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关联关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概念,同时还设置了实际控制人表决权排除制度、大股东的诚信义务以及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关联交易的有序进行起到了规制作用,但在保护关联企业从属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层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订立有控制合同或利润转移合同时,控制企业必须在合同上订明提供一定的金钱给付作为对少数股东的补偿;在没有订立控制合同的情况下,控制企业不得利用其影响力为或不作为不利于从属企业的行为或措施;同时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控制权人诚信义务,对从属公司及其少数股东进行保护.公司人格否认原则是保护从属公司债权人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2.
杨庆庆 《人民论坛》2012,(17):66-67
在某些公司中,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利用其具备的地位优势和影响力侵害中小股东甚至公司的利益时有发生。中小股东权利保护不力的制度性根源在于,资本多数决原则的缺陷和滥用,中小股东的制衡能力薄弱,大股东诚信义务的缺失以及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需要针对这些不足设计法律保护机制,从而使中小股东权利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股东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以及实现法的公平正义价值,有必要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股东权利、科以大股东诚信义务、强化信息披露、加强司法救济等方面论述加强中小股东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小股东压迫的本质是大股东对其所负诚信义务之违反。占据主导地位的小股东压迫认定方法是合理期待标准。通过司法解散的手段破解小股东压迫具有合理之处,应在特定情况下适用。委派管理人策略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越性。在因压迫作出公司决议被撤销或无效的判决的同时,应一并解决对小股东的赔偿问题。股份收购策略有利于解决小股东压迫问题,应将小股东压迫作为启动股份收购请求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公司设立登记后,公司股东具有未履行出资、未全面履行出资、抽逃出资情形的属于股东未按上述规定或约定履行出资义务,该出资义务或同时来源于法定或约定,股东违反该义务使相关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影响或遭受侵害,由此产生股东出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是由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引起,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却不限于该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或相关责任主体或承担违约责任、资本充实责任、补充责任和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6.
张文镔 《人民论坛》2011,(7):110-111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反收购的规制并不完善,尤其是对反收购存在诸多的限制。我国反收购立法应建立以事前监管为主、事后救济为辅的监管方式,明确规范和界定反收购行为,建立司法救济制度,明确公司经营者在反收购行为中对股东的诚信义务,从而使收购者与目标公司管理层在更加平等、公平的舞台上博弈。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关联方、收购人以及上市公司的承诺及履行承诺行为,优化诚信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我会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关联方、收购人以及上市公司承诺及履行》,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
公司资本制度的重大改革并未阻断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反而能够修正其中的某些偏差。最低资本额的取消使公司的设立变为"零门槛",看似会妨碍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运行,危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但实际上只是改变了股东出资的数额,并不会免除股东出资的义务。公司资本实行全面认缴制,只改变了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期限。股东以其认缴而非实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资本的"认而不缴"并不免除股东的出资义务或责任。同时,最低资本额不是法人人格否认的唯一判断标准,前者的取消不会妨碍后者的适用。但是,取消最低资本制度仍然会产生一定的风险,需要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及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9.
抽逃出资者股权之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司登记设立后,其他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出资者擅自将资金抽回的,将不再享有股权,尤其是自益权.由于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便不具备股东的权利能力.应从立法上否定抽逃者的股东资格,并赋予其他真正出资者以监督权.  相似文献   

10.
公司董事的诚信义务应该是董事对公司的法定义务.为了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必须对公司忠诚,这既有法理基础,也有实践价值.为了履行对公司的诚信义务,董事行为必须受到某些限制,不能从事法律禁止之事.  相似文献   

11.
试析美国上市公司的股东账簿查阅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寿荣  王新 《理论月刊》2004,(10):102-103
设立股东账簿查阅权,是确保股东知情权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依据美国商法的相关规定、司法判例及学者学说,对美国的上市公司股东账簿查阅权作了初步解析,包括权利主体的资格设立、上市公司的保存账簿和证明股东不合理需求的义务、账簿查阅的客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等。  相似文献   

12.
《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和法定验资程序,由有限制的认缴资本制改为无限制、完全的认缴资本制,改革将资本制度的重心从债权人利益保护转移到股东权益的保护,大大缓和了资本制度的严厉性。然而,资本制度的缓和并没有否定资本作为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条件的重要地位,即便是在完全的认缴资本制下,股东出资义务依然是股东最为重要的义务,股东能否充分兑现自己的出资承诺恰恰关系新《公司法》下公司信用制度的建设和认缴资本制的真正落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认定《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后的股东出资义务与责任问题,便成为了理论界和司法实践所关注和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东风汽车”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核。对股东负责、对用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合作伙伴负责构成了企业诚信文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博学新知     
关于考选领导干部面试试题 问题:某企业集团一直想构建起具有凝聚力、讲诚信、敢拼搏的企业文化.但是该集团老总不但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意见,而且只要与集团的股东意见有分歧,便不顾场合大骂股东,严重影响了股东间的团结.  相似文献   

15.
论︽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王永康股东权,亦即股东的权利,是指股东基于出资认购股份而在法律上享有的各种权利。股东权与股份是密切相关的,有人认为,股份主要是指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权既非物权、债权,亦非专用权,但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权利,则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6.
彭心倩 《湖湘论坛》2007,20(6):100-102
后安然时代,以特拉华州为代表的美国公司法通过强调与充实经营者"诚信义务",加强了对经营者的内部制度约束.我国公司法在经营者的信义义务方面也存在类似美国变革前的问题,可以通过扩充传统信义义务中核心义务的概念,或者建立新三元信义义务体系的两种方式,达到完善公司法信义义务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先合同义务的理论渊源可溯至罗马法,其理论基础为诚信原则。先合同义务存在于缔约过程,其起止时间分为“要约生效”与“合同生效”。先合同义务的内容有告知、保护、协力、保密及诈欺禁止等。作为合同附随义务,先合同义务之产生与存续依赖于缔约行为及当事人对合同生效之期待。先合同义务突出的特征在于义务的法定性与附随性。先合同义务法律制度的价值在于体现民法衡平、正义的理念与诚信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发布《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行为,监督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义务人按照  相似文献   

19.
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所负如实告知义务对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有着重大影响。我国现行《保险法》对此尽管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并不完善。如实告知义务的法理依据为"最大诚信说",应将被保险人纳入告知义务主体,对告知的内容应实行书面的询问回答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诚信诉讼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主要是指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负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1895年颁布的《奥地利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据以声明所必要的一切情事,必须完全真实且正确地陈述之。该法规定,当事人所作的不真实的陈述属违法行为,如果是出于故意或过失,当事人应负损害赔偿的义务。第377条还规定,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