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面对北极地区的各种挑战,加拿大政府近年来意图从行使主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善治四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其处理北极事务的合法性和能力.一方面在尊重国际法和外交合作的基础上尽量将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外部化,增强北极理事会在处理北极事务上的权威;另一方面则主动扩展北极理事会议程的深度和范围,以符合加拿大利益和价值观的方式促进北极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同时还应注意的是,中国和加拿大在北极事务上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与战略价值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北极国家的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公约为处理北极问题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和法律依据,但部分海域的法律地位仍存在不确定之处.北极地区国家在地区事务中既合作又竞争,对其他地区国家的参与心存顾忌.目前,北极合作机制日趋成熟,中国希望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愿意在尊重该地区国家主权等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与各方加强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3.
在北极地缘形势复杂化背景下,美国北极战略在认知、议题、合作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美国北极战略调整旨在应对北极地区日益凸显的安全风险,确保美国在北极区域和全球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增强自身参与北极治理的能力建设。美国北极战略新动向将对北极安全治理、发展治理及以北极理事会为核心的区域治理机制走向产生关键性影响。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在北极的竞合关系,维护在北极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北极理事会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北极地区国际组织,其规则制定行为深刻影响了北极秩序的演变。中国不仅是北极事务的"利益攸关方",也是北极治理的后来者。要融入以西方国家主导的北极治理格局,就需要借助北极理事会来维护中国的北极利益。获取并提升规范性话语权,是中国制度性参与北极治理的重要目标。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北极治理环境的转变,为了护持合理的北极权益,中国有必要提升在北极理事会中的规范性话语权。当前,中国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参会权来提升对北极理事会建章立制的知情能力,从而逐步突破身份与权益限制,以及北极国家对北极治理规范性话语权的垄断。  相似文献   

5.
王晨光 《和平与发展》2015,(3):64-77,112,113
2013年,中日韩被接纳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后,三国北极合作的议题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当前,中日韩在北极事务上因相同的身份认同、相似的利益诉求和相近的政策实践而存在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但由于中韩两国与日本关系紧张、美国因素的干扰以及"中国北极威胁论"的存在,三国北极合作之路面临诸多障碍。因此,中国需要以现有涉北极国际制度为基础,以科研等低政治领域的制度化合作为突破口,以中韩合作带动中日韩合作为路径,避免和消弭"中国北极威胁论"的影响,积极参与和推动三国的北极合作。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的北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北极冰雪融化加速,使得人类顺利出入北极成为可能,这一前景再加上北极海底富藏石油等资源的科考结论,促使北极国家掀起瓜分北极的热潮。作为北极地区大国的加拿大,虽然是北极理事会创始国,却与俄罗斯、美国和丹麦等国一直存在着海疆纠纷,如今面对俄罗斯咄咄逼人的北极攻势和盟友美国盛气凌人的海洋政策,加拿大努力寻找一种以合作为主、以斗争为辅的北极政策。  相似文献   

7.
北极经济理事会由北极理事会发起成立,旨在通过推动北极国家间的合作开发以强化北极理事会,其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相当程度上借鉴了北极理事会。北极经济理事会同北极理事会保持着特殊关系,无法实现其宣称的独立性。该理事会也继承了北极理事会对待非北极国家的"排斥"政策,不设观察员,只留下仅有的一条沟通渠道——工作小组。但主要北极国家北极政策各有侧重,重要非政府组织对北极经济理事会的政策不透明提出批评,加之北极经济理事会在功能方面有与生俱来的缺陷,其政策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背道而驰。北极经济理事会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其未来走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会对印度的外交战略、能源安全、海洋运输、海平面上升和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虽然远离北极,但印度非常希望能参与北极事务。印度在北极事务方面的主要观点包括非北极行为体的利益不能被忽视、印度能在北极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亚洲国家需要加强合作等。为了应对北极地缘变化带来的影响,增进自身利益,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科学研究、谋求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加强与北极国家的能源合作、积极进行北极外交等。印度不断进入北极将会使北极的地缘政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
北极理事会是北极国家处理有关北极事务主要的政府间论坛,随着北极在全球视野中日益突出,该组织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北极理事会的成员主要限于环北极八国政府,以及这些国家的原住民组织,同时也接受非北极国家和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观察员身份参加。作为政府间论坛,北极理事会主要定位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其约束力主要是软性的。但随着近年来北极问题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北极理事会出现了机制化、约束的法律化和对北极事务的主导甚至垄断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北极争夺加剧,从而凸显北极治理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北极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国际法在北极适用的模糊性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北极治理不但存在制度"碎片化"导致的有效性不足问题,也面临北极争端加剧的现实挑战。在此形势下,新的北极治理模式应当走协同治理的路径,即通过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促进制度间有效互动、发挥北极理事会的协同平台作用和培育共同体价值共识,来实现北极事务中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北极地区的资源、交通、军事意义日益突显。加拿大是最主要的环北极国家之一,而且可能是最得益于全球变暖的两个大国之一。在激烈的北极争夺较量过程中,加拿大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军事存在支持主权要求,以科学研究带动资源勘探,以资源开发带动原住民社会发展。加拿大积极的北极政策,使刚成立不久的努纳武特地区获益匪浅。中国可以利用加拿大的北极政策,积极推进中加合作,参与到北极事务和资源开发和利用中。  相似文献   

