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劳教制度在我国已运作近50年,老百姓对此并不陌生。而如今,这一称呼可能会被一个新的名词所取代——“违法行为矫治”。在对劳动教养制度经过几十年的质疑与争议后,2005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各界希望该法今年早日获审议通过,替代已施行50余年的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2.
《违法行为矫治法》脱胎于劳动教养制度。《违法行为矫治法》不是行政刑法,违法行为矫治也不属于行政处罚,应当将违法行为矫治定性为行政强制措施,并凸显其可诉性、非惩罚性以及保安性之特质。在此基础上,应当在《违法行为矫治法》中设置相应的救济措施,具体措施应倾向于矫治,且矫治措施应当尽可能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引发的讨论越来越广泛,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已经将针对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列入立法规划。但直到2011年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该法也没有出台。2012年8月,"上访妈妈"唐慧被劳教一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甚至有人将此事与当年导致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的"孙志刚案"相提并论,期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程书兵 《公安研究》2009,(5):45-50,88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惩治和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净化社会环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现代国家和谐社会的法治要求,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着重大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前途在于教育矫治化,从实体、程序、执行等角度建议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  相似文献   

5.
最近,湖南永州的"唐慧案"勾起了人们对八年前孙志刚事件的回忆,以至于腾讯网在"今日话题"栏目中打出"唐慧能否成为第二个孙志刚?"的标题。其实,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早已提上议事日程。2005年,"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调研、试点工作正在开展参与起草工作的同志表示,未来"劳动教养"将被"违法行为矫治"取代,其中广受诟病的"管制程度高"、"程序缺失"、"期限过长"等问题都将有深刻而全面的改革然而,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各方围绕劳教改革又确有一些纠结在主张改革暂缓者看来,很难找到有效的替代制度。这种观点值得思考面向"后劳教时代",我们在组织社会管理的  相似文献   

6.
1982年1月国务院关于转发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通知中指出,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劳动教养期限,根据需要劳动教养的人的违法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动机和危害程度,确定为一至三年。劳动教养时间,从通知收容之日起计算,通知收容以前先行收容审查或羁押的,一日折抵一日。劳动教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挽救、感化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的一项法律制度,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教育违法犯罪人员的重要手段。劳动教养目前…  相似文献   

7.
廖真贵 《前沿》2010,(2):85-88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重点是为了解决处于犯罪边缘的违法行为的社会控制问题,故准确定位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极为关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劳动教养制度定位为介于刑罚和行政处罚之间的一项独立的法律责任制度,与刑罚中的自由刑、行政处罚中的拘留刑共同构成我国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完整的法律处分体系,提出构建完整的司法矫治化型的劳动教养制度及操作体系,以求与我国法治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3,(3):3-3
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出消息,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四项改革”将成为今年政法工作的重点。上述改革均是中国改革攻坚过程中的“硬骨头”,其中,劳教制度的存废之争已有多年,其改革走向尤其令人注目。分析认为,停滞多时的“违法行为矫治法”立法工作很可能重新启动,用以取代现行的劳教制度。  相似文献   

9.
熊菁华 《北京观察》2003,(11):42-44
目前,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这些措施中,除了被废止的收容遣送、收容审查制度外,还包括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收容安置抚养、行政拘留以及逮捕、拘传、拘留等刑事强制措施。在此,笔者仅对争议较多的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收容安置抚养等制度加以评析,试图揭示其中不适合法治新要求、不够完善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劳动教养制度的评析和修改建议劳动教养制度建立于1956年。有关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的决议(1957年)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决定》的决议(1979年)以及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年)。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王琳 《人大研究》2006,(4):39-40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池强不久前透露,一中院率先取消“错案追究制”,取代以“法官不规范行为认定”制度。即使没有出现错误的裁判结果,但法官在审案过程中有不当、违法行为的,今后在该院也会被惩戒(2005年11月21日《竞报》)。若从1992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首度提出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起算,该制度已施行了14年之久。这14年来,无论学界还是实务界,对“何为错案”以及“如何究责”的质疑未曾停歇。14年的制度实践,也为“钱穆制度陷阱”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例证:历史学家钱穆在分析中国政治制度的传统时曾指出,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就再定一个…  相似文献   

