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把经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然而在今天的实践中,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其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了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或者进一步说是一种自觉的危机意识。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六个必须”原则之一,正式出现在党的纲要性文件中,体现了实践创新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苏晓云 《政策》2007,(6):4-8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统一战线的重大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  相似文献   

3.
余学新 《理论月刊》2007,(12):121-1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认识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凝聚着深邃的政治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追求的完美结合。因此,"和谐社会"思想,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分类的标准载入史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一个尺度,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体现了执政党的政治智慧、历史眼光和理论创新,为我们把握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民主党派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与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在激发社会活力、推进社会团结和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工农联盟问题的实践中认识到: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力量;工农联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农民问题是工农联盟的核心问题;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是党的一个重要方针和一大政治优势.科学提升这些历史经验,对于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自觉作出的必然选择;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统一战线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发挥自身的功能优势、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加强统一战线理论建设,才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日臻完善的法制社会中.应积极倡导广大群众,首先是要求领导干部和党员率先做到他人优位、集体优位、国家优位:但是,在政府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应自觉地以人民公仆的角色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个人优位,体现私人生活优于公共生活.自治与白律优于他治与他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亲民政策和重大决策,都是这一执政理念的贯彻践行。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站在新时代、新理论、新思维的高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开阔视野下,深化统一战线认识,丰富统一战线理论。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上,将弘扬和合文化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紧密联系,使之成为统一战线理论的组成部分,使统一战线理论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相似文献   

10.
程广安 《协商论坛》2006,(11):19-20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充分认识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工作责任感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本身就是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1.
《政工师指南》2006,(6):20-22
2006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全社会公布。《决定》全文1.6万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的清醒和自觉。  相似文献   

13.
张晓敏 《前进》2005,(6):4-6
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一、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的演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建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战略任务、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梅宁华在近期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治国理政理念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哲学观和执政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峰松 《山西政报》2007,(14):35-35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和以追求更高和谐状态为理想的、新型的和谐社会。“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最为直接的重大影响。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如果广大农民不能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17.
杨在原 《前进》2009,(2):46-47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能够自觉地依法执政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李松 《世纪行》2008,(4):43-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为机关党的建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党组织应深刻认识自己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建设和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融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之中,定位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立足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着眼于发挥其他政党、社团组织的特殊作用,着手于构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宗旨与社会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的转折"。建立和谐社会,足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是保证中国真正长治久安的根本基础,它对于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构建将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