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宋晓晖 《人权》2010,(5):40-43
一、中国目前给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现状 1、实践中被害人无法获得附带民事赔偿的情况严重在2004年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中,两位被害人家属曾分别提出了高达82万元的赔偿要求,根据法庭调查的结果,马加爵只有一台电脑,而他的家人也没有经济能力代为赔偿。随着马家爵被执行死刑,受害者家属的赔偿要求也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2.
某些存疑不起诉案件中,虽然定罪证据不足,但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证据是充足的。依据现有法律,公诉机关就案件的刑事部分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必然导致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程序也随之终止,被害人及其家属向加害人提出民事赔偿的诉求也就不能得到公诉机关的支持而不得不转入自诉程序。这种诉讼结局既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侦查机关已取得的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证据),也加重了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诉讼难度和经济负担,还会导致被害人与公诉机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缠访缠诉。因此。最为合理的作法是对此类案件应当由公诉机关代理被害人及其家属向法院提出民事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3.
阿成  茼子 《中国保安》2004,(8):20-24
马加爵1981年5月出生于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父亲马建夫和母亲李凤英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生育了四个儿女,马加爵是“老幺”。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马家或许太渴望家族将来出一个“秀才”,祈盼最小的儿子有朝一日能“加官晋爵”,特意给他起了一个很显眼的名字:马加爵。因为马加爵是“超生”,被罚款500元,直到马加爵上高中时家里才还清了超生借款。但令马建夫夫妇高兴的是,“超生娃”从小特别乖,不像其他小孩那样顽皮、耍闹,他显得文静而又懂事。在马加爵五岁时的一天,马建夫和李凤英干完农活一脸汗水地回到家,穿着…  相似文献   

4.
马加爵事件发生后,许多心理学家和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负责人都受到媒体的追逐:心理专家们被要求分析马加爵的心态,诠释马加爵如此变态的心理原因;心理咨询师们被质疑,“马加爵悲剧”究竟是谁之过,我们的高等学校究竟能为预防此类悲剧做些什么?人为什么会有心理困扰现代心理学以美国最为发达,但在心理治疗领域有3位欧洲大师却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他们分别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尔弗雷德·阿得勒和维克多·弗兰克,他们分别对人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人格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三部分。本我(id)被称为“小鬼…  相似文献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被告人被判刑后,往往不愿对被害人进行民事赔偿,致使被害人的权益成为一纸空文。如今,一些司法机关经过摸索,开出了“刑事和解制度”的药方,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并作出对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这也是民间所传的“赔钱减刑”。  相似文献   

6.
一起震惊全国、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马加爵杀人大案终于告破。据记者对马犯的家长及老师的采访得知,马犯在家听话懂事,在学校成绩优异。这样一个被家人引以为自豪的“好孩子”、被老师引以为骄傲的“好学生”,怎么一下子成为享受A级通缉待遇的重大杀人犯呢?透过案件的背后,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反思、探究。作为中学的德育,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现就“马加爵杀人案”作一番思考。一、要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三观”教育马加爵作为一名重点大学的高材生,竟然连杀四人,说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未在其头脑中扎根。他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存在许多问题,如赔偿范围过窄、被告人赔偿能力不足时出现判决"白条"、民事侵权之诉与刑事被害之诉的选择僵局。刑事被害人损害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赔偿就需要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保障被害人诉讼程序选择权,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我国有必要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民事诉讼制度、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陈伟 《前沿》2010,(9):60-63
胡斌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该案背后的量刑问题值得我们重新反思。胡斌在交通肇事后停车报警和拨打急救电话的行为值得肯定,该行为符合自首的规范性条件,也契合自首的本质特征,认定自首具有司法逻辑上的正当根据。胡斌家属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的行为是刑事和解的正面体现,有利于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确立与民事赔偿的顺利达成,审判机关在量刑时的不予考虑与当代刑事司法理念存在重大冲突。  相似文献   

9.
马加爵案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刑事悬赏问题的关注,我国尚没有关于刑事悬赏的专门法律规定,理论界的探讨也多限于民事悬赏广告,我国刑事悬赏仍然体现了群众路线,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单独法律行为,悬赏人只能是司法机关,而赏金的给付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两家公司共同雇佣的门卫被他人杀死,作案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被害人的家属在与其中一家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后将另一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苏州市两级法院经审理,支持了被害人家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赔偿损失,是在民事、经济法律关系上的一种强制方法。它指对受损害一方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赔偿。刑法第36条指出,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情况判处其赔偿经济损失,此规定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刑法第37条指出,人民法院对犯罪情节较轻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在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形下,可以根据案件不同情况,责令免予刑事处罚的被告人对遭受损失的被害人给予损失赔偿,此规定也属于刑事附带民事的强制方法。2.罚款,是由行政机关对不构成犯罪的一般违法者所适用的行政处罚。如公…  相似文献   

