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喆 《统一论坛》2013,(1):78-79
当一个画家选择了绘画,其潜台词就是将思想的轨迹形象化。明确地讲,李钢先生选择绘画艺术是出于其天性的本能,诱发这种本能形成欲望和冲动的是无以言状的审美感受——绘画语言在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力。他的创作与时风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他兼顾了现实主义和具象表现主义的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9,(15)
<正>光波美术可随着"一带一路"走进国际不同的交流空间绘画艺术的创作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不仅让艺术家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来与他人分享,也有更多的画家们因为获得政策的支持,已经开始把绘画图案转化成为文创产品中闪亮的元素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后达到让绘画艺术走向世界各角落与全球民众分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期,俄罗斯风景画以其题材的多样性,风格、手法的独特性在世界艺术殿堂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的风景画家们,以其探索自然奥秘的眼睛,描写自然的光色变幻和幽邃意境,寓情于景,情趣谐和,开创了风景绘画的新境界。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风景画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它拥有杰出的画家群和足以自豪的作品,在欧洲各大风景画派中独树一帜,成为让世界瞩目的一支劲旅。  相似文献   

4.
肖巩 《今日上海》2008,(6):46-47
当代世界的艺术家有一种很吸引人的特质,他们往往能够依照艺术家内心想要表达的信息来选择传统或是新的创作方式,传统的文化不能束缚他们的艺术创作。旅美画家石墨正是此类艺术家,他有扎实的传统水墨与宣纸的绘画功底,同时也致力于西方的水彩与油画的创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3,(1):108-111
绘画艺术 虽然会随着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画家们所使用的创作工具或表现技法,而产生不同的创作风格或充满各国不一样人文思想的结构形态,但如果以追根究底的科学观念去探索绘画艺术的深度内容,相信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绘画艺术的组合元素除了人类的光色思想与生态环境所形成的景观磁场外,大概就是阳光能量了。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0)
正光光彩的能量光彩的图腾光彩的文化光彩的资源光彩的发展光光波能量使动画成为梦幻空间是是创造影像视觉特效的最佳元素绘画是人类发挥想象记录生活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绘画艺术除了可以自然地反射出不同地区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外,同时也会随着画家们创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不一样而成为最具个人风格,而又能美化我们生活及彩绘他人思维的图腾元素。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影及计算机的时代,无论是肖像  相似文献   

7.
刘英 《求索》2014,(12):91-95
在中国画史的传统写作中,崔白被一贯的认为是具有改革宋代宫廷院体画风和开创文人水墨绘画的双重意义的人物。在富丽精致的黄氏风格的映衬之下,崔白文人野逸的一面被凸显出来,相对的,其艺术创作中注重工笔写生、讲求格物致知的一面被弱化。在新儒学兴起,理学发达的宋代,主导宫廷画家创作的主要是流经整个宋朝的理学精神。虽然绘画中的“理”有别于宋儒经典中的“理”,但宋朝的新儒学所推崇与遵循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是其孕育、生长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崔白和他的创作,虽然有偏离之前“黄家富贵”风格的一面,但同样他的作品中也继承了许多前人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价值判断等等。所以本文希望以崔白为载体,通过对其创作中“变”与“不变”(变是相对于黄筌父子富贵妍媸的绘画风格,不变是指其身上所承载的宋人重理的哲学精神)的分析,来观看支撑着宋朝工笔花乌绘画发展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袁熙坤的作品陈列馆,我看到了画家的部分作品。袁熙坤擅长水墨画和油画,同时他还长于画动物中的狮、虎和人物肖像。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慢慢认识和了解这位大师的艺术成就。他的绘画创作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他的故事之中。袁熙坤出生在云南省一个国画世家,父亲袁晓岑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大师,然而袁熙坤的绘画之路完全是靠他自己走出来的。 袁先生说,由于秉性所致,他从小就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闺阁画家"与"妓女画家"这两个绘画群体来透析明清时期的女性绘画史.主要从题材表现上论述了闺阁与妓女画家的不同,指出妓女画家多寄兴于兰、竹,而闺阁画家则在较广泛的题材领域从事创作.进而,又论述了她们在绘画旨趣上的差异,认为闺阁画家是以画自娱的,而妓女画家则以画遣怀;这样的旨趣又影响到她们的画风,一个是工致的,一个是偏于写意的.最后指出了闺阁与妓女绘画的共性:它们既未能在绘画题材上有所开拓,又在表现技法上追逐于男性绘画,而这其实是古代女性对于男性依从关系在艺术上的一种延伸.  相似文献   

10.
元代文人画家在"游戏翰墨"中建立一个确证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对他们而言,绘画与游戏是一体的,"游戏"不再是一种创作态度的表达,而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元代文人画家的"游戏"不是戏谑,它基于"游于艺"、"逍遥游"以及"游戏三昧"的思想,其中浸透着对人生存本身的深切关切,有着丰富的自由意蕴。在"游戏"精神的引导下,元代文人画家的"墨戏"从物象造型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开创了新的审美意味,创造了新的绘画面貌。  相似文献   

