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年初以来国际石油价格迅速上涨且一直处于高位。阿根廷目前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但由于国内石油生产的下降和石油需求的上升,未来几年它很有可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国内日益突显的石油供需矛盾将对阿根廷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其经济增长依赖于高投资和国外的高需求,一旦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带动国内油价的上涨,可能导致投资的迅速回落;在油价上涨的同时,国内物价的上涨将加大阿根廷的通胀压力;中长期内油价的上涨将对阿根廷的贸易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影响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并非诱发我国通胀抬升的主要因素,其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冲击程度也十分有限。而我国与美国同步联动的反周期操作才是最终导致通胀上涨的根本原因。后危机时代,我国价格水平的上涨本质上是反周期操作的后遗症。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诱发的货币供给增速飙升,最终推动了我国通胀水平的高企。因此,在明辨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爆发的根源后,本文认为,只有有效地把控政策实施的时机与力度,实施严格盯住债务制度,深化财税改革与深层次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最终实现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印度经济学家T·S·西杜和D·S·西杜,对印度政府实行价格支持与肥料补贴的得失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印度实行肥料补贴政策比实行价格支持政策更为有利。原因在于水稻和小麦的价格弹性低、肥料需求的价格弹性和肥料的生产弹性高。肥料补贴政策比价格支持政策,在分配上更平等一些,对物价的影响方面更具有反通货膨胀的作用。 T·S·西杜和D·S·西杜的研究抛去了那种空泛抽象的浅浮的所谓定性说教,而是用严密实际的数量的计量分析供决策部门参考。它不仅具有计量经济学的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现将这两位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摘编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越南1979—1986年的新经济政策与同步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采取的措施步骤来划分,越南的经济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经济政策时期,从1979年下半年至1985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是价格、工资、货币同步改革,时间约一年,即1985年下半年到1986年底越共六大召开;第三阶段是六大以后,越南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谈的是前面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比较分析了泰国和马来西亚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其中共同驱动因素主要是惯性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本币贬值和国际石油食品价格的上涨,不同之处是泰国通胀受国际油价的影响大于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通胀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6.
1981年是印尼政府实施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1979—80年度——1983—84年度)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印尼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挑战。这主要是印尼的对外经济受到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影响: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石油价格除外),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急剧萎缩;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节能运动和实行能源多元化政策,减少对石油的需求量,使印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量下降;工业发达国家的高通货膨胀率,促使印尼来自它们的进口商品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增加了印尼的进口负担;国际收支急剧恶化;外汇储备下降。国内问题主要是罢工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92,(2)
一、经济背景概述 新加坡经济在1980—1983年期间取得了年平均增长率8.5%的好成绩,1984年稍有下降,为8.2%,1985年以后便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这一方面固然有世界经济、贸易普遍衰退的外部原因,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新加坡政府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的失误。新加坡政府在进行技术升级方面采取了过激的与过快的政策措施。例如,它过快地、过高地提高了工资水平,1984年的工资增长水平便超过了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实行的经济刺激政策、国际资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和国内农业生产歉收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南亚国家发生严重通货膨胀。这不仅影响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也影响南亚国家社会政治稳定。为此,南亚国家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目前,南亚国家正面临着通货膨胀严重和经济增长放缓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9.
越南当局为了实现其地区霸权主义的迷梦,于1978年发动侵略柬埔寨的战争。九年来,这场不义之战不仅给柬埔寨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而且也耗尽了越南的财力,使本来贫困的越南经济每况愈下,给越南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苦。据越南报纸透露,越南当局为了维持对柬埔寨的军事占领,目前采取多种手段对农民进行压榨。首先,以过低的价格收购农产品。1985年越南当局进行工资、价格、货币等几方面的改革时,提高了国家干部、职工的工资,同时提高了工业产品的价格,但对农产品价格则采取低价的办法。越南的政策规定,农业社必须把农产品以低于成本的固定价格卖给国家①。  相似文献   

