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数码产品普及,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街拍"一族也越来越多.但是"摄郎"们注意了:这种打望偷拍并公开传播的行为,一不小心就可能构成侵权--几天前,美女朱小姐就发现自己逛街时被人偷拍,照片被上传到网站,面对网友品头论足,很是不爽的朱小姐咨询律师后,欲找网站和"摄郎"讨说法.  相似文献   

2.
马毅 《天津律师》2001,(4):42-42
如今“五一”的黑客大战已经尘埃落定,“大战”的结果是:美国约有1600多网站被攻破,中国有1100多网站被攻破。就事件本身,国内有人开始讨论事件背后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从事电视新闻这个行当,已经十几年了。由于长期从事打假工作,以曝光社会黑暗为乐,以至于台里的一些老人一见我就问:“又给谁曝光去,你小子真是个扫帚星,去哪哪倒霉。”本记在长期与违法犯罪分子的“亲切”交往中,深深体会到,这假是越来越难打,光也越来越难曝,究其原因,不是本记无能,而是对手太狡猾了。深夜抚胸长叹之时,屡有“江郎才尽、冯唐易老”之感叹。同行们也经常笑我:“这下可是黔驴技穷了!”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层次越来越高的造假分子越来越高明的手段,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借助偷拍机。虽然在偷拍机镜头  相似文献   

4.
社会趣闻     
《法制与社会》2011,(16):36-37
大学生门斗摆书桌学习走红网络 据《城市晚报》消息,6月30日上午,在新浪微博上,一个名为“吉大的自习哥诞生,学习的榜样!”的帖子发出后,就被多位网友转载。图片上一位穿着白色短袖、蓝色裤子和白色旅游鞋的男孩坐在教学楼门斗上,桌子上还放着一个水杯。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他的表情很专注,毫不知道自己已被人偷拍。  相似文献   

5.
一、诉辩理由及事实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1989年3月13日受理了四川省古蔺县郎酒厂诉四川省古蔺县曲酒厂侵犯“郎酒”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原告(四川省古蔺县郎酒厂)诉称:原告产的郎酒是国家名酒,并以“郎”字申请注册。被告从1984年起就利用广大消费者对郎酒的声誉,大量仿制郎牌郎酒的商标标识、包装装璜和瓶形,以“郎窑”、“郎郁”等六种商标标识和包装装璜销售其产品,仅1986年至1988年就销售突出“郎”字商标标识和包装装璜的假郎酒1400吨以上,以每吨非法获利4000元计算,共计非法获利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媒体侵害公民隐私权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偷拍偷录”获取后传播,另一种是“直接界入”采集和传播。“偷拍偷录”是媒体传播者采用的一种非常采访手段,在新闻采访中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由于当今媒体传播已进入无国界,无地域的全球化格局,因此这种手段一旦实施过当,涉及采访对象的隐私和秘密,必然会给公民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偷拍偷录”是媒体传播者暗  相似文献   

7.
BT的2012     
《法律与生活》2010,(1):4-4
2009年11月4日,国内最大的BT种子搜索网站BT China被关闭,接着,是“猪猪乐园”、“伊甸园”、“悠悠鸟”等数十家知名BT网站。截至岁末,广电总局已关闭BT网站530多家。  相似文献   

8.
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尤其是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有效、合法手段。在新闻官司中,新闻媒体“偷拍偷录”的音像资料具备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视听资料证据使用。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应当作限定性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天锐 《政府法制》2014,(25):44-45
52岁的大老爷们、湖南岳阳环保志愿者彭祥林没想到,自己关于环保问题的一次温和投诉,竞被冠以“绿茶婊”的恶名。6月4日,湖南岳阳市政府网站官方微博贴出“致歉信”,称官微管理员何云峰回复彭祥林投诉时言语粗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何云峰及两名官员被问责。随着政务微博越来越普及,政府部门官方微博的低级失误也屡被曝光。如何应对官微“成长的烦恼”,就成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效仿印度网站“我行贿了(I paid a bribe)”,国内已出现“我行贿了”、“我行贿啦”、“我贿赂了”等多家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网站创办第二天就有近5万人访问。  相似文献   

