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政  金姬 《新民周刊》2020,(5):73-75
各地民间对"武汉人"的恐惧和谩骂不忍卒读,恐惧是远比病毒更凶猛的疾病。我是武汉人,毕业来上海已经十多年,在上海落户安家也已七年。因为我和妻子工作较忙,去年夏季开始我父母便从武汉来沪帮忙带小孩。今年1月,父母带着小孩在武汉待了8天。  相似文献   

2.
<正>"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上述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差距一直存在。现实中,因为户籍二元化所带来的隔离与权益分化,更是影响着人们对于公平的感受。而为了弥  相似文献   

3.
尴尬车生活     
金姬 《新民周刊》2012,(21):56-57
买车前,王慧曾在开心网玩过"抢车位"的游戏,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要严峻得多。和许多小夫妻一样,王慧和张斌是为了刚出生的宝宝而选择买车的,虽然他们还有30年的房贷要还,虽然上海车牌这块铁皮的价格已经超过他们新车售价的50%,但有了小孩,似乎买车也是刚性需求。  相似文献   

4.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0,(14):22-23
2019年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报告显示,外高桥保税区经济规模在108家开发区中排名第一。这里曾经是浦东的一片荒滩和芦苇荡,地广人稀。而当30年前浦东宣布开发开放之后,外高桥的名字,就始终位于中国经济面向世界的最前沿。作为全国第一个保税区,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外高桥保税区,标志着中国又一个开放的"窗口"正式打开。这片土地始终坚持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地深化,为上海和中国,向全球诠释着"开放"两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应琛 《新民周刊》2020,(14):14-19
浦东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30年前,浦东新区的成立,与1980年建立的5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一起,形成了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带,为中国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曾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2018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度超过1万亿元。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同时也是向"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6.
安谅 《新民周刊》2020,(5):85-85
小年夜,阿刘不见影了。他是老彭的远房亲戚,谨小慎微,从中原乡下考进上海大学的,毕业后又进了一家在陆家嘴办公的上市公司。几年打拼,总算把户口落实了,很不容易。"这几年小年夜,我们兄弟几个都要聚一聚,还是这小子最早提议的,今天竟自己开溜了。不够意思!"老彭气鼓鼓的。明人息事宁人:"算啦,现在这种状况,不聚为好,就不要强人所难了。"  相似文献   

7.
<正>一杯饮罢,怀想上海的母亲河,究竟是苏州河,还是黄浦江,这都已经不是最为重要的事了。百川威威,终究要奔向大海。上海,在这个时空里。上海,就是上海……“我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在上海,不仅活在当下,还能遇见未来。这里高度现代化,且极富创新活力,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方。百威集团和中国结缘将近40年,我们选择将中国和亚太总部设在上海,正是被这里富有活力、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所吸引。”今年10月15日,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邓明潇(Michel Doukeris)在沪参加第35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之际,发出如此感慨。  相似文献   

8.
阙政 《新民周刊》2012,(44):32-33
包容多元文化,就是要从珍惜本土文化开始。"今朝礼拜三,我去买洋伞,落特三角三,打只电话303,回去哪能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上海人对这首名为《今朝礼拜三》的儿歌,想必都耳熟能详。而今,它又在"小巴辣子广播台"重现。小巴辣子,沪语意指小孩。广播台面向的听众,正是浦东新区现代宝贝幼儿园400多个2-6岁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9.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5):56-57
两馆的落成开放,无疑将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与城市名片,成为上海市民分享中外艺术家创作成果、提升文化素质的大课堂。大师们终于有了长期陈列的专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浦江两岸留下了大笔遗产,其中分量最重也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场馆,它们的开发利用,在房地产调控的形势下令外界猜测颇多,其实上海市政府早有预案。世博会结束不久,关于中  相似文献   

