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启和 《学习论坛》2007,23(4):11-13
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探微其中蕴涵的生态转向: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向、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这些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探微其中蕴涵的生态转向: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向、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这些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学术界通过研究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问题和人与自然交往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奥康纳作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借鉴其理论,回到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生态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交往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春辉 《世纪桥》2007,(6):35-37
马克思主义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主要社会根源,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才能按照人的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地加以调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是解决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希刚  杨宏杰 《唯实》2009,(3):35-39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人类社会摆脱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指导思想。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发现,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规律还有很多未知领域,更妄论控制和统治自然界。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反思过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利益需求而不顾自然客观规律的行为,自觉调整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关于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近几年来理论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以人与自然矛盾的化解为线索,介绍了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有的研究了福斯特对于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特别是他对于经济增长有限论和自然资本化理论的批驳;也有的围绕马克思与生态学的关系这一核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紧贴社会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中期主要代表,威廉·莱斯以剖析人与自然之间控制与服从的辩证关系为逻辑起点,以批判虚假需求理论和异化消费现象为逻辑中介,以变革现存社会框架、创设多元满足方式的社会替代环境为逻辑归宿,揭示生态危机的意识形态根源和人性根源,并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路径。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邵鹏  安启念 《求实》2012,(8):4-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根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潮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兴起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内容,科学地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党依次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等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的自觉的理论建构.为此,必须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资本逻辑占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之下,生态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理论挑战: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生态资本主义还是生态社会主义,如何看待资本逻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应当到资本主义内部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阐述、对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异化关系的分析,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学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以绿色发展和社会公正为最终价值指向,旨在消解和超越资本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人、自然、社会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关系的复归,从而真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马克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成功应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始终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着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形成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思考,提出了人与自然的理论、异化消费的理论以及建立分散化,民主化的稳态经济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平衡的生态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史和人类史合二为一的研究取向和理论视野,是他们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范式,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关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生态哲学。而关于未来社会变革目标的"两个和解"观点,则为今天的生态危机,同样也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危机的最终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批判、继承前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洞察生态问题的制度根源,指明消解生态危机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基因、西方文化难以解决生态问题以及当代中国面临的生态困境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内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产生的理论成果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环境问题的理论旨趣和致思路径的不同,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环境哲学三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存在着重大分歧: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问题上,生态中心主义持否定态度,而生态马克思主义则予以同情;在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认定上,前者将其归因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偏狭性,而后者则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非正义性;在环境问题解决之道的问题上,前者诉诸个体道德修养与生态意识的提升与培养,而后者则主张废除资本主义这一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不和谐的社会制度。可见,在这场争论中,尽管后者对前者的批判存在一些瑕疵,但在关键的环节与方面,都更具正当性、合理性与革命性。  相似文献   

16.
詹姆斯·奥康纳在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论”,开始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力回击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生态思想空场”的论调。这种重申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决定了我们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对其进行批判,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其创造性地加以吸收,不能以“误读”的理论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马克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成功应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始终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着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形成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但目前仍缺少一套系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倘若融汇熵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可以初步构建一幅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构架与实践方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变革人们的世界观为前提,即以熵世界观替代机械论世界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奥康纳,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看待全球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奥康纳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社会主义是不二的重要选择.文章运用了文献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对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的内容、根源与实质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4,(5)
生态意识形态的形成既是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回应,又是对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升华。它是一种基于自觉的生态意识,以一定社会群体或利益集团的要求为出发点,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体系,既包含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维度,也包含着表达政治理念、改造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探析生态意识形态的功能及其价值取向,不仅能够为破解今天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独特的理论资源,而且能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