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孜 《今日民族》2001,(5):22-24
云南民族出版社佤族女编辑鲍明秀哽咽着一遍遍朗读这首佤族神话史诗《葫芦的传说》,在这优美动人的长诗里蕴含着浪漫的伤感情调。长诗的译者,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刘允褆,去世已有半年。她告诉记者,刘允褆年届花甲即匆匆辞世,回顾他这一生,作为一个北京人,或许在学术或者是文学上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但他把大半生心血和情感献给了佤山,献给了佤族人民,他是佤族人民心目中“佤山的儿子”。 诗人、佤语翻译家、副编审、云南国际友人研究会秘书长刘允褆生前好友们的诉说,把记者的视线带进到一个饱含佤族情结、血液里浸透着阿佤魂的普通…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13,(9):11-11
《狂欢佤部落》汇集了佤族神话传说、祭祀、民风民俗等内容,再现了佤族从原始社会中走来,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集中展现出佤族文化神秘、古朴、自然,阿佤歌舞粗犷豪迈、阿佤人热情奔放的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为古老的佤族文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3.
阿佤山印象     
走近临沧,便走近了阿佤,走进沧源,便走进了佤山;阿佤山再高,却有条条山路通向山外。佤山是神奇的,阿佤人的胸怀是敞开的。在大雾淌散,新茶待摘之时,我们走进了佤山。佤山沧源,我国佤族聚落之乡,全县现有佤族人口12.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3.8%,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28%。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临沧地区西南角,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峰峦连绵,平均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南滚河、小黑河,属萨尔温江水系;拉勐河、勐董河,属澜沧江水系。全县有闻名遐迩的古崖画群、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  相似文献   

4.
吴平 《今日民族》2001,(3):28-31
在西盟佤族地区,有一个叫“天堂──西盟佤山部落风情园”的小型文化场所,并拥有一个业余民间演出团体──西盟佤山民间艺术团。它们由佤族私人出资兴力和组建。这件事发生在西盟这样一个解放前夕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的闭塞的国定特困县,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西盟县城里有个“民俗村” “西盟”在佤语里的意思是“一个能找到金子的地方”,但多年来,他却被“贫穷”二字深深困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处于原始社会时期,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生活方式的某些残余,村寨里奉行着见者有份、平均获取的原始共产主义分配方式,对外物品交换…  相似文献   

5.
胡云 《今日民族》2014,(3):20-21
<正>阳春三月,北国冰封还未解冻,孟连县富岩镇芒冒村早已是山花烂漫,莺歌燕舞,呈现一派绿色生机。还未下车就能听到寨门上的铜铃叮当作响,清脆回荡,让人心旷神怡。这是佤山群众对客人的欢迎和美好的祝愿。走近寨子,一眼就能看到悬挂在寨门上的牛头,佤山牛头是神秘的象征,是佤族人民的信仰,牛头挂得愈多预示着这个寨子里的人生活愈富裕、愈幸福。  相似文献   

6.
佤族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和滇西南地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有布饶、阿佤、佤3种方言。上世纪30年代,进入阿佤山区的外国传教士,曾用拉丁字母设计了一套用来拼写佤语的文字,佤语群众管它叫“赖撒拉”,意即“传教士文字”,流传不广。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帮助下,设计了新的佤文方案,经过推广应用,现已成为我国佤族的通用文字。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她在西盟的调查手记,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目光,去感受一个日本女孩眼中的佤山、佤寨。2004年4月16日,我从昆明出发,到西盟佤族自治县考察当地佤族的生活习惯和原始宗教。行前从一些资料中得知,那是一个生活在云南西南部群山中,有着神秘的原始文化的民族。这样的认识让我对这次西盟之行充满了期待。老县长隋嘎先到西盟新县城(2000年,因为地质原因西盟县城搬往勐梭镇),这是一座有宽阔的马路和漂亮的现代建筑的小县城。我有幸走访了隋嘎老县长,70岁的老县长头上缠绕着红色包头布,让人眼前一亮。老县长自豪地告诉我,这包头是自家织的白布用茜…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3,(9):18-18
佤族音乐舞蹈史诗《司岗里》,以《司岗里》史诗的核心思想为主线,通过真实的九大人文自然符号,演绎阿佤人敬畏生命、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团结和谐的普世精神和弘扬传统、自强诚信、广结天下、勇于创新的人性品质,让人们在音乐、舞蹈和诗的审美享受中,感悟佤山、佤族、佤文化的丰富和独特的内涵。吉歌由《恐慌舞》、《击石舞》、《取新火》、《古歌》、《火把舞》构成。反映阿佤先民对生命、对自然的认知,生发和积累万物有灵、和谐生存的原始意念,昭示佤山古老文明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的书写,是我们了解中国当代民族的重要途径。这期我们对话的佤族作家布饶依露,其成长、写作和思索,显然也为我们了解佤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发展,提供了某种"内部视角"。布饶依露出生于佤山,成长于昆明安宁的工厂社区,30岁前后,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90年代中期成为"北漂一族",全面转向佤族文化的书写与报道,其佤族作家的身份意识也正式确立。这一成长轨迹,颇有代表性,反映了少数民族作家与乡土、都市、现代文明的复杂纠葛,也反映了少数民族文化从传统向当代的巨大转变。布饶依露从佤族史和她个人的家族史中,发现了一种极其珍贵的家国情怀。她的外公刘国用是1934年沧源班洪地区发生的抗英事件的重要组织者之一,是被历史铭记的佤族爱国者。其先祖吴尚贤,是清乾隆年间从云南内地(石屏)迁徙到边疆,从事边疆经济、矿产开发、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著名先驱。其联合当地佤族同胞创办的"茂隆银厂",一度是中国最大的银厂,100多年后,这个银厂还成为英缅侵略者入侵中国沧源边境的重要目标。布饶依露对历史的兴趣,超越了历史本身。作为一个关心当代佤族社会发展的作家,她希望通过历史的梳理,为当代佤族文化提供一些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0.
沿着澜西公路进入佤山,在澜沧与西盟交界处,栖息着一个佤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的村落--勐梭镇博航自然村。
  博航村是一个佤族聚居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村内的森林遮天蔽日,林间山花灿烂,这里的佤族群众大多能席地而歌,即兴起舞,佤族神话为村子增添了神秘色彩。然而,这样一个美丽的村落,过去却十分贫困,直到2007年,西盟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调研,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思路逐渐清晰,对博航村的改造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1.
4月10日至13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举行成立50周年庆祝纪念活动暨第五届中国佤族木鼓节,龙潭美景如画佤山新歌嘹亮,各族人民在木鼓声中歌颂党恩,歌颂新生活。11日上午,普洱市祝贺团团长、市委书记卫星在庆祝活动开幕式上宣布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祝纪念活动暨第五届中国佤族木鼓节开幕。  相似文献   