10.
周洁 《新民周刊》2022,(26):26-27
走进世博文化公园,游客能感受到其作为多种文化的集大成者,既有传承,也有创新。6月20日,闭园近三个月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再次向市民开放。恢复开园首日,大清早就有不少预约入园的市民在门口等待,期待着这次久违的重逢。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是去年年底新开的市内公园,开放没多久,就成为了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相似文献   

11.
任蕙兰 《新民周刊》2017,(11):18-23
因为开放,所以宽容,才会开明睿智。在一个文化比较多元的社会,人们更容易理解跟自己不同的其他文化,承认其他文化的价值。海派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和京派文化、岭南文化有什么区别?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难以说得全面。上海自元代设县以来,曾是南北运输的重要中转港口,近代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建国后为全国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唐羽 《新民周刊》2012,(33):83-83
130年前,外国资本在上海英租界建起了第一座发电厂,上海开始亮起电灯,响起了马达声,工业革命的能量为上海增添了活力与创新力。130年后,上海要"重新发电"了,一帮人将通过艺术的手段向世人宣示:上海这座  相似文献   

13.
周洁  刘绮黎 《新民周刊》2023,(18):34-35
<正>每件展品短暂停留几分钟,这是热门博物馆带给人的浮光掠影。其实,错开人流、避开高峰,上海还有许多小众博物馆值得打卡。上海京剧传习馆地址:徐汇区岳阳路168号预约方式:可登录“上海京剧传习馆”公众号预约,每周二、五,对观众免费开放。中国戏剧如浩瀚文化宝库,在世界文化版图光彩夺目。而上海戏剧在中国近现代和当代戏剧艺术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不久,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上海将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要求,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这...  相似文献   

15.
《新民周刊》2012,(24):59-59
近日,恒大进军上海市场的首个旅游综合体项目——海上威尼斯在市场期待中终于迎来现场实景样板区的正式对外开放。恒大以其"开盘必特价"的显著让利幅度引得现场客户争相认筹。开放现场共吸引了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数万名参观者,并且在此  相似文献   

16.
拿到本期杂志的时候,正是2016年与2017年交接的时分。岁月更替,回望刚刚过去的365个日夜,上海,有哪些事情让人记忆深刻?讲一个大城市里的小细节。上海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在这一年里正式表明,将一步步坚定地迈向全球卓越城市。8月22日,上海向社会公示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在这份规划里,...  相似文献   

17.
吴平 《新民周刊》2022,(8):38-38
北京冬残奥会正在举办,这让我想起了2007年10月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特奥会。为迎接特奥会的举行,上海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当年9月27日晨,首批96名匈牙利代表团成员乘坐北京到上海的Z7次特快列车到上海。我一早背着照相机来到上海站的1号站台,准备拍些照片,此时已有36名铁路志愿者等候列车的到达。  相似文献   

18.
苗炜 《新民周刊》2022,(13):125-125
我知道张爱玲最重要的作品,是1943年到1944年发表在上海的各种杂志上的,她也是在上海遇见了胡兰成。1944年某一天,胡兰成拜访张爱玲,张爱玲当时住在上海静安区常德路195号的公寓,两人见面,谈了五个小时。送别出来的时候,胡兰成说了句,你的身材这么高,这怎么可以?拿今天的眼光看,这句话实在打情骂俏的初级阶段。胡兰成随后写信给张爱玲,张爱玲回信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相似文献   

19.
应琛 《新民周刊》2022,(24):8-15
2022年的这个春天,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史无前例地“静下来”,而一些人却夜以继日地玩命“跑起来”——大上海保卫战打响了!  相似文献   

20.
杨江 《新民周刊》2015,(1):41-43
中央深改组2014年6月6日批准了上海的司法改革方案。到目前为止,上海司法改革在这一轮中还是唯一通过的一个方案,也是唯一有实质性推进的。 我国新一轮的司法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作为首批试点地区的上海已经迈出了司法改革的实践性步伐。中共上海市委协记韩正要求上海要努力做好司法改革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