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八桂侨刊》2013,(1):43
据美国《侨报》报道,生活在洛杉矶的美国第一位华裔法官黄锦绍,不但是社区领袖,也是一名慈善家。为表彰他对社会的贡献,洛杉矶市政府将于3月1日在华埠以他的名字命名一个街区。这是洛杉矶市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华裔命名市内地标、景点、街道或街区。洛杉矶第一区市议员雷耶斯(Ed Reyes)大力支持这一命名活动,他将于3月1日早上,在洛杉矶市议会正式宣布"黄锦绍街区"命名活动。黄锦绍(1920年5月17日—2006年3月10日)法官,将其一生奉献在公共服务领域,为民主权力、平等权益及正义社会而斗争。他的一生当中创造了无数的"第一",其中包括斯坦福法学院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据海外报刊报道,今年6月,美国洛杉矶市市长职位的角逐已见分晓。胡绍基得22098万张选票,占46%,以8个百分点的差距落选。 41岁的胡绍基是第三代美国华裔,祖籍广东省。胡绍基1975年从柏克莱加州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当选洛杉矶市议员,连任已经8年,这次放弃了议员席位竞选市长。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细节     
我不止一次听华人说,美国人笨。说别人愚笨的人,肯定有聪明过人的地方。但我认识的一位华裔,曾经担任过洛杉矶市长。他说,他在任职10年期间,多次接到美国人投诉华人“过于聪明”的举报信。有一次,一家商场搞促销,平时25美元一瓶的食用油,当时花5美元可买4瓶,商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1,(17)
在国内,人们都知道好莱坞是个影城,而鲜为人知的是,好莱坞最早是一个街区,而且历史上曾经建市。1880年移民开始迁入,1887年由一早期拓荒者之妻魏考克斯命名为好莱坞。1903年建市,1910年成为洛杉矶市的一部分。好莱坞东临海佩里翁大街和里弗赛德路,南靠贝弗利大街,西连贝弗利希尔斯,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09,(8):47-47
不久前,美国加州国会众议员第32选区特别选举结果揭晓.民主党华裔女候选人赵美心以较大优势战胜其堂姑嫂、共和党人赵美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女国会议员。消息一出.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赵美心的当选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此,美国《侨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是美国华裔尤其是华裔妇女从政的一个历史标志,意义重大,将进一步改善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从政的看法,从而进一步重视华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8年对于46岁的美国农业部农业服务局西部研究中心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系教授潘忠礼来说,是成就累累、事业丰收的一年。2008年5月这位才华横溢的华裔青年科学家因为在食品加工、储藏和安全等方面突出的科研成果,获得了美国农业部2007年赫尔伯特一拉波尔特杰出中青年农业研究科学家奖。该奖每年仅授给一名科学家.潘忠礼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取该奖项的华裔科学家。2008年12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又再次荣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该奖是美国政府给予独立研究的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其奖励对象是目前在美国大学科学工程类学系研究成果丰硕的新生代,每位得奖人在未来五年内将分期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总额三十万美元的研究奖助金。潘忠礼是该领域首位获得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关注     
华裔科学家黎念之获珀金奖 国际化工界“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黎念之博士,荣膺本年度“珀金奖”(PerKin)(Medal)。该奖在化工界地位崇高,有“化工界诺贝尔奖”之称。黎念之是该奖自1906年创设以来,第一位获奖的华裔。 黎念之在1965年发明了“液体膜”,得到44项美国专利。他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位提出“高压下气体渗透高分子膜”理论的科学家,美政府聘他任阿波罗登月计划有关膜应用方面的顾问。 黎念之 1932年出生于上海, 1954年从台湾大学化工系毕业。黎念之在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1,(12):84-85
就在人生的顶峰,就在他成为硅谷英雄,又一个美国梦的那一刻,他被确诊患脑瘤。一个喜欢对抗无聊、一路奔跑的华裔创业者——  相似文献   

