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戎 《党史文汇》2007,(12):51-52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人们讲《论语》的心得,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从而掀起所谓的“于丹热”。于丹本人签名售书,报刊媒体大肆炒作,的确热得可以。但在热的另一边,  相似文献   

2.
继去年暑期的讲《论语》,今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百家讲坛”又播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讲《庄子》。从收视情况看,一如既往地“热”。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为了出版新书《蚁族》,廉思找了8家出版社。当时,他信誓旦旦地对一位编辑说:“这书肯定会火。”但对方说:“你以为你是易中天还是于丹?”后来他自己垫了3万元出版费,《蚁族》才得见天日。  相似文献   

4.
2006年“国庆”期间,于丹的“《论语》心得”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11月底出书,到12月的第二个周末,该书印刷105万册,实销80万册。  相似文献   

5.
继去年暑期的讲《论语》,今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百家讲坛”又播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讲《庄子》,从收视情况看,一如既往地“热”。我基本上坚持收看了,且以为不错。我这里的“不错”有两层含义:一是于丹教授讲得不错,古今结合,引经据典,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二是受众的认真劲头不错,从收看电视和图书购买状况看,现场听众的专注和场外人们的热忱都很明显。在社会大转型、浮躁风相当盛的背景下,出现这样全民的学习和思考中国古代经典的现象,确乎令人感奋。  相似文献   

6.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以通俗生动的说书方式诠释“三国”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批观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中国人到底是看不惯人成名的,尤其看不惯文化明星。先是有人讥讽易中天“媚俗”,由头是易中天讲到古人的“避席”礼节时,为了让讲课更生动,就自己脱下鞋,向观众演示古人是怎样“避席”的细节,不曾想便被人说成不严肃、轻佻,丧失一个学者应有的仪表等。最近又有许多人打着“维护学术尊严”、“反对把历史、文化娱乐化”的旗号批评易中天,引起很大争论。如果易中天的讲座中有失误,这是可以批评的。但我们要看到…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观     
《咬文嚼字》开咬《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说汉武帝晚年"迷恋黄老、烧香拜佛,是道家的无为"。这错在知识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为西汉衰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一说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武帝时期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相似文献   

8.
一部电视剧《大长今》几乎席卷亚洲,创造了收视率高达8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神话。种种文化现象昭示:人类社会竞争,正呈现由“武力竞争”到“经济竞争”,再到“文化竞争”的趋势,也就是由“硬实力”转为“软实力”的竞争。而决定“软实力”竞争胜负的重点在文化产业,因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成为重庆一大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怡人风景,光鲜明星。身无分文,两天一夜,种种元素的汇集让年末的电视荧屏再一次火爆起来。由四川省旅游局、《中国国家旅游》杂志社、四川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明星户外实景真人秀节目《两天一夜》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网络点击率超过2亿次,在全国乃至世界掀起了一股“四川热”。  相似文献   

10.
我国首部儿童科幻剧《快乐星球》自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高开高走”,先后创下央视8套同时段收视率新高和少儿频道最高收视纪录。随后,全国几十家电视台争相播出,同名网站每天的访问量上万人次,在我国少年儿童中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快乐风暴”和“快乐星球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讲学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近日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讲演。崔天凯大使说,使馆特别希望能够从《论语》中找到外交人员在日本工作时的态度。 一个使馆工作人员问于丹,他在工作中有时很难回避中国人和日本人情感与合作机遇的问题:一方面,两国之间有一段不幸的历史,老觉得过不去;另一方面,现在的合作机遇又确实很多。“《论语》里有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能给我们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12.
“石鼓书院大讲坛”、“衡岳讲坛”、“衡阳市民讲堂”、“枫叶论坛”……150余个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宗旨的讲坛在衡阳各地风生水起:余秋雨、于丹、王世明、陈晋、纪连海等知名专家学者来衡讲学,场场火爆,一票难求;《把信送给加西亚》、《沉思录》、《维基经济学》、《读有所得》等书籍源源不断被送往厂矿农村、机关学校……这是衡阳积极...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欢迎,在全国范围刮起一阵不小的于丹风,让北京师范大学一名普通教授眨眼间成为"明星",既是公众人物就任公众评判,喜欢的热  相似文献   

14.
“贵州现象”发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胡鞍钢博士《“贵卅I现象”呼唤重大政策调整》一文,胡鞍钢调研后认为:“贵州现象”特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在全国挂末、贫困人口众多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环境和体制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最突出的欠发达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刘根生 《唯实》2010,(8):192-192
易中天先生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说:所谓科研过分量化,“就是规定从讲师升为副教授,你要生多少个蛋;从副教授升为教授,又要生多少个蛋。还规定这几个蛋要生在什么地方,比如权威刊物、核心刊物什么的。天天都在那儿数蛋”。故而他同意一种说法:过分量化管理把高校及科研院所变成了“养鸡场”。易中天先生还表示,对这种“数蛋”式考核,我的态度是:滚你的蛋!  相似文献   

16.
继《刘老根》、《马大帅》之后,赵本山的.“乡村爱情”三部曲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路走来,让观众如痴如醉。虎年正月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乡村爱情系列”之三——《乡村爱情故事》以单日超过10%的收视率表明该剧“火”的程度有望赶超《乡村爱情》前两部。“乡村爱情”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7.
自从山寨手机粉墨登场以来,中国忽然刮起了一股山寨风。一时间,山寨电视、山寨明星、山寨白宫、山寨网站、山寨游戏机、山寨电影、山寨电视剧、山寨名牌包、山寨周杰伦、山寨《百家讲坛》、山寨春晚……层出不穷。山寨比次贷来得还快,“山寨现象”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大有一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2,(10):61-62
何之在8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其实早在2010年7月,《人民日报》就曾连续刊发调查性报道,揭露部分样本户被个别卫视“收买”的收视率黑幕。收视率引入国内电视行业,其实是对一种较为成熟的国际评价体系的有益吸取。问题在于,手段变成了目的,收视率变成了唯收视率。因为收视率低,一些电视台不少品位、口碑、美誉度均不错的栏目相继被停播;因为收视率高,极具猎奇意味、细致展示各种社会阴暗面以及不惜制造矛盾、激化矛盾的所谓法制和调解类节目,糟蹋历史、尔虞我诈彰显人性之恶的“宫斗剧”,这些低俗、庸俗、媚俗的电视内容愈演愈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也是最可怕的一点在于,决定着节目生死命运的收视率,其本身的构成就存在问题。收视率样板户数量少。  相似文献   

19.
李琦 《党的文献》2011,(1):120-122
毛泽东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读《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这些读史批语,一个个都使人印象深刻。注重品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大政治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史而读史,而是以史为鉴,吸取和运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读史品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1969年6月3日,毛泽东在武昌读《南史.陈庆之传》时,写下一条令人浮想联翩的批语:“再读此传,为之神往。”陈庆之是一员名将,但其事迹在历史上并不算十分突出,毛泽东之“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8):126-127
每当手捧《党课》拜读时,心中部有无限感慨,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党课》栏目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多彩,“党情”“国情”“修身”“读史”“艺术吧”“五色长廊”等应有尽有,赏心悦目,特别是“卷首”语百看不厌,耐人寻味,真可谓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