人们通过课子图等方式表达对母辈的怀念,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科举时代下女性的家庭生活和社会角色,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女性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随着西风东渐的影响、新思想新风潮的传播,女性角色打破了三从四德礼教约束下的传统女性的角色属性,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到一种新的角色定位,完成了从传统中国妇女到现代女性的形象过渡与转变。民国画报是近代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借助于民国画报史料,我们从身体角色、社会角色、观念价值几个方面描述了近代中国女性角色消解与重塑的过程及面貌。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台声》2011,(6):96-99
5月,齐豫、潘越云、万芳、黄小琥,组成一台“珍爱女人”演唱会,怀旧又华美的风格从杭州拉开全国巡演序幕。6月她们也将登上北京的舞台。采访中齐豫说,经过此前在马来西亚等地的演出,4人的默契已经越来越好,在造型上4人不仅不斗艳,反而要比低调,造型会相互搭配。除了演唱《橄榄树》、《天天天蓝》、《新不了情》、《没那么简单》等原汁原味的经典曲目外,演唱会还设置了一个翻唱单元,作品专门展示女人的心声。对此,黄小琥解读说,“这个时代,女性的勇敢努力并不输给男人,这是一场以爱为主题的演唱会,女人们应该懂得珍爱自己,男人们更应该懂得珍爱身边的女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大清帝国被迫开始新政,艰难地迈开现代化的步履,在民族危机中迎接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妇女问题,也在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之下登上了中心舞台。当各种传统价值与规范都面临挑战时,关于女性理想角色的意见也已难再统一。季家珍(JoanJudge)教授的《历史宝筏:过去、西方与中国的妇女问题》处理的正是清朝末年这一极为关键的历史时期中的女性角色问题。她仔细搜求、  相似文献   

17.
在《可以吃的女人》中,作为“男孩”而非“男人”形象出现的邓肯,是男权社会的边缘人和失败者。作者注重男性整体概念之下的个体差异,通过女主角的视角揭示了邓肯的独特性,以及他对于女性解放、建立新的男女关系的积极意义,避免了通过将所有男性树立为敌人而得到女性解放的陷阱。  相似文献   

18.
曾雪阳 《新东方》2015,(1):77-79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借助家庭矛盾来透视社会问题,他从男性的视角来关注女性的个体意识与精神索求。娜拉的出走是易卜生对女性发出的一声呐喊:女性要为同男性的平等平权而反抗,哪怕从此需要独挡风雨。娜拉的价值在于宣告女性的自我觉醒。倪学礼的《小麦进城》继续以家庭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王小麦的励志故事,彰显了一个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女性的伟大。王小麦的价值在于宣告女性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9.
林延生 《台声》2001,(2):26-27
应台湾中正文化中心、红剧场、经纬新象的邀请,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徽州女人》剧组一行46人去年底赴台演出,并获圆满成功。  12月6日晚,极富民族建筑特色的台北戏剧院灯火辉煌,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簇拥着进入拥有1500个座位的富丽堂皇的剧场。随着巨大的画幕在天籁般音乐声中缓缓拉起,观众渐渐被带入了100年前的徽州村落,带入了剧情。演出过程中,剧场内时而掌声雷鸣,时而笑语连连,时而唏嘘一片。观众们为《徽》剧深邃的人文精神、独特的艺术风格、优美的黄梅戏音乐、精湛的表演所倾倒,同时,也为这个发生在世纪初的有关离散…  相似文献   

20.
花与女人     
花与女人王晓梅女人大都喜欢花,既喜欢花的艳丽、美观,更喜欢花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好感觉。女人喜欢花,多少也融进了些许以花自比的情感。花与女人同属自然界,同样以美丽、妩媚给社会带来粉饰作用,世界因花而多姿多彩、人类团女人而尽善尽美。所不同的是,女人要带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