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一访周恩来斯诺说:“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埃德加·斯诺,美国作家、世界著名记者。就是他,几乎一生都在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人民艰巨、宏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在遗言中,他甚至这样写道:“我生前一部分身心常在中国,希望死后也将我的部分遗体留在中国。”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这位西方世界的“无冕之王”对中国如此钟情?打开斯诺的人生卷宗,或许从他4次采访中国总理周恩来,从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中能找到某种答案!1936年6月,北平火车站。一个…  相似文献   

2.
1970年的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老朋友王牧师,几十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斯诺向毛主席提出这一请求。“王牧师?!”毛主席仔细地回想着。“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接着补充了一句。“35年前,35年前……王牧师、牧师、牧师……嗯!是他!”毛泽东想起来了。原来,斯诺想见的“王先生”,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红色牧师”董健吾。“红色牧师”的由来量健吾,上海市郊青浦县人,1891年生,后来成…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会想到埃德加·斯诺。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他对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他数十年如一目,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被称誉为“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  相似文献   

4.
陈杰 《党课参考》2023,(24):105-110
<正>毛泽东一生结交过不少国际友人,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其中之一。1936年,斯诺越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北苏区,对红色区域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采访。在此期间,斯诺如愿见到了毛泽东,二人多次通宵促膝长谈。1939年,斯诺再次来到延安,对毛泽东进行了访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每次都受到毛泽东接见。根据历次访问所搜集的一手材料,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为亚洲而战》《大河彼岸》等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情况,其中多次提到毛泽东,称他为“历史上最大的人民救星”。因此,斯诺被赞誉为“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5.
1936年8月的一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碰到一个仪态大方、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武将,正在和陈赓将军亲切地谈着话,不禁引起了斯诺的高度注意.斯诺从头到脚细细打量着这位不知姓名的将军,仿佛他身上隐藏着摄人的奥妙;好象在审定这位陌不相识者是块非常引人注目的奇材.司令员彭德怀见斯诺神情专注,目不转睛,就上前对斯诺介绍说:“你认出来了吗?这位就是著名的‘赤匪’、红十五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周恩来副主席正要介绍你去他的军团呢.”  相似文献   

6.
1970年10月,北京最美丽的金秋季节,西山丹枫如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他从中国的南方走到北方,受到国宾般的礼遇。抚今思昔,这位美国老人又一次谈到了那位第一个将他引入中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交恶达20余年之久,这期间,能被视为毛泽东的好朋友的美国人寥若晨星.然而,身为美国记者的斯诺却从30年代开始就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斯诺能有这份殊荣,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几度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行.初到保安,毛泽东与他一见如故1928年,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中国.转眼间到了1935年底,时值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由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包围封锁,红色根据地在外界看来,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随着红军长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斯诺早在1928年来到中国。1933年至1938年住在北京,曾在燕京大学任教,有两年住在北京大学校园里。1936年,他访问了我国陕北革命根据地,写成《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美国和全世界人民介绍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形势和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于1960年、1964和1970年三次访问我国,写了许多介绍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报道。1971年3月,离开中国寄居瑞士。患病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曾派医疗队前往救治。斯诺于1972年2月15日逝世,享年66岁。根据遗嘱,斯诺的骨灰一半葬在美国,一半送来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谈起曾经深切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遭遇,并与中国人民同心协力,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作出贡献的外国人士,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埃得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相似文献   

10.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建国3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入首次访美。邓小平在华盛顿期间,美国进步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交给邓小平一封自己珍藏了42年的毛泽东在1937年写给他的信。故事还得从三十年代说起。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陕北时,采访了中央红军和党的许多领导人,因当时朱德、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仍在长征途中,所以,他离开陕北后,希望他的妻子到延安去,以便会见更多的红军领导人和根据地各界人士。海伦·斯诺本人也早就想到陕北去,打算继《西行漫记》之后,再写些报道中国红军和…  相似文献   

