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产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国有企业因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所涉问题的复杂性,其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我们是以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还是以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作出审慎抉择,因为这事关改革是否成功和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2004年8、9月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博士质疑某些国有企业经营者侵吞国有资产,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一石激起千层浪,郎咸平的“重型炮弹”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经济学界掀起了激烈的讨论,无论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改革研究者之间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2005年4月14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正式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5月11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2005年被称为“国资改业规范年”,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祝志勇  吴垠 《学习论坛》2005,21(6):56-57
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制的一种方式不能动摇,但必须重点研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制约因素。其中,产权理论难有实质性突破构成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理论约束;部门间就业转移阻滞、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利益集团行为刚性、财政资源紧张与补偿制度缺失形成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践约束。只有摆脱这些约束,国有企业民营化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新的突破,至关重要的是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和调整,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一方面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资产配置分散化以及国有资产在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布结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应有功能错位的状况,实现国有资产从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从劣势企业到优势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的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调整国有企业出资者结构和产权结构关系,除极少数特殊企业外,尽可能做到产权主体多元化,最终  相似文献   

7.
高明华 《前线》2014,(2):44-4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以及“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然而,必须认识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并不适合于所有类型的国有企业。如同国有企业必须分类改革一样,国有资产监管应该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实行分类监管。  相似文献   

8.
徐宏 《唯实》2000,(11):39-4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 ,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 ,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这就从总体上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改革的核心 ,是建立权责明确、高效运转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 ,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笔者围绕这些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机制 ,谈几点初步的设想。1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 ,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级管…  相似文献   

9.
赵锋 《发展论坛》2000,(2):37-3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国有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将取决于干部管理体制的科学化。这是由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的。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四个基本特征中,第一个就是“产权清晰”。所谓产权清晰,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求企业每一部分国有资产都…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已经定位,现在需要认真探索的核心问题,是在操作中如何实现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市场化运作问题。具体说,应做到: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产权关系,建立“一委、一监、两营”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采取以“资本运营、资本回报”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确定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信息化目标并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改革脱困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继续坚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必须坚持从产权改革入手,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国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符合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决定》指出:“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共福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决议》对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提出: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切实搞好国有资本营运等三点要求,这是贯彻落实四中《决定》提出的“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以及解决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着产权制度改革未到位、国有资产营运体制未健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白津夫 《新视野》2005,(4):20-23
2005年是改革年,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与以往改革明显的不同特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是出资人主导的改革,是“共担成本”的改革,是总体性改革,是大规模的重组改革,是规范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完善激励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加快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4.
国有中小企业虽小. 其改革却是个大工程 有人说,在二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历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搞活国有企业几乎用尽了各种办法:简政让权、承包经营、转换经营机制……但国有企业依然效益低下、困难重重。于是乎,“抓大放小”、“结构调整”、“股份制改造”、“退出国有序列”,甚至“断腕求生”等等一系列改革口号和方案纷纷出台。党中央、国务院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果断决策:打一场国企脱困攻坚战,用三年时间使国有企业基本实现脱困!号令一下,…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改革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方式,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国有企业实施产权管理。然而,历史的经验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说明,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方式的改革必须以其管理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否则将很难跳出“穿新鞋、走老路”的框框。当前,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实行国有产权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作了积极的探索,不断地进行了自身改革。但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衡量,无论是在改革的力度还是改革的深度,都还存在不少差距,仍然徘徊在被动的位置。虽然进行过工效挂钩、风险抵押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但关键没有抓住产权的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仍是一个虚拟的主体。其产权貌似人人所有,实则个个不管,所以产生的通病就是人们对经营不太关心,缺乏主动性,没有持久的积极性。而积极性低下的结果必然是企业效益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明,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直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产权的改革至为重要。如何在国有这个问题上,进行产权的改革,搞好产权明晰的工作,以调动企业全体经营者的积极性,改变企业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的被动局面找到一个最佳的办法?笔者认为,推行股份制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它有如下的好处: 1.能使企业产权明晰。在股份制企业中,国家股、企业股、个人股所代表的资产是经过有关部门严格评估核资界定的。因而各种股份代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明确规定的,这样企业产权有了合理的界定和明确  相似文献   

17.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将企业真正塑造成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一、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相比较,现代企业制度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基本特征。所谓产权清晰,主要指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之所以迟迟难以出台,是因为在理论上、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一、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所谓“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非变不行。早在80年代初,中央提出“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口号,实际上已经否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所有模式。近来各地区大搞产权交易,国务院发文件制而不止的事实证明,“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老办法已经不灵了。出路只有一条,承认地方政府和中央实业集团事实上对一部分国有企业行使的所有权,也就是实行“国家所有,分级代理”。一字之差,含义有本质上的区别。“管理”者,所有权捏在中央政府手中不放;“代理”者,放手让地方政府、中央行业部门和集团公司代行所有者职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姜金芝靳兰香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后来颁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和分工监督。在国有资产监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明确企业产权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就要“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李鹏同志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关键是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党中央和国务院都把理顺产权关系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这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不过,目前对于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向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