12.
佤族是云南省的世居民族之一。佤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目前对佤文化的研究仅限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及人口学等方面,从旅游角度对佤文化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比较苍白,佤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毕登程 《创造》2014,(4):62-63
正临沧其实还应该再打响另一个重要的佤文化品牌,那就是承接着司岗里文化的司岗格—西念壤文化。多年来,虽然临沧并非佤族自治州,但有眼光的临沧历届领导抓住特色文化,举全市之力着重打造佤族文化,一个耳熟能详的口号就是:"临沧,世界佤乡。"其结果,临沧市,当然主要还是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佤文化宣  相似文献   

14.
福荫     
山路崎岖。车子经过的地方,会掀起漫天的黄尘。黄尘雾中,偶尔会在山腰或是山的某个脊处,显露出佤族人居住的寨子。寨子在纷纷的尘埃里影影绰绰,仿佛某种孤立的影像,车身再一闪,它们就不见了。这就是缅甸佤邦的永黑了。永黑是佤邦境内的一个县名。这里的海拔、气温以及土壤,都是最适宜种植罂粟了。所以,这儿的当地人,他们是嗅着罂粟的花香出生的,因为他们的祖辈一直就是靠着种植罂粟过活的,除了罂粟,他们甚至不知还能在土地上种植什么。更因为,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罂粟所得的收入,虽然这收入对于山民们来说也是微乎其微。一路上,我看见了许许…  相似文献   

15.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对歌舞艺术领悟性高,对歌舞艺术天生热爱。村寨中一年四季遇剽牛、祭木鼓、新米节、春节、便克节、婚丧嫁娶、起房盖房、猎获野兽、谈情说爱、上山下田生产劳动、小孩嬉戏玩耍等场合,都喜欢唱歌跳舞,喜欢打歌自娱。歌舞艺术从古至今一直活态地存在于佤山人日常生产生活中,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佤山人度过生命中美好的时光。歌、舞、乐即兴创作表演,是佤族文化的传统性特征,也是佤族与生俱来的财富,更是佤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20,(6):19-20
正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寨不仅幸福,而且幸运。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首站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他走进村民家中了解脱贫攻坚情况,并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的幸福不是一朝一夕创造  相似文献   

17.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因全国60%以上的佤族人口世居于此而成为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2002年4月28日,古老的临沧城流光溢彩,春光明媚。伴随着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的脚步,一台《走进佤山》的大型民族歌舞表演,拉开了第二届中国临沧佤族文化旅游节的序幕。佤族歌舞之魂4月28日上午,春风拂面,南汀河水奔流得格外欢快。世纪大道上,木鼓声、号角声、呼喊声摇撼大地,琴弦声、跺脚声、欢歌声融汇一起。阿佤小伙敲响了震天的木鼓,美丽多情的阿佤少女甩起了黑发,以如火的激情,演出了一台气势恢宏而又美不胜收的大型…  相似文献   

18.
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所在的勐董芒弄坡上,长着一棵"三合一"的菩提树,当地群众把它叫做"民族团结树".2009年5月,我们来到勐董,在"民族团结树"下和几位曾见证佤山历史的老人,一起留了影,录了像,并且商讨如何为佤山建设和发展再作些贡献.我们觉得此次佤山之行非常有意义,特撰此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9.
西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十分遥远,是以佤族人口为主的边境小县。这个被佤山云海所包围的小县城,据说是云南省最美丽的县城。放眼望去,翠绿的山,洁白的云,整齐的楼房,油黑的柏油马路……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整个县城安详宁静。西盟没有工业,不象北京、上海、成都那样的繁华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17日,是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和平建设20周年庆典.我们受佤邦政府的邀请,参加了在其首府邦康举行的庆典.在随后的走访中,我们耳闻目睹了佤邦和平建设20年的成就,为佤邦人民在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和平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所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