11.
1941年初,准备回国的斯诺已经在中国度过了他人生最美好、最充满活力的13年青春岁月。返美前夕,他又一次拜会了他十分崇敬的宋庆龄女士。宋庆龄动情地对他说:“你会回来的。我们算你是弟弟。你在美国是不会幸福的,你是属于中国的。”斯诺深深地为宋庆龄的真挚情谊所感动。当飞机腾空起飞的那一刹那,斯诺猛地掂出了宋庆龄那番话的分量,他突然意识到:“亚洲确实是我真正的故乡,美国反而是一片茫茫。我的形骸虽然离开了,但是,我的心却依然留在中国。”①确实,正如宋庆龄所预言的那样,以后斯诺曾三次访问中国。因为斯诺不仅属于美国,他更属于中…  相似文献   

12.
1936年春,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到了西安,住在西京招待所。几天后,一个身材高大、胖乎乎的人走进了他们的房间。来人身穿一件灰色绸大褂,外表象个富商。他用漂亮的英语自称是“王牧师”,然后劈头就同道:“在北平的M·S认识否?”斯诺心中暗喜,知道这是盼望的接头人前来联系说的暗语。于是他立即回答:“她是我的好朋友”。说完各自拿出印有英文诗句、盖有骑缝章的半张名片,经拼凑名片完全吻合。接着来人又与马海德将各自半张五英镑的钞票拼合起来。原来,这位“王牧师”是根据上海地下党的指示专程前往西安协助斯诺和马海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曾出现过一场遍及18省区的工业合作化运动(简称“工合”运动)。这是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以工业生产为目标,采取合作化的方式,组织民众开展生产自救,对于克服经济困难,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当时曾被誉为“经济国防线”。美国著名的进步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前妻海伦·斯诺曾积极倡议、发起、促成“工合”的兴办,并热情撰文,向国际社会宣传、报道“工合”的事迹和精神,以寻求国际的援助,对“工合”运动的蓬勃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1936年夏,埃德加·斯诺陕甘宁苏区之行,及其《红星照耀中国》所创造的传奇,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有人说:“伟人背后,必有默默无闻,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海伦·福斯特就是这样一位站在斯诺身后的伟大女性。海伦·福斯特(斯诺为她取笔名尼姆·韦尔斯),1907年9月21日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律师家庭。1931年到中国上海,在美国总领事馆当秘书。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美国的埃德加·斯诺是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也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敬重、最诚挚的国际友人之一。斯诺之所以在中国和世界上赢得广大读者、享有崇高声誉,不仅在于他奋力拼搏、勤于笔耕,成就了彪炳千古的新闻业绩,而巨还在于他通过极其艰辛的努力,深入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深入考察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壮举,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客观公正而脸炙人口的新闻名作,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了正在发生急剧变革的古老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中国革命。《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  相似文献   

16.
舒云 《党史博览》2001,(5):25-27
一美国记者斯诺到红军大学来了。他左看右看、连连惊叹山沟里的这所大学。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从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从6月到10月,他一直逗留在陕北。这位第一个走进神秘红都的外国记者向世界介绍了红军和红军的长征,轰动世界。1905年,斯诺出生在美国坎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曾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0年,斯诺来到中国,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了两年新闻系教授。在此期间,他认识了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还认识了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共地下党员。他们介绍他去延安采访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访问延安时,当他看到毛泽东往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子系着的眼镜……斯诺被共产党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了,他说毛泽东等人是他在中国10年以来遇见的最优秀的男女,他断言这种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 中国共产党正是靠这个法宝,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简称“工合”)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际著名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美籍)和路易·艾黎(新西兰籍)倡导下,和国内爱国人士宋庆龄、胡愈之、沙千里、陈翰笙、王炳南、吴去非和卢广绵等响应支持下,组织创办的。路易·艾黎是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他出生于新西兰一个农民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来华从事救灾工作,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深表不安和同情。抗日战  相似文献   

19.
美国记者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访问延安后写的《西行漫记》,在全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而他对新四军所作的报道,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20.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建立统一战线和对外友好关系工作铺路的美国人。他在1936年7月至IO月访问陕北以后写的《西行漫记》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对世界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段中外友好交往史上的佳话,人们已经作了很多叙述和评论。笔者依据见到的档案材料,对有关斯诺访问陕北的若干重要史实作一点补充和说明。斯诺前往陕北前曾向中共中央提出一个问题单子人们已经知道,早在1936年3月,斯诺同马海德医生一道,经过董健吾牧师的安排,从上海到达西安,大约在3月ZO日同刘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