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辩证关系,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现实国情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立足点都是对人类面临困境的理性反思,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肯定了可持续发展观在批判和超越工业文明发展观基础上蕴含着的科学合理内核;指出可持续发展观在立论依据、适用范围条件和发展模式的基础方面存在的一些需要商榷之处;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只能是从环境伦理学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伦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观将发展从传统的域内、代内观念延展到域际、代际观念,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因而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伦理体系的支持。拓展人际伦理、接纳环境伦理是可持续发展伦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其根本解决途径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共同的思想基础的国际气候合作.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革命性转变,它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观一方面为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际气候合作对其原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刘玉生 《前沿》2003,(4):32-35
可持续发展概念蕴涵着三个基本原则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因此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发展观 ,也是一种伦理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关注 ,是可持续发展观对于传统发展观的超越 ,它不仅要求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规范加以深化和拓展 ,并且要求用伦理的规范来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生态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是在人们对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行反思之后,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在这种发展观之下,衍生出相应的自然生态道德观和行为原则及规范。本文试图对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视野下的自然生态道德进行基本的探讨,并做一大致的概括总结。(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在远古时代,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能…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首先,以人为本,坚持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是面向21世纪全球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 发展关键取决于人的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是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首先是针对环境问题提出的,但公平精神的引入则是其获得完整意义的标志。从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公平问题与环境问题的紧密关系,公平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基调。  相似文献   

10.
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十个转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发展观会有不同的发展摸式,不同的发展模式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我国半个世纪所经历的不同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是由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不同情况和发展课题决定的。我国发展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和确立,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发展问题的深化和创新。新的发展观是一种以全面、持续、协调、以人为本、内源性、开放性为特征的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朱春晖 《求索》2007,(6):155-156
人与自然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天定胜人”、“人定胜天”、“人天和谐”三种形态。与此相对应,发展观的演进也经历了“零经济增长式”的发展观、单纯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三种形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科学技术状态是人与自然关系观、发展观演进的终极原因,对这两种观念的演进具有最终决定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观与发展观具有协同演进的机制: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决定、制约着一个时代的发展观,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观的改变,发展观也会或迟或早地跟着变化;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发展观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观的直接表征。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贡献杨思娅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伴随工业文明而至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锐减以及全球性人口激增、贫困加剧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延续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观。它兴起于80年代末期,由于主张人、自然、社会的协调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观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大川 《岭南学刊》2005,2(1):43-45
以经济上量的增长为追求目标的发展观;现代化的发展观;社会全面发展观;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佩鲁的新发展观;马克思的以“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共产主义哲学理想发展观,是近现代以来有代表性的社会发展观。本文对此逐一作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谭琳 《中国妇运》2004,(5):10-12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目的、内涵、模式及途径的总体看法、基本原则和根本观点,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近年来,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体现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从学术上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将社会发展问题学科化,严格地讲,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发展观、社会发展观是不断发展的,因而,近年来实力论、工业论、经济论、增长论、增长极限论、环境论、综合论、可持续论和人本论等理论相继出现。这些发展观之间,既有前后相继的一面,也有相互交叉的一面.各有千秋,各有缺陷。形形色色的发展观不断地传入中国,我们不能听见风就是雨,不能片面地照搬国外某一种发展观。中国应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那么什么是中国应有的社会发展观呢?社会发展的三个原则一、持续观。这是近年来谈论比较多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发展观也在不断进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的本质,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实现了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新飞跃。一、科学发展观的涵义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论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唯物史观当代理论创新的伟大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人以及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合理本质,它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了"五个统筹"的任务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铁路跨越式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