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于月红 《河北法学》2015,33(3):135-143
约因作为允诺可强制执行的标尺,是英美合同法中合同生效的一个核心要素.约因在检验一项允诺的可强制执行性问题上,主要是通过约因的多种适用规则来实现的.综合约因的本质,约因的适用规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规则:约因须充分但无须等价规则、约因相对性规则、过去的约因非约因规则、履行既存义务约因无效规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了无因管理制度,它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但如何鉴定无因管理,以及在何种情形下发生无因管理,将会影响无因管理制度更进一步的运用。本文从无因管理的概念、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无因管理的类型及其法律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约因论”在英美法系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融 《现代法学》2007,29(4):161-168
约因理论是英美契约法的独特内容,该理论的成熟形态是"交易约因论",即契约的成立以当事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为基础,通常表现为受诺人的"法律受损"的"约因"就是交易的符号。"约因论"的衰落表现在多方面,既有"禁反言"等新的契约理论对它的挑战,也有成文法对约因要求适用范围的限制,而且,传统的约因法则在司法实践中也发生变革。"约因论"固有的形式主义、僵化性、技术性等弊病决定了其衰落的历史必然性,而"约因论"的衰落也标志着英美契约法从古典向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4.
公民为行政机关从事有关活动是行政法无因管理中的一种,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并无法定或约定行政义务的前提下,在遇有紧急的情况时,代为行政主体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行政法无因管理之所以是正当的,关键在于其行为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在与行政主体的法律关系中,公民等无因义务必然对应行政机关的有因权力。行政法无因管理行为正当的结果是追认、奖励或补偿;不正当的结果是赔偿或刑罚。公民等行政法无因管理制度的确定对行政法制的影响将是十分积极和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每年全国有很多人非正常死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59997人,2011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62387人。除交通事故外,还有很多因安全事故、火灾等死亡的人。如果不是因死者自身原因死亡,随之而来的是因事故死亡赔偿义务人对受害人近亲属的各项赔偿,当然包括死亡赔偿金。受多种因素影响,逝者已矣,生者面对死亡赔偿金的纷争却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6.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成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中,管理他人事务之人叫管理人,受管理事务之人称作本人。而管理人与本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为无因管理之债。我国民法通则虽承认了无因管理之债,但却只有第93条一条规定了无因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不完善,本文试就无因管理的司法适用及立法完善作些初浅的探讨,以与各位同仁共商榷。一、无因管理在司法适用中的问题无因管理在罗马法中被视为准契约,不能独立存在,直到《德国民法典》时,才摒弃此种学说,把无因管理作为独…  相似文献   

7.
[案情]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间,陈某(1994年生,作案时16周岁,因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9个月,缓刑2年)、王某(1989年生,作案时17周岁,因犯盗窃罪被判处罚金2000元)、张某(1997年生,作案时17周岁,因犯盗窃罪作相对不起诉)在求职过程中,因公安机关拒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违规向用人单位透露未成年时的犯罪记录,导致未能顺利入职。  相似文献   

8.
宋蓓娜 《河北法学》2024,(3):165-182
数字化时代为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诸多法律挑战。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频发,反映了立法指导性与司法适用性的缺陷与不足。传统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具有一致性。由于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且具有文化性与经济性的双重属性,以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双重关系,这决定了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必然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从文化进化论的角度提出传统工艺的“文化模因”分类标准,即“物态器物模因”“行为实践模因”以及“无形精神模因”,为传统工艺的立法完善与司法适用提出针对性的分类保护思路与对应策略:以著作权为主的“物态模因保护”、以专利权或商业秘密为主的“行为模因保护”、以商标权或地理标志为主的“精神模因保护”,以期更加有效地保护传统工艺及其相关智力成果,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个遭受家庭变故、经济欲望膨胀的女人,因对金钱的强烈渴望而委身于同床异梦的男人,又因对终日沉溺于舞厅男人的憎恶而为其购买了巨额保险,最终因对金钱的刻意追求而策划了有针对性的一系列谋杀案……  相似文献   

