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3,(34)
价值观贯穿于思想品德之思想、品德、政治观和法律观之中,思想品德的价值观结构决定了它对个体外部行为具有价值取向作用。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决定了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功能的定向作用、驱动作用和规范作用,三者共同作用于价值取向实现的过程。价值取向功能的实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服从阶级统治,安身生产劳动;一个是参与博弈,投身交往实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形式阶级社会稳定运行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贺兰英 《学理论》2013,(14):336-338
"以人为本"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和培养"以病人为本"职业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敬畏生命"、关切人类命运和宣扬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晓春 《理论导刊》2007,2(3):84-85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取向呈现新的特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的主体,调动人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人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孙浩英  刘文波 《学理论》2013,(8):283-284
苏联解体,俄罗斯发生急剧的社会转型。由于受国际社会思潮和国内的政治需要以及本国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带来的是青年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巨大变化。从政治、财富与消费、职业与婚恋等方面,分析俄罗斯青年价值取向的表现,进而考察社会转型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及特点,有助于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它是彰显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类先进思想,必然承袭以人为本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增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价值取向形成的主体基础;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与继承是价值取向确立的理论基础;诉诸无产阶级的实践是价值取向确立的现实基础;改造旧社会,建设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的观察和对辅导员本身的访谈,研究了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价值取向类型。最终得出辅导员教育价值取向的三种类型:发展型教育价值取向、专制型教育价值取向与忽视型教育价值取向。并分析了以上教育价值取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7.
王莉 《学理论》2010,(17):212-213
网络在当代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价值取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8.
贾晓晨 《学理论》2013,(14):357-358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大学的使命,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培养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教育方式;加强隐形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其基本价值取向的最终目标,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实行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则是实现其基本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闯状  连高社 《学理论》2009,(28):222-225
在肯定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多元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思想结构中的深刻反映。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以经济收入为自变量,以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表现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以期明确经济收入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与发展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政治伦理应定位于政治公共领域,服务于政治公共领域。我国现代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指实践主体在创造文化时所表现出的特殊的价值选择和利益追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既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柳絮  顾正贵 《学理论》2009,(28):271-272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其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取向对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讨论了小学生的年龄界定、心理发展特征和适合其心理的探究式学习价值取向:在探究过程中小学生高度的自主参与、合作和思维锻炼是该时期的主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郑志强 《行政论坛》2007,1(6):69-72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词。政治伦理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在现代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政治伦理应该定位于政治公共领域,服务于政治公共领域。我国现代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应该定位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法官的价值取向渗透于法律解释的全过程,法律文本和法律事实的解释以及案件的判决结果都受它的影响。一个社会的政治理念、文化传统和法官的人生经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法官的价值取向,成为法官价值取向的根源。我们应当全面认识价值取向在法律解释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尽力避免它的负面作用,使价值取向更好地为法律解释服务。  相似文献   

16.
江正平  李丽 《行政论坛》2011,18(3):9-12
行政价值取向是在经济水平极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人们价值取向的掠影,并且对我国行政改革及政府转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总结公共行政价值的演化历程,结合新形势下影响行政价值的因素,解析公共行政价值的新走向,确定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在取向的未来趋势是:服务和服从结合的行政理念,责任和权利结合的行政理念,更加注重公平的行政理念,公众参与和法律支持结合的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西价值取向与中英文语言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英两种语言与文化关系密不可分,中文带有群体价值取向的痕迹,具有模糊性;而英文带有个体价值取向的印记,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2)
伴随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研究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当代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并提出了完善当代研究生就业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之初,中国已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第二步,中国面对新一轮的政策周期,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一轮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在意识形态价值和发展价值的关系中,继续保持发展价值的优先性,在发展价值中强调"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优先性,在文化发展结构中,智力因素的地位继续上升,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但兼顾公平的价值地位在不断提升,社会稳定的价值仍不容轻视,但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大力度等七个方面.同时政府的政策行为面对政策新的价值取向也必须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唐志君 《行政论坛》2001,1(2):21-23
行政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相互关联为基础,以调节个人、组织、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在现代公共行政和责任政府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构建一套现实、合理、完整的行政伦理规范系统,首先必须设定其基础性前提,即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价值取向、棱心价值取向、根本价值取向及目标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