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思维的机制是创新思维本质的实现形式。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为实现这一本质 ,创新思维的机制可分为三个层面 :把创新思维作为思维过程来看 ,它是问题、酝酿、豁朗、验证的统一 ;把创新思维作为思维形式来看 ,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把创新思维作为现实的解决问题活动来看 ,它是试错与选择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创新思维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对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可以从这一系统过程的机制、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概括。从功能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出新,在于产生前所未有的认识成果;从结构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超越,在于突破原有的思维结构;从机制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在于实现思维素材的超逻辑组合。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功能性本质、结构性本质和过程性本质这三个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是"就心理论心理"的单向度的教育,而应该进行多向度的整合。思维方式教育应该是这种整合的基本出发点,即以思维方式教育为中心,从主体内在素质的层面上,实现其与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从外部影响因素的层面上,实现其与课程教育、家庭教育、同伴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活动中辩护人的思维活动有其规律性,从逻辑上加以分析就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一个辩护的“前提审理”和辩护的“层面确定”双维的逻辑结构,各种辩护论点及其分论点即产生于这一基本模式。从辩护人在辩护过程中的谋略选择看,尽管因案情各异而多有不同,但难免脱胎于这一基本的思维模式或逻辑结构。这些可以从经典辩护案例的分析中得以印证。  相似文献   

5.
思维与写作     
何谓思维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技能,是人脑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过程。人的思维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也是在这种实践基础上进行和发展的。离开了社会实践,便无所谓思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靠某些物质的中介进行感知,即其间接性;靠多次感知,知晓某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认识某类事  相似文献   

6.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是人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的理性表达。在数字化时代,随着虚拟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基于认识、分析和解答虚拟实践问题的虚拟思维方式应运而生。但是,人类思维的这种变化,并不是对实践思维方式的否定,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单纯实体型思维,并为实践思维方式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践平台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警察超常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常思维”是人类大脑最宝贵的一种潜能,当代警务人员如何充分挖掘这种潜能,应着力于四个方面:缜密思考,这是培养超常思维的首要基础;敢于破旧,要立新,破旧必先行,摆脱“传统定势”、“上级定势”、“权威定势”等观念的束缚;善于想象,培养联想、幻想、灵感等想象思维活动;大胆创新,超常思维是“创新”的重要基石,“创新”是超常思维的最佳表现。  相似文献   

8.
侦查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或认识活动,与侦查人员的思维方法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侦查决策实践来看,思维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侦查决策的科学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即思维方法决定了侦查人员对案件的认知态度;思维方法决定了侦查人员的分析研究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是侦查决策的灵魂。因此,侦查人员应在大量的侦查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反思并改进现有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从而提升侦查决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人们在不断的创新活动中追求变化、发展、完善。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与内部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使学生从大量的体育教学表象认识深入到体育教学的内涵 ,加深对体育教学的理解 ,促进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 ,进而达到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体育教学中已显得尤为重要。(一 )营造民主氛围 增强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必须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树立其…  相似文献   

10.
法治建设当下,各种新型人格利益层出不穷.在这些利益的保护上,严重的法律话语权缺位导致人们在侵权案件面前还不知道或不习惯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新型人格权利的保护亟需诉诸兼具规范性和经验性的法律思维活动,以区别于道德评判之极端、习俗论断之含混.这表现在:立法层面,恢复新型人格权的独立性及去神圣化,构建法律思维两种路向映射下的人格权双重立法模式,并诉诸特定的请求权体系以保证实现;司法层面,明确新型人格权保护的司法立场,通过法律思维过程拨开典型案件裁判所产生的道德修辞迷雾,同时用思维程序的规范性来约束新型人格权利之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