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55年到1975年,越南北方除了初期从法国人手里接管了屈指可数的几家重工业矿厂企业以外,主要依靠我国、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援助,先后建设了一批重工业矿厂企业,使越南北方的重工业初步形成了拥有一些关键性部门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1991年1月31日,越苏两国间达成一项新的经济协定。由于该协定大幅度地削减了苏联给予越南这个在亚洲最大盟国的援助及信贷数额,因此势必会对越南的经济产生极大影响。多年来,苏联一直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向越南提供诸如石油产品、化肥、钢铁和棉花之类的战略经济物资,而且还以苏联卢布为结算单位。苏联方面采取的这些措施使越南获益非浅;对处于风雨飘遥之中的越南经济来讲犹  相似文献   

3.
亚洲转轨制国家指亚洲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主要有中国、越南、老挝、缅甸等。这些国家采取了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不同的渐进式的改革的模式,即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一、亚洲转轨制国家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比较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激进式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放开物价、紧缩财政、实行全面的非国有化(私有化)三项齐头并进,带动其他各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全面滚动发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转轨制国家的改革则首先由比较容易的农业改革着手,在经济比较宽裕时进行价格改革,最后进…  相似文献   

4.
在导致苏联剧变的诸多因素中,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戈尔巴乔夫对东欧政策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但在其外交实践中,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对支持苏联改革的东欧国家,戈尔巴乔夫一般是采取不干涉政策,鼓励这些国家及其共产党的改革;如果有东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异议,或表示自己的国家和共产党不能照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针,戈尔巴乔夫则直接支持这类国家的反对派。戈尔巴乔夫的这种态度对苏共的反对派无疑是一种鼓励,客观上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苏联和越南为了进一步向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地区侵略扩张,正继续加紧全面勾结,其主要表现是: 一、签订多种经济合作协定。在一九八一年的三月和九月间,黎笋等越南党政头目,两次赴莫斯科“朝觐”,同苏联签订了一系列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这些协定是:关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苏联东欧国家把它称之为“政治”或“战略”。这是它们在认识发展粮食生产与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关系中得出的经验之谈。目前各国已普遍重视和加强粮食生产,除匈牙利粮食已过关外,其他国家准备在199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内争取解决粮食过关的问题。本文拟就苏联东欧国家有关解决粮食过关问题的情况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7.
越南停战后,越南与苏联的外交 (一)越南在苏联外交上的地位: 考察越南在苏联外交上所处的地位,必须从与它关系密切的苏联的对美政策、对华政策,意识形态政策等方面来考虑,关于这些方面上文已颇为详尽地论述过,现概括如下: (1)到目前为止苏联把支援越南作为它重要的外交课题而大肆渲染(如苏共第二十三大和二十四大决议等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中越关系的变化出人意料,两国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从肝胆相照的兄弟变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促成这一剧变的诸多因素中,苏联因素不容忽视。苏联对第三世界政策的调整,导致其对越南政策的变化,在越南问题上由超然的脱身态度变为积极援助,中苏两国关于援越问题产生矛盾,越南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推行有利于自身的倾向性政策,越南在中苏两国关系的天平上倒向了苏联一边。与此同时,苏联调整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政策,中苏关系破裂,从而影响中美关系走向,中美和解对中越关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两国关系交恶,矛盾冲突愈演愈烈,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中越处于全面紧张和严重对立状态,两国关系产生戏剧性变化。总之,苏联的全球性进攻战略政策对此期中越关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月28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内闭幕,这是越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光荏苒,越南共产党从"六大"开始进行革新开放至今已有30年。毗邻越南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有38年。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共产党执政,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先后进行改革开放和革新开放。抚今追昔,中国和越南在改革开放、革新开放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与当年的苏联改革不同。苏联的  相似文献   

10.
一、对外贸易 1977年外贸回顾在进口方面,苏联(三亿八千六百六十万美元)和日本(一亿七千六百二十万美元)是越南的主要供应国。在出口方面,这两个国家也是主要的购买国,它们从越南购买的货物分别价值一亿八千三百万美元和七千二百四十万美元。回顾越南1977年的对外贸易,从实质来看,值得注意的几点是:从香港的进口大幅度增长(84.1%);从苏联  相似文献   

11.
从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到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解放,越南实现国家的统一,越南人民经历了21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助下,在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进步的和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力量的支持下,越南人民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法国《快报》约蔡光忠撰写一篇关于越南的文章。刊登时,该报的按语称:“根据最新消息,越南的经济正象波兰那样走向崩溃。为了还债,该政权要输出几十万劳工。南方正处在无政府状态。各反抗战区不断地扩大。对柬埔寨的占领使越南陷入泥坑。光复西贡六年以后,越南共产党占领了整个印度支那,是否要在丧失和平之后又再断送革命呢?越南是否正在转化为苏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呢?本文是法学家和历史学家蔡光忠对这个问题所作出的回答。”蔡光忠是从越南逃亡到美国去的。他是目前在美国定居的越南人组织——救国委员会的领导人之一。作者站在反共的立场上揭露越南的现实,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原文摘译,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改革中,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因其在速度与幅度方面的显著特性,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的急剧的政治变迁而成为不同经济体系学习与特征转移的典型案例。经济转型为这些国家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影响,而国家的作用、政治发展(民主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则是这些国家经济转型带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古巴是个小岛国,自然资源有限,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蔗糖生产和出口,从国外换取燃料、机械设备、原材料和各种消费品。因此,如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制定什么样的对外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古巴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古巴执行的基本上是以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为主、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为辅的对外经济政策。七十年代以来,古巴同苏联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实行经济一体化,把加强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柱,把同西方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越俄关系的恢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于 195 0年 1月 30日与前苏联建交。在抗法、抗美的艰苦斗争中 ,越南从中国和前苏联等国那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援助。 1975年全国统一后 ,越南奉行一边倒向前苏联的外交政策 ,1977年 5月加入经互会银行 ,1978年 6月 2 9日加入经互会。 1978年 1月 3日又同苏联签订了有效期为 2 5年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友好互助条约》 ,建立起双边同盟关系。 80年代后半叶 ,前苏联和东欧发生巨变 ,苏联最终解体。此后 ,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越俄关系也在起伏中恢复、发展和重新定位。一、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时间匆匆,苏联剧变已有10年。这些年来,国内外从事苏联问题研究的学者,对20世纪历史上这一最重大事件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人们苦思冥想,辛勤探索,想要悟出个究竟。特别是从1996年我国领导人一再提出要研究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之后,学者们在拓宽研究视角的同时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探索苏联剧变的主导因素问题上。我早在1989年8月,当波兰等六个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后就提出,这些国家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斯大林模式弊病太多,历次改革又遭失败,从而到后来,这种体制走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后来,我一直从体制这个角度研究苏联剧变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东欧风云变幻和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其社会经济是否已摆脱危机?也就是说,越南近期国内的政治与经济形势如何?本文拟对这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一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东欧国家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世界的政治地理概念和国际战略格局以及大国关系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存在了70多年的苏联分解为15个独立的国家;原来的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14个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经互会成立39年来,在促进成员国的经济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合作机制日益暴露出不少矛盾和弊端,同当前形势已不相适应。在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推动下,经互会第43次会议决定采取新的改革措施。然而,要使这些措施真正付诸实施,尚需解决不少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底,越南发动侵柬战争以后,许多国家纷纷撤销、冻结对越南的援助,这对于向来依赖外援的越南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981年以后,苏联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减少了对越的无偿援助,而代之以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