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趋同化理论主张"趋同"概念独立性的基本观点值得肯定。不过,"法律趋同化"这一概念的基本表达还可以商榷,应该区分趋同、趋同化、趋同性,"法的趋同"作为法学中趋同理论的基本概念更为妥当;法的趋同化、法的趋同性应该是派生概念。论文系统定义了"刑法的趋同"的系列概念——刑法的趋同、刑法的大趋同、刑法的小趋同、刑法的域内趋同、刑法的区际趋同,并分析了刑法的趋同与刑法国际化的关系,初步构建了刑法的趋同之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西方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西方学术界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文献,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介绍仍显不足。论文以对恩赐制和功绩制的讨论为起点,以分权化改革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对公共部门招聘、薪酬福利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等重要模块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价值观等议题。最后,论文探讨了西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对我国在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两个层面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刑法的大趋同是指不同国家的刑法文化、刑事立法或刑事司法趋于相似或一致的现象。通过引入外国刑法理论、移植外国刑法制度、缔结或参加国际条约等方式,刑法的大趋同现象在当代中国已经形成。这一现象的形成具有两方面的基础,其一是国际基础,包括西方法系的开放性、人权事务的国际化、刑法的国际法化、刑法的区域化;其二是国内基础,包括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中国其他法律部门中趋同现象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进一步对国际国内基础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得出结论:刑法的大趋同在当代中国形成之根本基础是自主的刑法趋同化。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策执行问题日益凸显,逐渐受到西方公共政策研究者的重视,涌现出了各种理论与观点,其中不乏激烈的碰撞与对话。相比之下,我国虽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政策执行问题,然而,学术界的研究却仍然过于泛化,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因此,通过总结与梳理国外政策执行研究的脉络及其最新进展,可以拓宽国内研究者的视野,提高我国的政策执行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5.
政策议程是政策过程中的首要与核心环节,但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所改观。然而,与政策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相比,国内外学术界对政策议程相关问题的探讨依然明显不足。为此,本文从政策议程涵义的界定、政策议程类型划分、政策议程的地位和作用、政策议程的设置模式、政策议程设置的动力机制以及隐蔽议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曾经是大陆法史学界一大热点和亮点,最近十多年来,随着学术旨趣的转移,有关根据地法律的研究逐渐被人冷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西方学术话语几乎一统天下的学术环境下,笔者重提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学术界对根据地法律制度的重视。笔者以为加强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法制的了解,为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制提供必要的智识和本土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社会转型与法制、法制建设与民众的关系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西方第三代政策网络研究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后,在研究方法上融合或缓解了"结构与行动"、"定性与定量"、"描述、解释与规范"、"多学科整合"等传统社会科学上的分歧和难题;在理论研究上与新制度主义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治理理论和游戏生态学理论等社会理论的结合上也显示出很好的包容性。同时,基于政策网络的形成条件,第三代政策网络研究也能包容中国的公共政策经验。但是由于社会结构和政策现象复杂性的差异,中国政策网络研究面临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优势和劣势。以此为基础的探讨,对于中国政策网络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政策分析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经济法对应的政策主要是公共政策 ,尤其是其中的经济政策。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之间存在着互动性、相通性、同一性等内在联系。以政策分析作为对经济法的“替代性研究”和“背景性研究” ,可以发现和解决经济法本身的许多问题。从政策的主体、目标、工具、背景和实效等多种维度对经济法作政策分析 ,都可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济法的立法和实施的需求。应根据各种政策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探索可应用于经济法研究的政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公司制度趋同理论检视下的中国公司治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司治理全球趋同理论是国际公司法学界在上世纪90年代发起的阶段性议题。趋同论与多元论的广泛交锋、股东中心主义模式与利益相关人模式的优劣权衡、竞争压力假说与路径依赖假说的鲜明对比、法律移植假说与境外上市推动假说的切磋琢磨等多处论战令人印象深刻,也广泛检视了现代公司治理领域的多项命题。该理论也是我国公司法近十年来立法演进与理念变革最重要的域外理论背景之一,为2005公司法修订、独立董事制度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并购重组创新、境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理念深化等公司治理标志性探索直接或间接贡献了理论资源。趋同论与本土论相互制约和共同影响下的近十年中国公司治理总体呈现出一定的英美化转向,与此同时,它也将长期接受来自诸如家族文化与官僚文化、习惯性漠视少数股东利益以及股权结构过度集中等与英美经验暂时难以化约的中国本土现实的挑战。跳出趋同或者多元的概念层面的争论,尊重公司治理规则的国际共识,拓展和优化对先进经验的学习路径,专注于本土问题的解决,也许是当下应当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分析和探讨了西方国家住房政策上的两种基本选择,指出这些国家住房政策的选择发生了一个从供方战略向需方战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简略地探讨了西方国家住房政策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论文指出了全球化的三个重要维度并分析了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对研究文献的分析,论文认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是可以区分的.同时讨论了这三种维度的各项指标。