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再学 《学理论》2009,(12):219-220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中,教师居于核心地位。本文从师生关系的构建入手,探讨了教师形象的重要性及如何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指出塑造教师形象的过程就是扮演教师角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范元涛  李艳艳 《学理论》2013,(18):343-344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某一时代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想中的平等、对话、内在关系实在性的理论,对我国现存教育中师生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与评价。旨在寻求教育中合理的师生关系,进而完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关系在悄然地发生着转变,传统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用于当前90后大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现状。在网络及新媒体视野下,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易班平台为契机,在这一真实、轻松、平等的交流环境以及拥有强大的服务管理功能的网络社区中,探究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及新的教育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建 《各界》2008,17(12)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新的音乐教育提出"以审美为核心" 淡化了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为目的.在音乐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师生沟通合作、师生共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开创一个崭新的音乐新课堂.  相似文献   

5.
刘涛  康伟 《理论导刊》2007,(9):82-83
主体间性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活动中的本体关系,应在现代师生关系中得到最明显的呈现,主体间性所表现出来的交互性、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为师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基本的价值维度,将主体间性作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有利于推动师生关系的超越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刘璐璐 《学理论》2013,(16):209-210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培育人才的重要功能。从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实施人文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开展校园活动,搭建自我展示平台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瞿敬平 《学理论》2011,(36):280-281
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传授,需要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需讲究"共情"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共情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共情也称为共感,移情,就是要有同理心。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共情"技术,对于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如何增强"共情"艺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这就要求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合作型师生关系。为此,应注意和重点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新理念,科学确立教师的地位、作用,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现代、新型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成燕 《学理论》2012,(8):153-154
高校学风建设渗透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强化班级管理;强化新型师生关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端正教风。  相似文献   

10.
唐娇华 《学理论》2013,(6):261-263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和合的高校师生关系对于师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国内外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构建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希望能够在现有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合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承担着教育人、管理人的重要职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辅导员的工作,是开导人的思想的工作,也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辅导员要搞好工作,必须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提出师生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论,目的是突破过去教育理论的局限性,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教育理论,以实现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这种理论认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教育教学不是单向传授、单向掌握,应是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师生应在引导与体验的互主体性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民主、合作、平等对话中得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凤雷 《学理论》2011,(12):331-332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形成、维系和发展起来的,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成效。本研究通过中职生中师生关系调查问卷探讨和分析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为中职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改善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完成职业教育目的,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两学一做"中增强"四种意识",需要明确为什么要学。开展学习教育是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2)
师生关系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应转变教师角色,构建共生型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交往中获得一种生存、生活的意义,以促进民办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形成民办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3)
存在主义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是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教育发起了诘难。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精髓与我国教育相结合,发展学生个人意识,形成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更明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是具有主流意识形态规训功能的实践场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规训是公共空间中的一种规劝、告诫、矫正活动,具有现实的教育合理性,能够建构一种主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效应场,实现有效的主体规训。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规训的本质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种实体化形式,是对民众意识和观念的"主流化"形塑、对反主流的意识形态的钳制、对民众主流意识形态的"场化",是人们朝着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目标不断靠近的精神运动过程,形成的主要机制包括同化—顺应机制、强制—服从机制、越轨—惩罚机制,实现的基本理路包括规训技术的施用、规范的期待与强化、规训资源的调配、规训与教化的统合。  相似文献   

18.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重视科学理论与知识的讲授,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培养和高尚道德情感的体验,这就必须坚持情感教育,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供落实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其次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情"字,发挥好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最后,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课德育实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建华 《理论导刊》2016,(8):104-107
大学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伦理关系,理应遵循人际伦理关系中的精神伦理、情感伦理与生活伦理旨趣。但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受到工具化、线性化、功利化的价值驱使,使其应有的伦理旨趣被扭曲,导致师生交往的心灵阻隔,影响师生的公民身份认同。建构起对话性的大学师生交往关系,是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也是实现大学教育成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6,(5)
正近日,中央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已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如何将这一教育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着力培养"四种意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