9.
法国籍华裔画家朱德群1997年12月7日当选为法国艺术院院士,在朱德群的名字前终身冠以“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的称号,在法国华界引起了轰动。他不仅是二百年来艺术院第一位华裔院士,而且也是有数的几个外国裔院士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杨 《前沿》2013,(14):136-137
文化身份认同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百年来不变的主题。从最初东西方文化碰撞下,放弃自我与母体文化,不顾一切争取白人主流文化的认同,到反思过后痛苦表达自身的声音,全然排斥主流文化影响的极端行为,美国华裔文学在痛苦中蜕变、成长,最终走到当前的全面繁荣时期。对文化身份的索求也演变成通过强调族裔文化的差异性,证明华裔构建具有间际性、包容性、多样性的独特华裔文化身份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第一批移民的美籍华裔母亲形象不断出现在陆续兴起的作家的作品中,常常经历子女眼里不可同化的“他者”到子女“自我”定位的引导者的形象转变。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一转变反映了美籍华裔作家找寻自我的心理历程和意识形态,从回避自己的华人属性到正视自己的“他者”身份,并理性的重构双重主体的“自我”,用这一身份从边缘走向中心获取美国属性。  相似文献   

12.
丁龙,一个普通的美国华工,山东人,文盲。他于清末到美国打工,在他去世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了以丁龙命名的讲座,是全美第一个设立专讲中国文化的讲座。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美国麻省地方选举中,28岁华裔候选人黄素芬以72%的第一高票率击败曾任四届市议员的唐纳利,当选费奇堡市市长,成为该市243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10月6日,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华裔科学家高锟(Charles K.Kao)、美国科学家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3A共享此奖。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生活》杂志最近评选出千年来全球最有贡献的一百位人物。中国有毛泽东等六人榜上有名。发明电灯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名列榜首,他于1879年发明的电灯给人类带来光明。中国入选的另五位是:七下西洋的明朝外交家郑和,元朝开国君主忽必烈,南宋哲学家朱熹,宋代画家范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马克思、列宁、马可波罗、利玛窦也入选其中。51名华裔子弟入围美国“英”本年度美国“英特尔科学人才探索奖”科学人才探索奖”半决赛高中生名单和资金计划近日公布,51名华裔子弟入围,占全美300名入围总人数的六…  相似文献   

16.
阎瑾  杜军 《求索》2012,(3):206-207,245
人生在世,总要努力构建与众不同的身份。因而,寻求身份便成为当代文学热衷的一个主题。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美国华裔妇女如何探寻她们的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自然成为美国华裔女作家关注的对象。本论文以"文化批评"为理论先导,旨在解读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着重探讨身份寻求这一主题以及为此主题服务的艺术手段。通过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作品的细读,笔者试图揭示出深嵌于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之中的社会及文化结构,以理解将这些作品塑造成型的叙事和艺术实践,并最终阐明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笔下的身份寻求过程之中的混同与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少数族权益”等一系列思想潮流的背景下,以“大熔炉”著称的美国接受了来自不同国度的移民,逐渐融合他们带来的文化,形成了以美国主流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其中华裔文学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回顾了华裔文学的历史和发展,介绍了几位主要华裔作家及其作品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丁龙,一个普通的美国华工,山东人,文盲。他于清末到美国打工,在他去世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了以丁龙命名的讲座,是全美第一个设立专讲中国文化的讲座。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美国华裔的命运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5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生活在美国的绝大多数华裔放弃中国国籍,宣誓效忠美国,走上了认同美国之路。他们成批迁出华人聚居的唐人街而搬到市郊居住,选择高等教育作为“向上移”的突破口,重新塑造了华裔的形象并开始被主流社会接纳。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不提及美国社会的工作歧视和种族隔离问题,对主流社会一味采取了迎合与屈从的态度,从而使这种认同带有明显的屈辱性。美国华裔的认同抉择,主要不是所谓“化离心”,而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日前履新中国。这个“黄皮肤美国心”的华裔引来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其华裔心结更成为各界议论的对象。其实,不止骆家辉,美国历任驻华大使大都抱有很深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