11.
龚威 《刑警与科技》2007,(6A):88-89
隐蔽型摄像机是2002年由璩美凤光碟案被浮出水面的产品,它渐被老百姓所认知,从此不断在“媒体曝光”、“明星偷拍”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安防监控产品,有时候确如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是事半功倍的监控利器,使用不当则是黑暗罪恶的得力助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李春田 《法治纵横》2011,(14):22-24
6月初,印度“我行贿了”的网站在中国走红。很快。国内就衍生出类似的网站。到6月中旬,全国已有1O多家类似网站。不少网友纷纷在这些网站上发帖曝光自己的行贿内幕。引发更多网友的“围观”。以致部分网站因访问量过大出现服务器瘫痪。  相似文献   

13.
中青 《政府法制》2014,(1):36-37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信息称,“近日,经四川省委批准,省纪委决定对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其因“钱多、车多、女人多”而被当地人称为“徐二三多”。  相似文献   

14.
合肥有一位摄影记者,在街上被小偷掏包后突发奇想:偷拍小偷,把“钳工”们的伎俩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5.
郎咸平:我反对“国退民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之夏,在经济界,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内地掀起一场“台风”。这场被称为“郎飓风”的风暴在学界、企业界以及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处于风暴中的两个主角分别是郎咸平和顾雏军。郎咸平因发表《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被起诉,顾雏军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一时间,“郎顾公案”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阿青 《检察风云》2013,(20):62-63
如今,永康路酒吧的外籍老板,轻点鼠标就能将“网上居委会”的内容全以外语展现,永康居民区在网上率先推出的体现网上居务公开的“永康例会”则被中央政府网站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进行报道。由此,永康居民区的小网站走向了世界,走向了“中南海”。  相似文献   

17.
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证据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下,新闻界盛行隐性采访,即新闻记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或意图,进行暗访,其使用的主要手段就是“偷拍偷录”。这种采访方式对于打消采访对象的顾虑,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不可避免地违背了采访对象的个人意愿,甚至侵犯了采访对象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诉讼程序,这种隐性采访所“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在法律上是否有作为证据的资格,即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呢 ?这个问题在学者中间是有争议的,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是一…  相似文献   

18.
偷窥,古已有之。随着技术进步,又出现了偷拍。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偷窥和偷拍的话题。PeepingTom偷窥狂偷窥在英文中叫PeepingTom。Tom是一个人的名字,汤姆。很早以前,在英国一个镇有一个地方官,他制定了各种税,老百姓就非常恨他。他的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免收一些税,他不听。他的妻子很生气,就说:“如果明天我骑着马一丝不挂地在街上走一圈,你能不能免了这些税。”这个地方官说:“好,如果你真这样做了,我就免除一些税。”这件事被镇子上的人知道了,他们被官员妻子的行为感动了,大家约定她赤身上街时谁都不许看她。第二天,大家果真按…  相似文献   

19.
许彬杉 《政府法制》2008,(17):38-39
“我当初真没想到去伤害她们,只是觉得好玩。”当海南师范大学大一男生陈某在自己经常上网的网吧里看到警察的身影时,立刻意识到事情已经败露。他承认了自己偷拍女生宿舍并将照片上传到网络上的事实。轰动一时的海师大女生宿舍“艳照门”案在案发一周后成功告破。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偷拍”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试谈“偷拍偷录”视听证据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石 《河北法学》2002,20(4):71-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与最高法院法复 (95 ) 2号《批复》中对视听证据的认定标准不尽一致。结合一“偷录”的录音证据案例对视听证据的概念、特征进行了阐述 ,从证据的基本属性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论证了“偷拍偷录”视听证据的认定。还对“非法手段”举证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并就“偷拍偷录”视听证据认定中对第三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