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仁章 《法制与社会》2010,(27):130-131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的使命。检察司法活动屈从于司法之外的权力,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严也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本文指出提升检察公信力,应当紧密结合我国正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进程,从强化法律监督,推进司法公正的角度出发,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为核心优化检察权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作为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基础的审判权、诉权、检察权之间不断呈现冲突,影响了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的树立。和谐的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要求在立法上明确界定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及程序,加强诉权保障,强化诉讼程序指挥权;司法上应树立共同的司法理念和司法价值观;同时,民事检察工作也要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深入改革作出适当的转型,指导思想上要从有错必纠向依法纠错转变,监督手段上要从注重制约向注重保障转变,监督内容上要从注重实体监督向注重程序监督转变,监督程序上要从任意司法向程序司法转变。  相似文献   

3.
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在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效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缺少法律定位、效力无保障、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结合嵩县检察建议制发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
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只有司法公正,才有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必须要有专门性的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规范行使、强制行使,才能保证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保证司法公信力的实现。笔者认为,理性法律监督观、科学配置法律监督权、系统运用法律监督权、监督司法、公正廉洁司法是检察机关构建并实现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素。一、理性法律监督观:司法公信力的理念支持(一)树立理性的法律监督观检察权是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法律监督的行为,"它源于国家权力与权威的理性契合,从历史产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法律对人民捡察院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的限制,使得检察机关必须在立法赋予的范围内积极探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途径。适用个案再审检察建议,是减少办案环节,节约司法资源,增强监督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检察改革宏观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察改革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检察改革 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围绕这一目标, 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完善立法扩展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的空间,增强法律监督的能力,改革行政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层检察院的数量、干警人数和办理案件数量都占到全国检察系统的80%以上,检察机关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任务,要由基层检察院去贯彻、去落实;各项法律监督职能,要由基层检察院去实施、去实现。可以说,基层检察院是整个检察机关的基础,也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提升检察公信力,就必须增强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检察院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本文从基层检察院当前法律监督能力存在的问题切入,探索提升检察公信力的优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法院、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程序,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促进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便于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与适用,现对《意见》的制定背景与经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9.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一种行使方式。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法律监督权和建议性的法律监督权。检察建议、检察意见和纠正违法通知等检察实践中存在的法律监督方式,在本质上都属于建议性的法律监督权,应统一作出规范和调整。检察建议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既是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法院、公安、监狱等单位司法行为的一种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检察权具有全面的法律监督属性,但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所行使的实质上是一种检察司法法律监督,属于狭义的法律监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全面的检察法律监督,没有准确反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能的法律定位,现阶段更有必要在司法权优化配置的视域下重新审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能的回归问题。鉴此,应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全面复原、充分发挥、及时回归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能,树立"大检察"格局,这既有法理依据、宪政基础,也有司法实践的诉求。途径是:扩大检察机关的外部法律监督权能、加大检察监督力度、提高检察人员素质、提高检察人员待遇,以实现司法公正效率,树立检察机关的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影响司法权威与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民众对加强法律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从理论上说,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力量予以支撑,而夯实我国检察监督制度正当性基础的有效方式,就是强化民众参与到司法监督活动中来。其中,人民监督员制度、媒体监督以及其他民众参与方式等三方面的工作应重点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曲磊  高刚  徐大伟 《法制与社会》2012,(36):147-148
检察诚信实质上是检察权的公信力,是公众对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执法活动的信任程度.作为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检察诚信的构建有赖于监督主体、监督过程、监督结果三个层面的高度相关,需要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执法办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本文主要从构建检察诚信的手段措施出发,以期树立检察机关的公正司法形象.  相似文献   

13.
建构检察一体履职数字模式,是以高质效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制度层面,是提升法律监督实施效能的内生需要;技术层面,是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改革的客观要求;治理逻辑,是实现检察一体价值目标的时代必然。要注重增强检察一体履职机制数字赋能供给,加强数据权益保障,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拓展检察一体履职数字场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检察建议虽然发挥着一定作用,但缺乏全面系统的法律规定及运行机制,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等在理论上也存在诸多争议.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当具有一定的强制效力,立法应当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适用范围,同时规定检察建议的救济途径、监督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从而对我国的检察建议制度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民事检察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检察制度并起着主导作用的根本规则。由于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在民事诉讼中运行,同时又是我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事检察原则既应彰显检察制度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也应当遵循民事诉讼规律。检察机关进行民事检察的监督目的、监督地位、监督范围、监督效力、监督方式以及监督属性决定了民事检察原则包括: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居中监督、合法性监督、程序性监督、多元化监督和谦抑监督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王晟明 《法制与社会》2011,(19):204-205
检察诉讼监督权本身也应得到有效的规制,诉讼监督工作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从而获得公信力。本文通过分析诉讼监督工作的基本环节,认为其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它具有其他监督主体所不具有的强制力,其公信力建设更有必要性,进而探讨加强检察诉讼监督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检察机关必须按照"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总体要求,推进检察一体化建设,增强法律监督的合力,保证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目前,各地检察机关检察一体化机制改革还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8.
检察官职业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检察官职业群体的精神支柱.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在检察机关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保障性。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检察官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公平正义,树立检察职业形象,增强执法公信力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公共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现状亟待创设对行政违法进行检察监督的新方式。检察督促是近年来民事行政检察司法实践中探索的一种非诉讼性法律监督方式。检察督促拓宽了法律监督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本文结合检察工作实践,对检察督促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郁军 《人民检察》2023,(18):54-56
民事裁判标准不统一,“同案不同判”,不仅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损司法权威及公信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期待。为解决上述难题,检察机关强调加强类案监督工作。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是指对在案由、基本事实、争议焦点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民事诉讼中存在的同类法律适用问题和同类违法行为问题进行的民事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