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政治中的党派因素对美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明显反映在对华政策中。民主、共和两党在外交上不同的政策倾向,是它们在对华政策上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而多年来美国国内的对华政策辩论,也主要以党派斗争的形式存在。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既有党派倾向因素,也反映出当前美国国内的共识。美国大选将近,正确理解美国对华政策中党派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种主要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种主要力量张中义美国政府和国会是对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处于制定对华政策的内层。但是,随着中美关系的拓展和加深,关心及参与制定美国对华政策者越来越多。这些参与者主要有:利益集团、新闻媒介、中国问题专家及一些研究机构、公众舆论。最终出...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辨识美国对华政策的定位和实施与美国全球-亚太的战略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受美国的军事安全、经济繁荣和扩展民主全球战略三大支柱的指导,并服务于这些目标。据此,我们可辨识出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主要包括六大项:第一,在自由...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经历反华、友好合作到合作加防范的逐步演变过程.在日本对华政策调整中,国内政治与美国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而对华竞争防范与谋求经济利益则是不变的考量.在中国崛起、中日力量对比发生结构性变化、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日本对华政策消极面上升,经济联系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关键.两国关系格局近期难以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5.
克林顿政府初期处于对华政策的十字路口。冷战结束,美国全面调整对外政策,把经济放到对外战略的首位,知识产权问题凸现。而对华政策背离这一主旨,把人权作为首要目标,并与最惠国待遇问题挂钩。这种矛盾决定其必然改弦更张。以经贸为立足点的接触政策的确立,使知识产权问题再次回到中美关系的中心,美国经历了对华政策的一次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6.
欧盟推行更积极的对华政策──试析欧盟新的对华政策文件王金标,冯仲平Theworldeconomy¥Abstract:maintainsamomentumofgrowthdespitetherepeatedsetbacks;theinternation...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与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对中国崛起的关注明显加强,并依据现实主义理论积极调整对华政策。新政策集理性现实主义和悲观现实主义于一体,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动态的平衡点,是美国对华新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进一步走向崛起,美国对华政策中理性现实主义与悲观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可能出现发展的趋势,对华政策的波动性和反复性也可能表现得较目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的调整佴祖吉克林顿连任总统后,其内阁在去年对华政策辨论和调整的基础上,就克林顿第二任期对华政策进行了讨论,政府主要成员相继发表了重要的政策性讲话,从这些讲话和今年以来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对华...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政治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选择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作为案例,分析和考察认同政治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这一政策失败背后美国方面所存在着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正在成形的美国对华政策、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特点和中美关系的趋势及若干审视等3个方面对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世界格局、亚太形势和中美关系的相互关系,从全面的长远观点看待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在处理对美关系问题上,始终做到不急不躁、进退有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