11.
“孙志刚”事件催生了早在1997年、1998年就开始启动了的《收容遣送办法》的修改。2003年6月22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寿终正寝。与《收容遣送办法》一样存在诸多问题的劳教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40多年。随着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劳教制度的运作由于立法方面的粗疏,尤其是程序规范的缺损,使劳动教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普遍受到了社会质疑,在1997年刑事诉讼法取消“收审”后,劳动教养则取“收审”而代之,站到了国际人权斗争的  相似文献   

12.
读罢2012年《民主与法制》第28期载《反思劳教制度》系列报道,感到劳教制度已遭天怒人怨,到了该废止的时候了!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所者:“劳动教养立法”进程已经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3.
田恬 《重庆行政》2023,(5):73-75
<正>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多次”成为近年来刑法修正的热词。不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将“多次行贿”作为从重处罚情节之一,加大了对行贿罪的惩治力度,而且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先后将“多次敲诈勒索”“多次抢夺”等原本行政违法行为犯罪化,在刑事立法中奠基了多次行政违法行为犯罪化的趋势,为后劳动教养制度时代做好行政法与刑法的衔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3,(5):46-46
鲁宁在2013年第3期《社会观察》撰文《“违法矫治”取代劳教步入窗口期》认为,鉴于当年急匆匆终结收容遣送制度带来的社会管理真空及迄今仍长期存在的一系列后遗症,劳教很难简单地一废了之。在矫治取代劳教前,打击社会违法犯罪行为在中国有三个层面的法制措施共同构成:最底层治安处罚,中间层劳教处罚,最高层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养”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近半个世纪的打击违法犯罪、挽救不良青少年、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然而,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面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动态社会,2002 年6月,公安部与时俱进地出台实施了《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本文对劳动教养的性质、适用范围、适用程序及对公民合法权益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保护性规定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3,(2):44-45
姜明安在2013年1月3日《检察日报》撰文《劳教制度应朝司法或准司法方向改革》认为,对劳教制度进行改革、重构,应从劳教的目的与功能、劳教对象、劳教决定程序、劳教方式和劳教救济途径等方面着手。第一,应进一步明确劳教的基本目的与功能是“矫治”,可以考虑将“劳教”制度改名为“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第二,对劳教对象的范围应加以限制和缩减,劳教对象应主要限于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但又不能予以刑罚处罚的人。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法律制度,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一手段虽已使用三十多年,至今却没有一部完整的专门法律。现行的法律依据体系庞杂,前后不一,往往过时的规定法律效力高,实用的“后文”还要服从失效的“前文”。比如劳动教养的性质,有的说是行政强制措施,有的说是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有的说是准刑事处罚。又如劳动教养的对象问题,1957年《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规定为四种,1982年国务院转发  相似文献   

18.
一、劳教人员延期、减期、提前解教、所外执行、所外就医审批依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年1月21日)关于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1992年8月10日)审批条件延期、减期、提前解教的审批条件: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改造表现实行日记载、周检查、月小结、半年评比,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的奖惩。所外执行的审批条件:适用于个别劳动教养人员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目前,审批处理劳教案件的主要依据是195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79年《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以及1982年1月21日国务院转发公安部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还有1983年  相似文献   

20.
1月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倒卖车票被定为侵害利益行为,数额巨大者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报道,报道称,春运来临,为打击日渐猖獗的倒票活动,铁路警方日前出台《倒卖火车票罪立案、逮捕、侦查终结证据适用规范》及《倒卖车票违法行为受案、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复议应诉证据适用规范》,根据这两个规范,倒卖车票正式被定义为“单位或个人高价、变相加价倒卖车票,侵害旅客群众利益的行为”,如倒卖车票票面数额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