12.
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法律与政策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消融的推动下,北极治理问题日益突出。《海洋法公约》、北极理事会等相关治理机制的不足与缺陷使得构建与完善北极治理机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在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上,国际学界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地拟制《北极条约》,另一种则是强化现有治理机制在领域性与功能性问题上的治理。对此,中国应立足于实现本国利益和各国共同利益的统一,从而推动该地区国际合作和治理机制的完善,并最终为北极的和平开发和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哈珀政府的北极安全战略旨在维护加拿大的主权安全,加强加拿大在北部地区的治理,限制北极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在该战略指导下,加拿大政府在军事与外交两大层面采取诸多切实措施.加拿大北极战略诞生的大背景是北极地区的全球战略意义持续升温,环北极国家的军备活动日渐活跃.从内因来看,捍卫北极的主权与安全不仅是哈珀所在保守党的竞选策略,也是其所认同的历史使命.哈珀政府的北极安全政策有效提升了加拿大在北极地区及北极事务中的硬实力与影响力.但另一方面,其具体落实也面临着政府财力不足及美国掣肘等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极自然环境的快速变化,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可能。俄罗斯是最大的北极国家,近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应对西方制裁,积极开发其北极地区并寻求中国的支持。2017年,中俄两国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这是把北极开发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俄北极合作的战略性举措。本文利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对中国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分析显示,当前中国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宜采取机遇型战略,借助外部机遇来克服自身劣势,以实现向促进型战略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北极气候暖化推动了北极能源开发,为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提供了保障。东北航道有望成为北极能源向欧亚运输的新通道。同步推进北极航道与北极能源开发,尽快建成"北极能源走廊"是俄罗斯北极战略的核心支柱。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俄罗斯最大的北极能源开发项目,也是"北极能源走廊"的支撑点。本文解析北极能源走廊的内涵、风险及愿景,为中俄开拓北极能源合作路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在"海权论""无主""共有"等国际视阈下,北极地区的归属特别是能源资源权益的划分一直悬而未决——特别是在近年来北极环境变迁逐步加快、各国极地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球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国拓宽能源获取渠道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无论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北极地区国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非北极国家",都对北极有着较强的能源权益声索以及能源安全维护需求。围绕着北极地区的公共与私有属性界定、开放与排他政策选择、法制与权力标准划分等诸多问题,各国之间展开了全方位的多轮博弈。目前,在各国北极政策"理念一致、目标冲突"的背景下,在北极开展合作特别是能源开发合作也越发困难重重。而对于提倡构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来说,要想维护本国在北极的能源安全,就必须借助在北极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力量,通过分享理念、设置议题、促成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北极事务的有效介入。这将有助于规避因恶性竞争而带来的战略透支,为增强中国的北极能源开发话语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北极地区在地缘政治与经济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俄罗斯作为在北极地区拥有重要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大国,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强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存在。而中国在2013年5月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观察员国,从而在参与北极地区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由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殊性,以及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环境乃至经济的影响日趋明显,未来中俄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航道利用、军事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国家利益。由于两国的客观情况与主观判断不同,中国北极利益的实现,需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得以实现或未受侵害为前提。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关系总体上是俄强中弱、俄占主导,在中俄北极关系的发展中,中国应以参与北极环境保护合作为基础,资源开发合作为重点,进而在航道开发利用、军事安全领域寻求机会。中国和俄罗斯应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北极合作,实现两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是中俄合作的新"增长极"。对俄罗斯来说,满足俄属北极地区发展需求,加快海洋安全布局,强化对北方海航道的法律主张和实际管控是其基本战略诉求。丰富新疆域外交实践、引导北极国际治理并拓展"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则是中国的主要目标。在北极合作上,中俄存在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对接的可行性和深化务实合作的必要性,但同时面临多边政治和法律博弈、安全和经济收益平衡、疑虑心态和操作阻碍等因素的制约。在"可持续性"的原则下推动大项目模块化,坚持科学先导和技术支撑是推动中俄北极合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具有长期性的战略意义,而俄罗斯主动向中国发出邀请,其深层次原因是希望借助中国力量增强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能力;面对美欧制裁,希望中国填补欧洲国家在北极开发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希望与中国联手争取掌控未来北极地区机制制定的主动权。对中国来说,参与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自身也存在着积极开发热情与落后软硬件条件、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战略利益、地区相对收益与国家绝对收益、中方较高利益诉求与俄方有限合作立场这四个内部矛盾,而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是中方要确立中俄北极合作定位及有序提升软硬件条件,将邀请日韩参与同增加对俄欧海运出口货物种类相结合,将国内港口力量整合与推进"借港出海"相结合、以及将深化中俄战略互信与扩大同北欧国家合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