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你我之间     
“找《中国律师》吧,她会教你臬考”编辑老师:新年好!当我收到你们赠阅的忡国律师》时,我真有点受宠若惊了,真没想到,1996年我的一个小小的参与,竟获得了你们如此的厚受,更何况我还是那对改版及涨价持反对看法的7.29%中的一员。1996年4月,我通过了律考,谈到考律师的感受,我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您,忡国律师)!是您助我实现了梦想!我最早接触忡国律师》是在读大学的时候,读完第一本忡国律师》,我就发觉这是一本公正客观,有较高档次和品味的刊物,于是对她也就一见钟情,当一名律师的念头从那时就产生了。在大学最后一个学…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二十及冠。《中国律师》杂志的20年的历程证明她作为中国律师的门面与喉舌是适格的,当可及冠。及冠者。以为加冠、弱冠,是以示成年。汉时,男子满20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作为中国律师的一员,巧的是执业年龄与《中国律师》的年龄相同,如今也是及冠之年了。而且我从《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到读者兼作者的20年经历,不仅有着同龄人经历上的相同感受,而且深感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大概是把《中国律师》杂志从第一期到一百期完整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读者之一。1988年,在我调到省律师协会的第二年,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律师》杂志创刊了。这个中央级律师刊物,是在我国律师制度恢复建立第十个年头,我国律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她创刊伊始,就受到了广大律师的欢迎。由于当时我是律师队伍中的一个新兵,所做的《吉林律师》编辑及宣传工作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对《中国律师》“情有独钟”,从她创刊时起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刊物到手,我都是很认真地看,先是浏览,…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律师》创刊20周年。我是《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210期,几乎没有拉下一期。我也是《中国律师》的作者,从1990年起,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在《中国律师》陆续刊登了10多篇文章,如果算上《中国律师网》,那就更多了。《中国律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不过,仅仅说《中国律师》是律师的良师益友似乎还不够,应当说《中国律师》正担当着社会的良心!  相似文献   

5.
认识《中国律师》,源于我的职业,走近《中国律师》,则是被她那充满着活力,洋溢着激情的朝气所吸引。每当打开带着浓浓墨香的扉页,总会被她的标题所震撼:“律师,一个遗憾的职业”,似乎道出了我的心声;“轻轻地,我走近你”,短短的话语,亦是我发自内心的同感;“因为我们正年轻”,则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年轻的《中国律师》,正用年轻的心和年轻的力,意气风发地走向新时代。……借着柔柔的灯光,静静地走进《中国律师》为我展开的世界,那一份愉悦,只有细细地品味;那一份满足,只能慢慢地享受。我喜欢改版后的第一版块,“主题与中…  相似文献   

6.
我的律师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回:“自古以来成大学问、大事业者.都要经过以下三个D阶段。一、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D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入推悴;三、众D里寻它千百度,攀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D处”。我想,做律师大抵也是如此。D我选择律师作为职业依稀是有些渊源的,但D真正从事这个职业却经过了“昨夜西风调碧树,D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心路历程——小时候,l喜与人争辩;喜读《演讲与日才);喜看有律师出D现的影视节目……。曾有友入戏赌:你以后非当]律师不可。当时并不以为然。大学便由着自…  相似文献   

7.
时下要想出名,可真不费吹灰之力,只要你有钱,想捞个什么华贵的称号,如什么著名书法家、画家、艺术家等等,都可如愿以偿。当一个具有知名度的律师也居然身如反掌!你不相信吗?摆在我案头的一张“中国当汽律师大辞典”入选通知,初看时直叫我喜上眉梢:“×××,十分高兴地通知您,鉴于您工作的实绩和社会知名度,《中国当代律师大辞典》已决定将您列入辞条。”自己的工作实绩被人家看上了,你不希望出名也有让你出名的希望。这能不令人高兴吗?但继而一想,却纳问起来;我的工作实绩,他们怎么会知道?既没有人向他们汇报过,自己又极…  相似文献   

8.
又到了岁末年头的动情时刻。在每期《中国律师》的扉页上;有一个人每月面对广大读者朋友咧嘴微笑,头上却只顶着几根稀疏的头发看看那张喜形于色的笑脸,就知道他多想把人生所有的喜悦和幸福奉送给每一位读者朋友;看看那些“地方支援中央”的头发,就知道他对《中国律师》付出了多大的热情和心血……那个人其实就是我本人。的确,作为主编,我始终视《中国律师》为自己的孩子、爱人乃至整个生命。如果有那么一天,《中国律师》越来越洛阳纸贵,让人爱不释手,哪怕我的头发已全部奉献而成了光头,我也心甘情愿、今生无悔……其实,像我一样…  相似文献   

9.
1996年5月15日,一个普普通通却又非同寻常的日子,一个平平常常却又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一个平平淡淡却又将永远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正是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这是一部历经30多次修改通过的法典。这是一部中国律师盼望了16年的法律。然而,谁又能想到,为了中国律师制度的建设,为了这部历经曲折的法律,多少仁人志士为之付出心血,多少专家学者为之献计献策,多少律师同行为之翘首以盼律师改革带来的良好机遇47年前的金秋,伴随…  相似文献   

