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国辉 《中国民政》2006,(11):47-47
重庆市万州区去年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成效显著。笔者结合实际,就如何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谈点个人的浅见。(一)进一步明确目标抓规范。应在出台《关于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关于进一步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2.
工作动态     
东城区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北京市东城区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通过运转“五项工作机制”,构建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街道实施、社会参与的新型管理体制,努力使综合救助手段发挥最佳效用。一是建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救助工作的统筹实施,救助资源的统一调配。二是建立成员单位协作机制,实现各负其责、信息共享、互相配合、有机衔接的综合救助。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全区救助资源和救助对象的有机结合,统筹安排、科学配置。四是建立宣传工作机制,扩大政务公开,形成慈善氛围,优化救助工作环境。五是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确保救助工作公开、公正、公平。(东城区民政局孙宏伟)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从2006年起,新疆阿勒泰地区探索性地开展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着力建设一个各级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完善、资金保障落实、组织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现就加快建立我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意义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重庆既是一个结构调整任务重的老工业城市,又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农业大市,同时还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困难群众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杭州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初步构筑起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正>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制约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加快探索建立家庭收入核对机制和信息系统,各省市核对机构和核对平台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试点单位之一,浙江省宁波市的经验做法和本土化解决思路,为其他地区建立和完善核对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为构建社会救助大平台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郑瘳 《政策瞭望》2003,(11):8-9
浙江省政府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深入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四川省社会救助实施意见》,创新建立"1+8"城乡特困群众帮扶机制,市、县财政按上年度公共财政1%预算投入资金,不断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全覆盖建立"一门受理"等工作机制,不断织密社会救助"救急难"网络;整合部门、社会各类资源,不断夯实民生民本"可持续"基石,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创新"343"社会救助工作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借力"三种手段",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一是创新"特困帮扶",延伸救助覆盖。创新建立"1+8"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机制("1"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10.
张翼 《长白学刊》2014,(3):113-118
从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实现了综合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长期救助与短期临时救助相结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努力方向,包括实施积极的救助,树立救助过程中的公民权利观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和水平,提高救助的专业性,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完善以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约定,健全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机制,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运行机制,落实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职能。  相似文献   

12.
哲民  中政 《中国民政》2010,(6):8-10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积极探索,加快创新,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在全国实现了点的突破,率先建立统筹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出了探索建立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新目标,实现了从基本生活救济到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引领民政事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相似文献   

13.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准时,由政府和社会按法定程序予以款物接济和服务,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内容,也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浙江省探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实践,对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内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不断完善救助机制、加大救助力度,增强救助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求助有门、帮扶有章、救助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一、领导重视,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分管领导牵头,民政局承办的帮扶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政策措施落实。镇(街道)同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内部发挥纪检监察、目督、财政等职能部门作用;外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托底困难户     
哲民 《今日浙江》2008,(7):18-18
我省建立并深化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救助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渝府发[2005]21号)精神,为加强对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推进我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市政府决定成立重庆市社会救助工作协调委员会。现将协调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主任:陈光国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副主任:项玉章市政府市长助理夏祖相市政府副秘书长佘明哲市民政局局长  相似文献   

17.
戴永福 《中国民政》2013,(12):41-41
一、怀化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怀化市集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移民库区于一体,是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市辖13个县市区、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8.9%。近年来,怀化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实现了农村特困家庭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28.3%:农村医疗救助每年惠及30余万农村群众:临时救助制度2009年全面建制。二是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建立了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连续5年提高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改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率先实现全面振兴的迫切要求: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作为促进和谐大连建设的全新课题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市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9.
救助主体多元化是当前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就需要在不同主体间建立一种合作机制,通过明确不同救助主体的责任、整合不同救助主体的资源、优化具体的救助流程等路径,整合多方力量,为社会贫困家庭和群体提供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民政》2011,(4):29-31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坚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支撑、以创新社会救助方式为重点、以优化整合社会资源为核心,逐步建立了“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