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最终价值依归、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时代方位、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使命,分别构成新时代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加强内容结构完整化、形式载体多样化、方式方法差别化、制度机制体系化、实施策略科学化、警示效应长效化等"六化"建设,避免"看客"心态,防止"解脱"效应,是推动新时代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继续向前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
政治传播在中国革命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具有其特殊的功能作用,包括塑造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加革命、促进中央苏区时期的社会稳定等等。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实现的功能进行研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塑造、社会动员、维护社会稳定等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区之一,曾是中共苏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上的中央苏区,是指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的"毛泽东朱德式"的红色政权.今年4月,是崇安苏区进入中央苏区县76周年,本文就崇安苏区打造中央苏区县经过三次历史性的转折综述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始终是文化发展与变迁的核心问题.中共处理传统文化问题有何历史经验?在不少学者看来,中共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左"与极左,这似乎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对于这种观点,学术界长时间没有进行过认真的回驳或考证.本文选取中央苏区时期这段中共革命史上最激进的时间段,详细地考证了中共的传统文化政策与实践,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角度,清晰地证明了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极力反对旧文化,反对传统礼教,倡导妇女解放,反对迷信旧俗,另一方面对于民间文艺进行了大力传承与利用.因此,笼统地认为中共全盘反传统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即使是在最革命的时期,中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提出应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唯有如此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逻辑过程进行证成,形成一个合理的逻辑链条,才能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性。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逻辑始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理论,遵循的是历史连续性和分期性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历史逻辑的续延。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逻辑支点,坚持以"问题导向",立足于新时代党面临的国内外重大时代问题,是对党的建设新时代课题的真实回应和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杨世文 《新视野》2003,2(3):50-53
中共党建学是一门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学科。张静如先生对于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对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研究,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出发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期形成的特点的研究,从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着眼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及其领导地位的研究,从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落脚点。中共党建学研究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的辩证统一,恰恰构成了中共党建学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整体上呈现出"不信任"的基调,党内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习性等几乎成为知识分子的身份"标签"。在中央苏区时期,虽然没有大批知识精英加盟,但战斗在中央苏区的各个层次的知识分子对于革命信仰的传播和苏区精神的提炼、总结、升华贡献了集体智慧。  相似文献   

8.
全面从严治党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之所以极为重要并且在实践中构成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在于其本身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就理论逻辑而言,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实践逻辑而言,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带领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其独特的逻辑、优势和方法论,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主政治建设滞后论"等各种错误思潮,从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陈弘君 《广东党史》2016,(12):39-40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点。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屏障,粤东北苏区更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红军长征首先顺利经过的省份。广东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曾是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粤东北部分区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9,(5)
作为补构公共能量场理论缺失的公共话语场在解释我国乡村治理问题时更具说服力。情景、权力和秩序构成了乡村公共话语场的理论逻辑,其中,情景逻辑在于对抗性空间的营造,权力逻辑重视基础性权力建设,秩序逻辑强调理性化有序博弈。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思路,梳理不同时期我国乡村公共话语场的变迁轨迹,可以发现:虚置、真空和失范分别是帝制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和乡政村治时期的具体表征,而基层政府的"话语霸权"和底层村民的"政治冷漠"是乡村公共话语场建构的结构性困境。基于此,应以乡村治理模式选择为切入点,在系统分析乡村柔性治理模式与乡村公共话语场耦合性的前提下,通过柔性治理结构的重塑,为乡村公共话语场的建构提供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党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正是为了使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担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四个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意识是根本,确保方向和立场正确坚定。增强政治意识不仅具有深层的理论逻辑,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多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中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措施广泛传播党的政治主张、纲领路线和革命理论,产生了积极的传播效果,赢得了政治资源,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作为战时环境的产物,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推进的。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其主旨使然,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其使命所在,教育动员农民是其现实所需。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初创阶段进入了形成阶段。本文以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为视角,对中央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漫画作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俗易懂,感染力极强。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广泛利用漫画等形式为载体进行政治传播。中央苏区时期的漫画是应宣传动员和文艺创作的需要而生,其具备贴近生活、结合时事,主题鲜明、感染力强,载体多样、题材广泛等个性特色,具有提高传播内容的可读性、扩大传播范围、创新传播载体等政治传播功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为创建地方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磨难.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是邓小平不认同"赣南会议"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指责,根本原因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左"倾路线相悖,导火线是所谓"寻乌事件".历史证明,邓小平是中央苏区江西党内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成了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新发展观。这一新发展观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认识逻辑,其中包含着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主要表现在新发展观继续回答了历史性的发展问题,凸显了每一个发展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实践拷问;现实逻辑主要表现在新发展观从当前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什么发展问题与怎样解决发展问题的总体思路;理论逻辑主要表现在新发展观始终坚持实践自洽,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初创阶段进入了形成阶段.本文以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为视角,对中央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群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中共政权的巩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根据革命实际的需要组织群团,不断加强群团的政治、组织、思想、法制建设,使中共的革命意图与群众回应逐步对接,群团建设与革命实践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群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中共政权的巩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根据革命实际的需要组织群团,不断加强群团的政治、组织、思想、法制建设,使中共的革命意图与群众回应逐步对接,群团建设与革命实践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