10.
说起当律师,我们这批四十几岁的中年律师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年我们当律师时,绝无现在这份光景。不说当时有一种奉献精神,但肯定没有想到当律师还会有出人头地的风光。但即使如此,我们当律师也已经托了老一辈律师的福了。为此,我想起了律师界一些受人尊敬的老人。老律师王工是我国律师中的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他跟我说过,在当时的人大会议上,他四次抢话筒发言,在刑诉法讨论中,要求删去他认为对律师事业发展不利的条款,最后终于被人大会议接受并删去。王工跟我说,我老了,但我为中国律师业尽了自己的力,以后就看你们的了。说…  相似文献   

11.
刘桂明 《法人》2009,(12):71-71
说起张思之先生,早就进入律师行业与现在还在律师行业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对我来说,他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律师界前辈,又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师,作为《中国律师》杂志的创始人(他也曾经是北京市律师协会筹建成员之一及《北京律师》的创办人),他给了我这个第四任主编太多的帮助与扶持。于是,在贪婪地享用他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的同时,无法企及的我们,只有埋头追赶、卖力追寻、用心追求。  相似文献   

12.
首届《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早已落下帷幕,但它的魅力和影响依然在社会广大观众中久久传播。几代律师的梦想得以实现,几代律师的奋斗得以辉煌展示。这次《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的社会影响已远远超过自身的价值,是一次高层次、大规模、群体性的中国律师的形象展示,也是一次司法改革二十年的成就展示,中国亿万观众从这里清楚地认识到律师的社会作用和价值,看到了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希望与未来。这次《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的成功可以自豪地载入中国法制的发展史中。沤心沥血的一年奋斗,使我对中国律师事业产生了深厚感情,并结识…  相似文献   

13.
《法人》2010,(5):71-71
“两结合”本是当下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的一种具体表述,即“司法行政宏观指导与律师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但当我以此表述描述我对李淳律师的评价时,竟然发现这个词汇是如此的完美,如此的对路。  相似文献   

14.
据说,又要修改《律师法》和相关制度了,网上议论纷纷。我碰巧看到一个《中国律师志》的网站,里头有很多律师在吐苦水,也提了一些建议和主张。正在负责修改《律师法》的人士以及领导,不妨上去看看。我个人觉得很有收获,起码信息量很大,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评《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与律师》王立民由王申所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1994年8月出版的《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与律师》一书,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近代的律师制度与律师问题,填补了我国近代律师制度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共14万字分7章,大致可分为三大部...  相似文献   

16.
我的案头,一直放着一期“又是一年春草绿”时的杂志 ──《中国律师》第四期。刘桂明总编辑《拥抱春天》 的“絮语”一直让我忘不了这个春天,即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年的春天,亦即作者所拥抱的“律师的春天,法治的春天,改革的春天。”《拥抱春天》写得很美,很有意境,很有深度,使11万中国律师充满了希望。但作者又出了一道相当难的“律考”试题“你为什么当律师?”五个月来,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当律师呢?没有想到数月思考得出的结论竟是:我本不想当律师。 可能与出身军人之家有关,从小我生性好动,在政法大学读书时还任校武…  相似文献   

17.
袁江 《中国律师》2008,(4):32-33
2008年春节后的一天下午,《中国律师》杂志社副主编陈秋兰打电话约稿,让我作为杂志的“老人”,为创刊20年写点儿东西以示庆贺。我知道这既是客气,也有些希冀,虽然自己一直关注着那样热爱的《中国律师》,但也越来越感到自己落伍了,也不了解曾经那样熟悉的律师领域了,写不出可以让读者感兴趣的文章了。但我还,是愉快的答应了,因为那是我曾经为之工作近十年的刊物,感情的牵挂和长期的关心以及思考已在内心深处积淀了厚厚的“茶垢”,自己却不知其中滋味。当提起往事,对约稿必须有个交代的时候,就又提起了回忆,使我思绪像老茶壶煮白开水地翻滚起来.也渐渐地有了一点点味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律师》2011,(2):22-27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人们对于新一年的憧憬与祈盼再一次让我们兴奋不已。回首刚刚逝去的2010年,我们发现,竞有着如此多的新闻事件,其中的法律事件与法治新闻更是可圈可点。正是有了这些事件与新闻,我们的媒体才会在一年中如此地活跃。才会带给读者以更多的思考。也更是由于新闻的效应,其中的律师人物才会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对象。《中国律师》杂志社、中国律师网首度推出以下律师,作为2010年度中国律师界新闻人物,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记录一段曾经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律师是正义的化身。许多律师也把坚持真理,追求正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正义”是一根抽象的名词,似乎看不见,摸不着,读过《还你清白》后,我深深地感到“正义”是如此的具体,感到“正义”沉甸甸的份量。日本相马律师成功辩护的这起冤案将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正义就在每个律师的心中其实正义就在每个律师的心中。松尾3年刑期结束,从监狱出来后,在遇到相马律师之前的二十几年间,他不停地诉说着冤枉,他走访的律师多得不计其数,然而都因事件发生的地点太远及事件过于陈旧等理由回…  相似文献   

20.
可以认为,在当代中国司法制度中律师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却不处举足轻重的主流地位;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有独特的作用,眼下却不会有太大作用。在大要案刑事辩护中,律师只有明确自己是什么,能够干什么,才会更清楚要干好什么。否则在大案要案辩护中一味责怪“我讲我的,你判你的”、“法院如何判决与律师何干”种种不尽人意的“外因”,而不在“辩在于精、理在于行”的内因上下功夫,无助于律师在个案及整体执业水平提高。“重在参与,不计胜负”作为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论是非”的相对论,在现实生活中可作为一种自慰,却不为人们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