12.
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3月15日晚上7时30分左右,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当晚,蓬头垢面的马加爵被摩的司机陈贤壮发现,陈立即报警,警方迅即将马加爵抓获。马加爵落网不能不说得益于在于公安工作信息的及时公开。2月23日,云南警方接到报案,25日就向社会公布了案情,并发出对马加爵的通缉令,3月1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公布案情和发布通缉令,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发布了消息,印有马加爵照片的通缉令可以说贴遍了大街小巷。以后工作的每一步进展,都在公众的关注下:公安部两次全国电话会议部署工作、全国范围的大排查、各重点地区开展大排查,3…  相似文献   

13.
“从案发到被捕,马加爵事件让人们领略了公安部门的破案神速;从最初的狂热报道到案后深刻反思,媒体引领人们从激情回归理性;从四条年轻生命的消逝,五个破碎家庭的悲痛,到社会苦涩悠长的反思,马加爵让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性深处。”  相似文献   

14.
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2·23血案”,随着杀人嫌疑犯马加爵的落网终将逐渐淡出大众媒体的视野,但这一事件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却不会在短时间内尘埃落定。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论坛在对马加爵杀人原因进行分析时,“贫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关键词。“贫困”与“杀人”并没有必然的社会逻辑关系,贫困导致杀人是极端事例,但统计数据与研究证明“贫困”与“自卑”、“抑郁”高度相关。去年,宁夏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涉及贫困生217名,其中,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贫困生共有159人,占总数的73.27%;有140位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加爵的犯罪属于因仇恨引发的犯罪行为。这种类型不同于一般的侵财犯罪和性犯罪,不是为了获取享受而犯罪,而是为了表达、为了发泄某种情绪而犯罪。那种将“贫穷”归结为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但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人生观及“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如果时光回到一年半以前的3月15日,笔者敢下断言:在那一天,全国人民除了想像一下当晚央视的“3·15”晚会又有哪些无良商家被曝光外,另一个话题肯定是“谁在海南三亚发现了马加爵”。在那一天,几乎所有关注马加爵案的人们都知道了第一个发现者陈贤壮的名字,而且人们印象更深的是数日后他得到了警方承诺的25万元奖金。这几天,陈贤壮的名字再次被某些新闻媒体和网站提到,是因为9月6日第九届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评委会办公室正式公布的61人大名单中,有陈贤壮的名字。按照常理推算,就凭陈贤壮这一响当当的名字,即使不能最终位列“十大”,料想也…  相似文献   

17.
读完上文,我从海南大学生董林身上看到了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凶徒马加爵的影子,董林与马加爵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出生在贫苦边远的乡村,马加爵的母亲为了他上大学,每天晚上不顾寒冷给人浆洗衣服,一件只赚五角钱;董林的父亲为了能凑齐上大学的路费,曾想把家中赖以生存的奶牛卖掉  相似文献   

18.
2004年2月下旬,大学生马加爵作为在三天之内愤然杀害四名同班同学的犯罪嫌疑人迅即上了公安部A级通缉令。那个目光中充满凶狠之气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深深地印在了所有看过通缉令的百姓的脑海里。3月16日晚,当这个在海南三亚被抓获并押解回昆明的嫌疑人戴着手铐从飞机上走下来时,你却分明看到,他还是一个孩子。当晚,记者随云大命案审讯组民警一起,面对面开始了对马加爵生命之旅中那一个个曾对他内心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探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19.
李博宇 《人民公安》2006,(21):50-50
读完上文,我从海南大学生董林身上看到了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凶徒马加爵的影子,董林与马加爵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出生在贫苦边远的乡村,马加爵的母亲为了他上大学。每天晚上不顾寒冷给人浆洗衣服。一件只赚五角钱;董林的父亲为了能凑齐上大学的路费,曾想把家中赖以生存的奶牛卖掉;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下旬,大学生马加爵作为在三天之内愤然杀害四名同班同学的犯罪嫌疑人迅即上了公安部A级通缉令。那个目光中充满凶狠之气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深深地印在了所有看过通缉令的百姓的脑海里。3月16日晚,当这个在海南三亚被抓获并押解回昆明的嫌疑人戴着手铐从飞机上走下来时,你却分明看到,他还是一个孩子。当晚,记者随云大命案审讯组民警一起,面对面开始了对马加爵生命之旅中那一个个曾对他内心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探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