10.
在保险理赔实务中,因无证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损失,保险公司的一贯做法是拒绝理赔。对商业险而言,因当事人在保险合同中有免责条款的明确约定,所以理赔中无争议。而对于交强险,因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各家保险公司适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汽车进入日常家庭生活步伐的加快,中国社会也快速步入现代交通社会,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损失赔偿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虽然侵权责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对因道路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均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或者是因颁布时间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对该规定中的"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应作全面、正确的理解。"工作场所",是指职工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在有多个工作场所的情形下,还包括职工来往于多个工作场所之间的必经区域;"因工作原因",是指职工受伤与从事本职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职工系因从事本职工作而受伤。除了《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外,职工在从事工作中存在过失,不影响该因果关系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
溯因推理具有显著的特征:或然性(假设性)、逆向性、非单调性、语用性和创新性.溯因推理研究的新进路在于,其发生了语用学的转向以及语用论证(论辩)的转向.在法律方法(法律适用)和法律逻辑的视域,溯因推理的研究及其运用,长期困固于刑事侦查领域中,对于其在司法判决(审判阶段中)作为一种法律论证方法以解决疑难案件的论证则少有使用.以法律论证为视角,用一例只有被害人陈述为直接证据的强奸案件为例,通过对传统证据链模式的分析,提出印证式证据链模式和排除式证据链模式,建立溯因推理的正向溯因推理模式和反向溯因推理模式,并在案件证据所呈现的情境下建构法律语境,展现溯因推理在具体案件中的法律论证,以期能为我国司法判决实现合理性和正当性,提供一种新的论证模式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ECLA)应中国法律服务行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而合,因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使命而合,因各地精品成员所不满足、不固守、求奋进的共同追求而合,因中国区域精品所赶超全国乃至全球最领先律所法律服务和律所管理水准的理想而合……"  相似文献   

15.
无因管理制度起源于罗马法,无因管理在罗马法法律史的记载中被理解为管理他人事务,即未受他人委托,并无法律上之义务,以避免损害为目的而管理他人之事务。无因管理制度经过大陆法系国家的继承和发展,内容更加完备,既维护了本人的私权至上又兼顾社会互助精神的弘扬。在我国,无因管理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相关法律规范内容上比较粗略、可操作性差,管理人损害赔偿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过分依赖法官的主观判断,无因管理制度的外延不够明确,使得对与其类似的见义勇为等行为的救济缺乏法律基础。本文将从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权益入手,结合案例分析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的异同点,明确二者之间的界限,指出无因管理制度关于管理人的权益保护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李某,男,41岁。2015年8月28日因"咯血、尿血、便血、呕血、右侧腰部疼痛6天"就诊,入院诊断为凝血功能异常;不明药物中毒可能。因病情有所恢复于9月7日出院。9月15日、10月11日又因呕血、鼻出血胸闷、腹痛等症状分别就诊,均出现凝血功能异常。10月15日突发昏迷、呼之  相似文献   

17.
在我院处理的上述案件中,呈现出因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等直接破坏行为构成犯罪进而受到刑事处罚的安全件少,因非法开采、运输、销售、收购矿产资源过程中引发其他罪名刑事案件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病猝死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案例资料 案例1 某男,19岁.某日晚10时因胸闷、胸痛,呼吸急促,颜面部紫绀,冷汗淋漓请来个体乡村医生(无行医资格)进行诊治,给予静脉滴注氨茶碱、头孢曲松钠后症状好转,后又因平卧出现呼吸急促,紫绀加重,口鼻部白色泡沫溢出等症状而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因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1时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因网络而发生的事件常呈现相反的结果,南京市某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因遭网民曝光"天价烟"而终被查出有受贿行为,河南平民王帅、内蒙古平民吴保全却因在网上发帖批评当地政府而遭关押,后者至今仍因"诽谤政府罪"身陷囹圄.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权利救济视野下完善公诉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指"因犯罪行为而受到身体、财产和精神损害的自然人,以及因犯罪行为而在财产损害和商业信誉上受到损害的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