11.
历来中国画的创作问题,对于每一个从事绘画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和不可避免的重大课题。在经历了从中国画的基础临摹、认识到生活体察,挖掘素材到写生、实践,直至"取舍由心"、"思接千载"地进行创作的漫长过程,应该是每一位画家都要曾经面对和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退休之坎儿     
同样是退休,同样面对这道坎儿,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迈法。在九九重阳到来之际,文中"退休主角"的不同活法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退休是人生的一道坎儿,这道坎儿分高、中、低。有的人很轻松地一迈脚就顺利通过了;有的人要费力地高抬腿才过得了这个坎儿;更有甚者要踮起脚尖用手爬才爬得过去,那个坎儿高得让他们看不见那边的风景……这是心理之坎儿。  相似文献   

13.
砚边断想     
正大自然的美独立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绘画是情感的表达,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验、去挖掘。传统中国绘画与传统哲学息息相关,受老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画家已不满足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摹,而要努力作心灵上的沟通,中国画的写意性由此而生。因此,中国画没有严格意义的写实,而写意画更容易融入画家的感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准则。"以物寓情,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贯穿了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本体论意义讲,“一画”乃是一根通贯宇宙——艺术的生命力运动的线;从宇宙生成论和绘画创作论意义讲,“一画之法”乃是通贯宇宙——艺术生命力运动的根本法则。“一画”论的产生,主要受到道家哲学和庄子哲学的启迪和影响。“一画”论将笔墨技法与绘画原理结合起来,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本质,从理论上阐明了画家在创作中如何获得自由,将传统画论推向新的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15.
康征 《小康》2006,(6):86-87
在当代人物画坛,于文江是不可忽视的一位人物画家。他的画不但在人物绘画的形式语言上独树一帜,而且将文化意识和时代精神巧妙结合,创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于文江多年来致力于画面丰富性的研究,从绘画的形式结构、色彩观念到形象塑造,他都力求在丰富、厚重、完美上达到一个高度。他那灿烂明丽的慧心往往跳跃于画面,带来静雅悠远的审美情趣。一支横笛、一团纨扇、一本旧书或一只神秘的花猫,在他的画中都是情感表达的道具,在这些道具上承载的是他的内心深处对典雅美的向往和对那些失去的风景的淡淡依恋之情,他的绘画里有一种不复再来的静逸之…  相似文献   

16.
张琦 《今日中国论坛》2011,(5):81-83,80
上世纪初以来,百年中国画的发展,风风雨雨,从来没有安静。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这种动荡在改革开放以后达到高潮,文化虚无主义愈演愈烈,"中国画穷途末路"之说盛行。但也恰恰在那时,我坚定了自己研究传统,发扬传统的创作信念。中国画的思想是"合",西画的思想就是"取"。西画主要关注对实际物理空间的获取,画家绘画如此,观众看画也是如此,西画对观众来说是向外走的;中国画则关注对虚幻心理空间的获得,画家绘画如此,观众读画也是如此,中国画是牵引观众向里走的,观众被画带到更远的地方,观众最后与天地宇宙合而为一,这就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强调文史性,她不同于油画那样是强调数理性的绘画,所以中国人讲究笔墨,讲究画外之意,这是其他绘画所无法替代的。中国画自有她强大的生命力,她是中国人以视觉方式对人类认识世界的特殊贡献,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仍然是我觉得最骄傲的称呼。我对中国画的未来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国美术馆在去年秋天举办的“李可染艺术展”,是我国现代绘画大师李可染逝世后,人们为纪念他而举办的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一次书画展,它引起了书画界广泛的关注。这次展览的书画作品200多件,重点是80年代,即大师创作生涯后期的作品。李可染晚年的艺术达到了经典性的高度——他的山水画表现出博大、雄浑、崇高的审美理想。其意境是博大的,形象也是博大的。画家  相似文献   

18.
薄茹 《北京观察》2004,(7):19-22
"乱树棵子画家" 画家金连经带着爽朗的笑声走过来了,当他伸出手要与你握手时,不难判断,这是个充满热情和真诚的人. 绘画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能否在艺术之林拥有一席之地,要看能不能创作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台湾近现代美术受殖民统治影响,呈现几个发展阶段。世纪之初,台湾画家主要从事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其作品风格一般多接近明代吴门派,同时亦受清代扬州八怪的影响,笔墨较为粗放,内容为传统的绘画题材。著名的画家有洪以南、朱少敬、张纯甫、施梅樵等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可以说是最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的艺术之一,它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东方乃至世界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关于中国画的绘画理论,经过历代画家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已成为一个博大的体系。宋代都熙提出的”三远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望山颠,渭之高远;自山前而翻山后,清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渭之平远。”《林泉高致辞》应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技法的探究并不自宋代始。远在魏晋南北明时期,大量山水货会的出现,自然美开始被发现打结人画面。当时著8大画家顾消之就常常以山水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