有关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或福利国家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文献,得出了不同结论。经济全球化固然有其重要影响,但全球的和/或国家的政治与文化因素却决定着社会政策发展的可能类型。因此,只有把全球化的政治与文化因素等方面也考虑进去,才能充分地认识社会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方主官异地交流与政策扩散:以“多规合一”改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主官是政策创新与扩散过程中的重要行动者,但现有文献对中国党管干部体制下地方主官如何推动政策扩散缺乏关注。论文建立了地方主官异地交流与政策扩散的理论框架,通过"多规合一"改革案例分析,初步确证地方主官从原任地到履新地的政治流动对政策扩散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发现,政策企业家的支配性权威与问题界定,政策的绩效合法性与技术可行性是影响地方主官推动政策扩散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为建构中国特色政策创新扩散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对理解中国地方官员行为逻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政策网络理论的产生源于多元主义与统合主义两种理论之争,英美学者视政策网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协调模式,欧洲学者则将其视为介于官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治理形态,还有学者将网络理论视为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本文从政策网络功能角度出发,就目前学术界关于政策网络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做出大致的罗列,希望能够为政策网络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政策试点已被广泛视为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之一,是解释“中国奇迹”的关键所在。然而,既有研究主要从政策试点的发生机制、推广逻辑和知识生产等视角来解析试点中政府的运作过程,并未对中央通过选择差异化政策工具来推进政策试点给予足够的关注。从中央干预程度与地方自主性两个维度出发,论文区分了中央推进政策试点的四类政策工具:指令型、激励型、诱导型与自主型。进而,论文构建了政策工具选择的“政策属性-政策环境”分析框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中央发起的20个试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差异化政策工具选择的生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央选择何种类型的政策工具受试点内容清晰度、议题紧迫性、执行难度、政策支持和权威压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呈现出内外复合驱动、外部权威驱动和外部政策驱动三种不同的逻辑。其中,内容清晰度是政策工具选择的前置条件,议题紧迫性调节中央干预程度,权威压力凸显中央对政策工具的总体控制。研究丰富了对中国政策试点机制和试点差异化推进方式的解释,对政策试点的科学设计也具有启示:围绕政策试点目标的达成,政策试点的推进需要根据试点目标群体、政策属性和政策环境特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极具应用性、跨学科性的前沿课题.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史密斯模型出发分析,近年来日本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执行过程具有就业政策的法律化和体系化、政策执行机构的多元化和网络化、目标群体的组织化、政策环境的优化等特点,它们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日本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并取得了预期的政策效果.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执行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执行具有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策失灵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学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政策失灵的内涵、类型、成因、对策等,不断加深对政策失灵问题的认识。但目前政策失灵研究还存在基本概念界定不清、理论创新不足、视角较为狭窄、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深化政策失灵研究,需要在学理上对其内涵进行清晰界定,构建政策失灵的分析模型;将政策失灵与政策过程相结合,将思辨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政策失灵的具体表现、内在机理、应对思路,增强政策失灵分析的中国特色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效益在政策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反映政策质量高低的公共政策效益 ,是贯穿于政策活动各环节、各阶段和各方面的一根主线 ,是衡量政策运行是否科学、成功的重要标准。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公共政策效益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甚少。就政策效益评价来说 ,针对政策评价的不同内容 ,可以选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不断发展是政策评价领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界定了刑事政策的概念,提出了一家之言:刑事政策就是国家社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对已然犯罪人战略的、宏观的和战术的、微观的被动处置措施。然后对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关于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观点进行了评述,从个人对刑事政策学的认识角度出发分析了其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的内容,即刑事政策的基本观念、实然刑事政策和应然刑事政策。这一观点可将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法学及刑事侦查学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语境探究、历史沿革等角度切入,主张将刑事政策的概念分化为元刑事政策、基本刑事政策与具体刑事政策三个层面,进而展开其逻辑体系.以此为基础,作者对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关系理论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并对我国现行刑事政策体系的利弊得失作了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20.
胡彬 《法制与社会》2010,(23):107-108
刑事政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被西方学者誉为"刑事政策之父"的德国学者费尔巴哈于1803年提出的。他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是‘立法国家的智慧’。"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的现状、问题检讨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