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的充分行使,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良好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自治立法权行使得不尽人意.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现实宪政体制下集权的政治理念和行政化的分权体制.因此,必须将行政化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模式转变为立法化的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进一步明确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权限,完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从民族自决和民族自治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转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机理可以概括为国家一体前提下的区域自治、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民族平等下的区域自治、民族团结下的民族共治、法律保障和规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等五个方面。整体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机理,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在机理在政治生活和经济实践中的外在效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是多民族国家的一种政策选择,它以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和睦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政党(即使是执政党)的民族政策与国家的民族政策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作为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三个基本的内涵:(一)是在国家(或成员邦)宪法框架内的制度;(二)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三)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际运作过程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过程,从而构建起一个以自治权为核心的政治体系。民族政策、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不同视角,这三个视角是统一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民族区域自治由理论转向实践的主要标志。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在法律上确立为即将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保证国家政令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贯彻执行。而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取得了重要成就,然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探讨当前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了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的宪政原则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试论西部开发中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的贯彻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发展未能充分受益于国家法律和政策安排,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日渐加大。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最为集中的西部地区,应当积极探索和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尤其是将经济自治权立法活动与西部开发法制建设有机结合,使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受益于贯彻落实经济自治权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作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政府职能随时间和空间的流变以一种动态、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从政府职能演变的历史脉络中可以较好地解读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如何在自治权基础之上,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带动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确定在国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中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店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权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享有的管理本民族事务及谋划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权.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决定,民族自治权具有自主性与从属性;区域性与民族性;权力性与权利性;共享性与独享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二重性特征。法律的不断完善,外部的有效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内生要素的结构性优化,族内族际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健全是民族自治权实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立法自治是民族自治地方多重自治的基础和核心.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民族自治县享有自治条例制定权、单行条例制定、变通规定制定权、补充规定制定权、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上级固家机关不适合民族自治地区实际情况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的立法自治权.本文以峨山彝族自治县为例,从自治条例为行使自治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自治条例构建了和谐民族关系的法制基础,地方立法的质量明显提高和立法自治增强了依法治县意识四个方面分析了立法自治的效应;对立法自治存在的问题:变通权行使的缺失,立法自治权行使不规范,自治条例实施的监督保障机制缺失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特殊的行政价值取向,即以自治权为核心、以民族性为导向,坚持社会公平中的民族平等观、公共利益中的民族利益观、可持续发展中的民族发展观、现代文化中的民族文化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三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就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实施方面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下面是彭冲同志与记者的答问。 问:今年10月1日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三周年,您能否向我刊的读者介绍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 答:可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对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历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皇权统治下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地区多元行政管理制度.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少数民族传统多元结构的行政管理模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元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已为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所代替.当前,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把民族自治地方传统行政制度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有机统一,是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完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是民族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尚存在立法自治权行使不足、与同级人大的立法权限混淆不清、地方立法主体扩张后立法能力不足、立法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完善民族和自治地方政府立法工作:充分行使统一前提下的自治立法权,明确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立法与政府立法的关系,加强民族地区设区的市政府的立法,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过程中的几个政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西部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政治问题 :一是民族关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地区既存的民族关系格局会受到触动 ,甚至受到冲击 ,从而使生成民族问题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这里的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但自治地方的非自治民族的利益保障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成员还有可能提出增加本民族政治权利的要求 ;三是政治发展问题。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 ,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政治发展的新高潮 ;四是政治稳定问题。从长远来看 ,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将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在开发的一定阶段 ,也会生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 ,因此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避免政治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人事管理自治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运行实现之本.本文以峨山彝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人事管理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干部比例整体偏低、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编制限制难以补充高素质人才;对<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相关条款的片面理解导致"当家作主"的悖论;对自治县人大选举任命干部、"党管干部"和自治权三者关系的认识不清晰,产生对"党管干部"原则的消极理解.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理角度展开了深入论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到今年10月1日,《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经实施10个年头.日前,记者在京专访了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他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我国民族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实践证明,它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国家的统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致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这部法律的某些内容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应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使之相应完善,特别是要强化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使之更好地为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多、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边疆省,作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由此以一斑窥全豹,通过对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明显看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无论是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已成为《立法法》新修订后的一大亮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直接表现,在于对民族自治精神的探求。本文以广西12个自治县的自治条例为分析对象,从微观自治立法现状出发,考察民族自治精神在自治立法理念、自治立法程序和自治立法内容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1)
民族地区是我国战略资源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受限于我国对自然资源的物权的总体配置,《民族区域自治法》从自然资源物权配置之自治权方面构建了照顾民族地区利益分配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体系,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因而也没有体现出对民族地区权益的特殊保护。本文从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权利实现视角,探究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益分享机制的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