10.
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高企的风险。本轮拉美国家高通胀既受其经济结构的影响,也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高通胀导致拉美国家民众生活负担加重,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并加剧政府债务负担等。拉美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涉及货币、财政和对外贸易等领域。从效果来看,多数拉美国家通胀水平下降,但仍高于预期。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地缘政治冲突持续、自身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等影响,未来拉美地区通胀仍可能持续,并将对中拉合作产生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恐怖主义威胁认知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外部政策评估的有效切入点:威胁认知通过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构成恐怖主义治理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九一一事件以来,西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了"传统智慧""本土恐怖主义"和"极端意识形态"三种不同的认知,治理政策经历了"全球反恐战争""反激进化"和"反极端化"三个阶段,政策目标经历了"文化安全化—族群安全化—思想安全化"的演进,政策路径出现了从"群体化"到"个体与群体兼重"再到"个体化"的转变。恐怖主义威胁认知的三个阶段演进,更多的是面对新恐怖威胁的被动更新,而非针对前一阶段问题所做的主动修正。这导致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治理的既有政策有限性将会持续,反恐的政策负担会越来越重,甚至"越反越恐"。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西方乃至全球的恐怖主义治理又处于一个需要更新威胁认知的关头,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当前恐怖主义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新加坡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按照1987年的统计,制造业产值占新加坡国内总产值的27%,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以雇员为准)占总劳力的26.7%。这两个几乎一样的数字在新加坡这一年各个产业的对应比重中都是最高的。这充分显示出制造业的强有力地位和雄厚实力。制造业产值比重之高靠什么支撑?换言之,在制造业内部,哪个(哪些)部门是其发展支柱?我们可从1990、1991两年各部门的附加值份额来阐析这一问题。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统计,这两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面临工资与物价改革的关键之举。许多实际工作者和学术界人士,正就工资与物价是否挂钩、是否采取工资与物价同步增长的指数化政策,以及实行这种政策的后果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巴西从1964年颁布“货币校正法”开始,就推行了全面的指数化制度;而在1986年废除全面指数化制度之后,仍然保留着工资与物价同步增长的指数化机制。那么,巴西实行20多年指数化政策的结果如何?本文对此试作一些实证分析,想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2003~2008年,拉美经济经历了一轮强劲扩张,这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对拉美能源及原材料的巨大需求、贸易比价的大幅改善以及海外劳工汇款的大幅增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拉美经济造成冲击,出口收入大幅下降,但由于大部分拉美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金融体系、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通过实施反周期的刺激政策,拉美经济很快就开始复苏并步入正常增长的轨道。近10年来拉美经济之所以能够由衰退转向繁荣,除了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拉美国家自身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拉美国家普遍实施了强调增收节支与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政策、着眼于抑制通胀与货币升值压力的货币政策、注重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以及重视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未来拉美经济还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出口收益下降,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投资率偏低,社会挑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的冷战结束后 ,美国与古巴之间的冷战状态仍然存在。反古宣传、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是冷战后美国对古巴敌视政策的主要内容。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古政策是由国际因素 (反苏 )主导的 ,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则主要是由一系列国内因素促成的。美国国内反古势力制造舆论 ,国会大力推动 ,党派政治和选举政治搀杂其中 ,媒体炒作 ,美国社会观念上的自以为是等等 ,都对敌视古巴政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企业界的反对 ,近来美国对古政策在形式上出现了缓和迹象 ;但敌视仍是美国对古政策的主旋律。冷战后美国敌视古巴的政策与冷战期间有明显的不同。军事上的敌对程度已大大下降 ;敌对的手段也有变化 ;敌视政策的目的是以压促变 ,所谓的民主和人权问题是美国反对古巴的主要手段。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情绪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迅速提高的人工成本已开始彻底改变了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和台湾这几个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的比较利益。在它们历来低工资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中的生产者,已感到越来越难以同东南亚和中国那些成本更低的生产者竞争了。这些新兴工业化经济不得不重新调整其产业结构,即转向较高增值型与技能较密集型制造业和企业服务业。这个在八十年代末期达到了高潮的调整过程,至今仍方兴未艾。劳力增长率的下降和劳力的迅速老化,表明工资压力仍将继续存在,结构调整努力也仍须继续进行。这些努力将在中期内  相似文献   

17.
蒋华栋 《西亚非洲》2006,35(6):62-68
毛里求斯独立以来大体上保持了政治、经济良好运行,其国内经济发展与其多党议会民主制度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毛里求斯议会民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确有影响,且利弊兼而有之:一方面,由于毛里求斯国内各集团均无法独立争取到议会绝对多数,而必须妥协于社会共识,这保证了毛里求斯的政策不可能较大地偏离发展这一政策核心;另一方面,由于各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从而使国家政策不可能长期紧扣发展这一核心,而在一定时期会出现相对于核心的偏离。  相似文献   

18.
一、工业化政策和贸易(一)工业化政策的演变.迄今为止泰国的工业化政策经历了如下这些转变过程。(1)扶植进口替代工业和引进外资期(1961—71年)从六十年代初至1971年这几年期间是实行第一个经济发展计划(1961年1月—1966年6月)的时期。1962年实施了以扶植进口替代工业(消费品的国内生产)为目的的工业投资奖励法。这一奖励法的最大受益者是纺织业,现在的纺织业的基础便是在这个时  相似文献   

19.
朝鲜经济改革措施的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采取了一连串经济改革措施 ,大幅上调了价格及劳动力工资 ,改变了价格决定方式和配给制 ,建立了国家计划的分权化 ,放宽了工厂企业自主经营权、相应地放宽价格管制政策、扩大了社会主义分配的差额化、改变了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改革措施对重组东北亚地区新秩序和改变朝韩关系等具有一定意义。预计朝鲜在实施经济改革措施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 ,其中 ,最急迫的问题就是消除因短期供应不足而带来的混乱以及价格及劳务费的急速上涨而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一、2006年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特点2006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反转2005年态势的调整,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市场价格或投资投机组合等等,都发生了较大而明显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美元汇率的波折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跳跃,导致全球资本市场价格调整面临机遇和挑战。美国经济因素占主流的影响使资本投资或投机难以确定资金流方向,价格难有明晰的走向。国际金融市场2006年发展特点十分鲜明,主要焦点在美国因素,突出表现为价格、政策、预期与心理连接紧密,主要作用在资金力量和规模效应,政策与技术超预期和未预期突出,导致与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